每天資訊他修橋時不小心混入一物,卻促使這座“天下第一橋”千年不塌!

菜單

他修橋時不小心混入一物,卻促使這座“天下第一橋”千年不塌!

文/苦瓜歷史文摘

從古至今的幾千年中由很多的東西都完好無損的保留了下來,然而也有一部分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就已經不知所蹤,而對於那些流失到其他國家的東西,我們也只能嘆息,不過好在,有些“重量級別”的“選手”一直都留在了中華大地上,幾千年來唯一不變的也就屬它們了。

他修橋時不小心混入一物,卻促使這座“天下第一橋”千年不塌!

它們就是佇立在各條河流上的古橋。說是古橋,它們也的確是古橋,畢竟經過了幾千年以及幾百年的風霜,它們的年齡比我們現在的人要大得多。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故事不是別的東西正是我們所熟知的古橋。這座橋就是馳名中外的洛陽橋。怎麼樣聽這個名字是不是以為這座橋在洛陽?如果你這樣認為的話,那麼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洛陽橋這座橋不是修建在洛陽,而是修建在福建。

他修橋時不小心混入一物,卻促使這座“天下第一橋”千年不塌!

在古代宋朝的時候,江南的水路非常的發達,但是由於當時技術的不過關,很多的船隻無法直接透過抵達對面,但是在河流流量極大的情況下,很多人都無法直接透過,而是要繞道,多走出很長的一段路,在這段路上也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當然還有一些硬闖的人往往造成了自己船毀人亡的後果。也正是因此很多人寧願耽誤幾天的時間都不原因冒險過河。後來地方官換了一批。

當時在泉州當官的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蔡襄,有一次來到惠安縣考察的時候,發現這個渡口危險異常,人員傷亡較大的情況,決定在洛陽江上修一座橋,來幫助人們渡河。於是他根據河流以及水域地區的特性修建了這座洛陽橋。而據說在當時修建這座橋的時候,蔡襄用了幾種方法拼湊在一起才拿下了這條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方法。

他修橋時不小心混入一物,卻促使這座“天下第一橋”千年不塌!

首先,第一種方法就是“種蠣固基法”,為什麼說是種蠣固基法,大家對於近海以及淺海地方的生物人們還是非常熟悉的。有一次他饞嘴想吃海鮮,就親自到海邊去採集牡蠣,當他看到牡蠣重重疊加在一起牢不可破的自然生物現象時,受其啟發。蔡襄命人在橋基和橋墩上都養殖上牡蠣的種苗,利用了海洋生物來減少河流的流量,增加摩擦。

尤其是殼類海洋生物,它們的外殼非常的堅硬,也正是因此人們利用這些貝殼類的外殼來減弱河流對橋樑的衝擊。很多喜歡吃海鮮的人應該對此大有感觸吧?沒有人敢直接對著殼咬下去,而且除此之外,殼類的海洋生物基本上都是吸附在海灘旁的礁石上,它們異常的堅硬。也正是因他在修橋時混入了牡蠣的養殖,利用它們堅硬的外殼來為橋墩加上了一層“保護膜”,促使這座“天下第一橋”千年不塌!現在想想這個因為貪吃,不小心發現這一原理的蔡襄,可謂是福從口來。

他修橋時不小心混入一物,卻促使這座“天下第一橋”千年不塌!

說完了第一種方法,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第二種方法。第二種方法就是“筏形基礎”,這裡指的筏形橋墩不是普通的正方形或者長方形的墩柱。而是菱形或者是梯形的橋墩。它們根據河流的上下游而分別建設橋墩的形狀。在河流的河流的上游建設梯形的橋墩,可以從水部的最下方阻擋最大的流量。

其實這跟我們現在的大壩有些相似,而在另外一邊的下游,大部分都是在修建菱形的橋墩。這樣菱形的前部就類似於船隻的前部分的尖。而正是因此這個橋墩就像是佇立在河流種的船隻一樣,不管你是怎麼衝,都沒辦法把它沖垮。這樣看來,這座橋的建設是完完全全的符合了當地水流的特點。雖然這樣看起來的橋墩像一個現代的馬桶一樣,但是美觀還是頂不過實用,畢竟造福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他修橋時不小心混入一物,卻促使這座“天下第一橋”千年不塌!

此外在有關於橋的建設方面,人們還利用的大海漲潮退潮的原理,利用大海的力量將石頭輕鬆的鋪在江中。也真是個因此,這座橋直到現在都儲存的非常好。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感嘆一下古代人們的智慧也是非常厲害的,雖然他們沒有我們現在這樣高科技的東西,但是在那樣的條件下,他們懂得利用先天性的東西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蔡襄首開先河的創新式應用了“筏形基礎”和“種蠣固基法” 兩種造橋方法,使洛陽江天塹變通途。這兩種造橋的技術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一直到現在都沒人能夠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