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菜單

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不管在如今還是在古代,貪官汙吏可謂人人恨之,他們小則禍害百姓,大則禍害家國,歷史上的眾多貪官汙吏可謂是遺臭萬年。而有腐敗就必有反腐,你見過最強力度的反腐是怎麼樣的?而說到反腐力度,朱元璋一定是榜上有名。

因為在朱元璋管轄下的明初,只要貪汙六十兩白銀,也就是購買六匹馬的錢都要被梟首示眾,以至於貪官被腰斬、凌遲、甚至剝皮塞草做成標本都是稀鬆平常的事。

有一次,御史劉志仁、周世良去巡遊視察工作,收了一百五十兩白銀、三十四兩黃金的賄賂,也就是買了十多匹馬的錢,結果就被朱元璋凌遲處死示眾。而這並非孤例,由此可見朱元璋反腐手腕之強硬,殺貪官就像割韭菜。

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而朱元璋的反腐之路也總是出其不意,有著聰明才智在裡面的,

就比如那場嚇壞了劉伯溫的稻穀科考。

初建明朝卻有亡國之相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始,那時候天下剛打完仗,又趕上天災頻出,民生凋敝。作為一個嶄新的朝廷本應該恢復經濟,休養生息,慢慢將國家復興起來。但朱元璋龍椅都還沒坐熱,卻發現腐敗已經像瘟疫一樣蔓延開來,朱元璋也很費解,明明剛建國,怎麼大明就有了亡國之相?

天災不斷,饑荒遍野,他也因此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就是元末的一場饑荒,他的父母雙亡,兄弟接連慘死,連個埋單地方都沒有。可那時的元朝本來農業歉收豐收都很正常,只要朝廷賑濟,熬一熬也就過去了,但元末那些貪官汙吏卻不拿百姓當回事,只顧自己攬金銀,才引得紅巾軍起義,釀成悲劇。

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朱元璋發現現在的這些官僚似乎和元朝末期那些官員一樣,天天不務正業,雖然表面上都為明朝興盛殫精竭慮,但搞點什麼政策都互相打太極。民為固國根本,現在那些貪官汙吏的所作所為,又和元末的奸吏,有什麼區別呢?於是朱元璋下定決心,鐵腕反腐。論反腐方式的多樣性

他的反腐方式也與其他人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說是無孔不入。比如,有一次大明王朝照例舉辦了一場科舉,可這次卻出人意料的臨時更改了題目。

劉伯溫常年跟隨在朱元璋身邊,一看到此景頓時就變了臉色,他知道,這場考試結束後,恐怕會有人人頭落地了。

果然在反腐的力度上,朱元璋從沒讓人失望過,就連這普通的科考,都要掀起一場反貪風暴。雖然朱元璋的處事風格雷厲風行,殺伐果斷至極,但他並不是一個愛殺戮的人。畢竟身為皇帝,為了臣民以及國家的未來考慮,他必須殺伐果斷,才能警醒世人。

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事情是這樣的,按照慣例,學子盡皆入場,隨後科考便正式開始。學子們在家早已“開卷有益”,於是便滿懷期待的準備考試。

而這時作為皇帝的朱元璋卻突然變換題目,命人抬來了三筐稻穀,在場的學子盡皆蒙圈,也對朱元璋的行為及不理解

而在場的官員中,有個叫楊憲的,他還以為朱元璋是想借稻穀這些個實物,讓學子們圍繞它來表述關於糧食的知識,所以這個聰明的年輕官員還表現得洋洋自得,直呼聖上英明。

朱元璋讓眾學子們分辨這些穀物的好壞優劣。周圍的這些學子雖然有些困惑,但其中大多數也是飽覽詩書,聰明至極,比較了得的人,所以便快速的投入進了對這道試題的思考及解答中。

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除了這些學子在圍繞著這些穀物不斷觀察、思考,朱元璋還要在場的官員也一同參與這道試題,同學子一樣,觀察後也要做出解答,當然,其中也包含劉伯溫。但沒想到,劉伯溫上前檢視後卻臉色突變,這讓楊憲感到奇怪,便問劉伯溫是怎麼回事?他看出什麼了嗎?

而劉伯溫經過這麼多年與朱元璋的相處,伴君如伴虎,自然知道朱元璋之意,他時時刻刻能夠感受到朱元璋的殺意,這次也不例外

。而楊憲卻倍感意外,不就是一場普通的考試嘛?但令眾人誰也沒想到的是,隨後,朱元璋便給然後在殿前為這些官員以及恩科學子們上了明朝官場的一項大課。

這場考試,恩科學子們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盡皆不同,但這些都不是朱元璋想要的答案,在場的人中,沒有一個能說到他心裡去的。隨後朱元璋便變了臉色,緩緩的說出了最終答案。朱元璋說這三筐穀物若以地域來劃分的話,第一框來自揚州,第二框來自太倉,第三框來自軍倉。

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若以優劣程度來劃分的話,第一框中的穀物飽滿為上等,第二框有些發黴為中等,第三框穀物乾癟還被摻雜了稻草為劣等。

朱元璋說到這裡,全場官員臉色大變,盡皆慘白,甚至還有人當庭下跪自稱有罪,這一切看的恩科學子們是組團發矇。

原來在科考開始的前不久,作為皇帝的朱元璋便同劉伯溫討論過穀物收成的問題,也從中發現了不少問題。揚州在楊憲的管理下風調雨順,百姓民安,糧食作物也有著好收成,而太倉與其相比,能看出是以次充好,原因便在於官員翫忽職守導致稻穀產量下降,那軍倉就不用說了,不僅糧食不新鮮而且還摻雜了稻草,顯然是剋扣軍餉的結果。

於是當場便罷免了太倉官員的職,給軍倉的官員下了斬令。這一切也讓眾考生們多年後回憶起來記憶猶新。

話說朱元璋這個手法真是高明得很,還很接地氣,很符合他的氣質。之後朱元璋首次建立了監生觀政制度,讓科舉所取計程車子監生,在官場中實際學習,開闊視野,然後擇其優秀者為官,數年之後,這批恩科進士大多數都成為了朝廷中的重要官員。

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在這場科考中,朱元璋出的題目可謂是神之一手,不僅考驗了學子們的知識層面,更讓學子們親身感受到了來自朱元璋所帶領的朝廷的剛正不阿,在場的劉伯溫雖震驚,但看到這種做法也不由得發自內心的稱讚。

明朝皇帝朱元璋想對他們說:當官就是要為國家做實事、為老百姓某安生的!透過這場血的教訓,這個觀念深深的打進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裡。雖然朱元璋的做法確實殘酷了些,但卻殘酷的恰到好處。

朱元璋搬來三筐稻穀當殿試考題,劉伯溫臉色大變有人要死了

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縱觀歷史,貪官汙吏總是殺不絕趕不盡。有時候想想,多希望人人都是“朱元璋”啊,這樣的話就可以人人皆有責任感且明事理,而且貪官也會避之不及,怕是不會再貪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