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談談“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做法令人欽佩!

菜單

談談“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做法令人欽佩!

談談“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做法令人欽佩!

提起燭影斧聲,可能有好多朋友還都不知道,或者說不是非常熟悉。但對於一些喜歡野史的朋友來講,你一定不陌生。提起燭影斧聲,從字面上其實是不好理解的。這個詞難道不就是蠟燭的影子和斧頭的聲音嗎?難道背後還有什麼隱情?沒錯,咱們是研究歷史的,不是研究語文的,咱們今天就一起來深挖一下背後的歷史。

燭影斧聲講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弟弟趙光義之間的故事。相傳太祖死前的一晚曾秘密把他的弟弟召進宮,並且兩人一起吃了酒席,後來外面的侍衛就看到裡邊燭光搖晃並且伴隨著斧頭類的碰撞聲。隨後宮中就傳出太祖駕崩的訊息,當時趙光義神色慌亂的出來了,第二天他就在他哥哥宋太祖靈柩前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要說真心話呢。這哥倆也都真是有當皇帝的才能的,這一點確實沒啥說的。

談談“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做法令人欽佩!

趙匡胤當年是如何發家的呢,其實他本來出身就不差,他的父親當年也算是個中級軍官,他也算個官二代了,而他本身可能是受家庭環境薰陶吧,自小就對領兵打仗感興趣,當時又正逢亂世,正是他這種將才一展身手的好機會,後來跟著後周王室打了許多勝仗,立下了赫赫戰功,得到了後周王室的欣賞。後周當時其實是個小國,兵力不很充足,皇室也很衰微,地域並不遼闊。而且還常年受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侵擾。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讓陳橋驛兵變成為可能,趙匡胤才有了做皇帝的機會。當時的契丹和北漢聲稱要發兵攻打後周,後周丞相範質驚慌失措,匆忙令趙匡胤帶兵抵抗。就像很多老套路一樣,凡是造反前必定要造聲勢,同時要偽裝成順天命的樣子。當時趙匡胤的親信在軍中散佈傳言:皇帝年幼不理朝政,奸臣當道,我們在外拼命卻沒有出路,不如我們擁立趙匡胤,反了!當時的趙匡胤弟弟和趙普又把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當時正在裝醉酒醒來的趙匡胤也是按例推辭一番,如此忤逆啊,不可之類的話。後來也是假借順應民意對士兵們說:你們自己貪圖富貴,卻要我謀反,如今你們聽我的命令也就罷了,如果有一點違背,我可是不答應你們。

談談“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做法令人欽佩!

如此就是陳橋驛兵變了。想來趙匡胤這皇位來的其實本就名不正言不順。好在後來對後周王室的處置還算人性化,也算是做了一點善事吧。至於後來的傳位之事,那是後話了。

燭影斧聲歷來是備受爭議的一件事,一說兩人根本不存在爭吵,而是太后臨死前曾經和他們兄弟二人立下金匱之盟,即“汝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於光美,光美傳於德昭”。而且後來趙匡胤確實也是按照皇儲的慣例給他弟弟加封了晉王並且他的弟弟還掌握了京兆府尹的大權,這也是符合當時五代以後皇儲的慣例的。而當時趙匡胤的孩子雖然都已成年,但趙匡胤幾乎沒有給過他們類似於皇儲的特權,並且也沒有刻意把他們當成接班人去培養,甚至他們兩個在當時根本就沒有實權,也幾乎沒有參與過政事。所以照這麼看來,這種說法既有事實根據,也是最合理的,而就此來看,趙匡胤還是很有手段的,但還是很令人欽佩的。

談談“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做法令人欽佩!

而另一種說法認為是趙光義殺了自己的哥哥,因為當天晚上只有他們兩人在場,第二天太祖就駕崩。但是這種說法就只有時間條件其實未免有些牽強。

還有一種說法有待考證。宋太祖是身體惡化急病而死。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武將出身,早年曾經長期帶兵打仗,因此過度勞累對他來說基本上可以算是家常便飯,再加上他還有常年酗酒的情況,久而久之,身體條件惡化了,也是有可能的。可以作為證據的是《續資治通鑑》中記載的,開寶八年時他出去狩獵,竟然從馬上摔下來,這在古代來說是很不吉利的,尤其是對於他一個皇帝來說,因此他後來殺了那匹馬,此後再也沒有出去狩過獵。

談談“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做法令人欽佩!

而且在他後來出行經過洛陽時祭拜自己父母的永安陵,竟然失聲痛哭說:此生永不復至,意思就是我這輩子再也不會來這裡了。這句話在暗示什麼呢?難道說宋太祖自己已經感覺到自己身體不行了,覺得對不起祖宗,特來告罪嗎?而且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短壽是通病。且不說那些夭折的,就說那些短命的吧。漢昌邑王劉賀在位僅27天,明光宗朱常洛在位僅29天,元寧宗在位43天,,其他的那些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的更是數不勝數。古代醫療條件本就落後,加上各種過度娛樂,包括各種繁忙的政務,皇帝們普遍不長壽也是可以理解的。

談談“燭影斧聲”,趙匡胤的做法令人欽佩!

綜上所述,小編還是比較認同第一種觀點的,畢竟那是有正式記載的根據的,而其他幾種說法,要麼就是很容易被推翻,要麼就是根據來源於野史或者其他一些非正統的書中,缺乏可信度。不過話說回來,這件事本是其實就是野史中的記載,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言,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怎麼理解歷史,怎麼看待這些奇聞異事,選擇權都在於我們個人,當然也是與我們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