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遼代公主與各族的通婚並非偶然性的,是具有深層政治目的的

菜單

遼代公主與各族的通婚並非偶然性的,是具有深層政治目的的

遼漢族駙馬劉珂尚義宗女燕國公主,駙馬盧俊尚景宗四女淑哥,駙馬劉三嘏尚聖宗九女八哥,駙馬劉四端尚聖宗十一女擘失。劉珂家族,據史料只知其父劉晞為平章事,在太宗朝業已發跡。盧俊為北漢降臣,後又與公主離婚,其它家族成員文獻未有涉及,家族背景應不甚顯赫。

劉三嘏、劉四端為兄弟,有深厚的家族淵源。其曾祖劉守敬,太宗時已為南京副留守,祖父劉景,景宗朝拜禮部侍郎;父劉慎行,聖宗朝官至北府宰相,可見劉氏家族勢力之根深蒂固。

遼代公主與各族的通婚並非偶然性的,是具有深層政治目的的

駙馬劉三嘏、劉四端為慎行之子,出自有深厚歷史背景的河間劉氏家族。王善軍考察了河間劉氏家族的世系,充分顯示出劉氏家族子孫顯貴不絕之跡象。嘏、端皆第進士,有較好的文化修養;又本為遼代頗有威望的漢族世家,此為聖宗所器重。嘏、端同為駙馬都尉,都曾為使節使宋,可見文化程度較高,為聖宗所賞識。

聖宗朝以前,漢人多憑藉軍功為駙馬,此與時局息息相關。如劉珂參與對石晉的作戰,盧俊參與對北宋的作戰;聖宗朝澶淵之盟簽訂後,戰事漸息,聖宗重用漢人,全面儒化,治國需漢族有才華之人,故三嘏、四端成為聖宗駙馬而得以重視。

遼代公主與各族的通婚並非偶然性的,是具有深層政治目的的

值得關注的是,因軍功而尚公主者,若沒有家族勢力的支撐,則權勢脆弱,不能長久,且這種權勢的積累需幾代人的共同努力;若能有一技之長,如三嘏、四端之河間劉氏家族,憑藉文化優勢而晉進士,文化特徵明顯,能為遼代統治者服務,則子孫之權勢才能綿延不絕。

除燕國公主之母不知其民族出身以外,淑哥母為渤海人,八哥、擘失母為漢人白氏,其公主應受其母影響,儒化程度較高,八哥、擘失又有一半漢人血統,與駙馬之文化差別較小,利於結成較為穩定政治婚姻,可見統治者之用心。

遼代公主與各族的通婚並非偶然性的,是具有深層政治目的的

遼奚族駙馬蕭高九尚聖宗女十哥。史書所載奚王家族世系關係十分簡單,未言明高九出自哪一家族。然史料有云遼太祖有帝王之度者三,其一為並奚王之眾,撫其帳部,擬於國族。將奚王族於國族看待,承認奚王族在奚人中的地位,變世襲製為世選制以便更好的統治奚族。

除特殊情況,如皇族耶律抹只,奚王一般由奚五王族中成員擔任。高九雖不知其家族世系,但應來自上述五王族之一。

遼代公主與各族的通婚並非偶然性的,是具有深層政治目的的

奚五王族原為本部刺史或節度,為遼代世家大族。奚王的擇取改世襲為世選,奚族的權力核心掌握在契丹貴族手中,便於契丹對奚族的控制。聖宗朝於遼代之鼎盛,為更好地控制奚族,下嫁帝女於奚王,在原有的統治模式上加以聯姻,達到穩固統治的目的。

渤海族駙馬大力秋尚聖宗女長壽。渤海大氏作為渤海王族,在渤海滅亡後,為削減渤海仇恨與更好的籠絡和控制渤海,自耶律倍為東丹王時始,契丹皇族與渤海王族通婚。鉤沉史料後發現,遼代皇帝娶渤海王族女有:東丹王耶律倍妃大氏,景宗渤海妃大氏,聖宗妃大氏,天祚帝文妃大氏。

遼代公主與各族的通婚並非偶然性的,是具有深層政治目的的

契丹貴族娶渤海王族女,史籍記載同樣眾多。然遼代公主下嫁渤海王族者僅聖宗渤海妃大氏女長壽。這種互為通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渤海王族的社會地位,穩固了統治秩序。

應注意的是,契丹皇族娶渤海王族女之,情況遠遠多於渤海王族尚契丹公主之情況。究其原因,應與契丹對渤海之政策、渤海王族的社會地位相關。遼太祖滅渤海國,存其族帳,亞於遙輦,為控制渤海王族、消除仇恨心理,遷渤海王族遠離故土,並透過聯姻之方式加強聯合,並建立帳司作為優待手段。

遼代公主與各族的通婚並非偶然性的,是具有深層政治目的的

然渤海被滅,與其他帳司相較,地位最低。故遼代皇帝不願下嫁公主於渤海王族,呈現出兩族通婚方向的單一性,且遼代皇帝娶渤海王族女,均納為妃妾,其女也多嫁與外族,用做不同族屬間的政治聯姻。聖宗公主眾多,將具有渤海血統的公主下嫁於大力秋,正是為了穩固統治,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兩族通婚。

遼代漢族、奚族、渤海族駙馬,各駙馬家族均較為顯赫。在契丹控制各族之前,基本上或是本族上層,或為本族王族。聯合固有顯赫家族,保障其原有政治地位,使之較好地控制本族,防止叛亂髮生。與各族的通婚並非是偶然性的,具有深層的政治目的,正是重用各族上層為官與吸收各族進入遼代政治中心相結合的統治模式。

遼代公主與各族的通婚並非偶然性的,是具有深層政治目的的

聖宗朝以前,各族與後族同出駙馬,此與遼代政治形勢的變化、統治者政策上的應對、後族勢力的發展緊密相關。時局推演,隨著後族家族勢力逐漸興盛,逐漸控制駙馬的家族出身,加之各族駙馬或參與叛亂,或南投宋朝,造成不良之後果,故實力相對薄弱的各族駙馬,逐漸退出遼代政治舞臺,由勢力強大的後族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