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三晉名人 “面涅將軍”狄青

菜單

三晉名人 “面涅將軍”狄青

三晉名人 “面涅將軍”狄青

狄青(1008—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北宋名將。他出身行伍,但有勇有謀,戰功赫赫,累官至樞密使。因面有刺字,被稱為“面涅將軍”。他一生征戰無數,為北宋王朝的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初露頭角建功西陲

狄青出身貧寒,十六歲時代兄受過進入軍隊,成為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宋仁宗寶元初,佔據今陝北安塞以北至甘肅、銀川一代的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建國稱帝,開始不斷對宋朝進行要挾和侵擾。宋、夏矛盾加劇。但宋軍在對西夏作戰中屢戰屢敗,尤其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幾次戰敗之後,北宋上下瀰漫著一種“恐夏”的失敗情緒,士氣十分低落。就在這種情況下,狄青因善騎射而被任命為延州指使——一名低階指揮官。職務雖不高,但他每戰都一馬當先,他效仿北齊蘭陵王頭戴面具,手執利刃,給了西夏士兵極大的震懾。他的身先士卒、驍勇善戰也極大地振奮了北宋士卒,使他們一掃以往膽怯畏懼的心理,紛紛奮不顧身、勇猛殺敵,軍隊的戰鬥力迅速提升,取得了越來越多的勝利。據史載,在四年戰爭中,狄青歷經大小二十五戰,率所部奪取了西夏金湯、宥州等城池,消滅了l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了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兩千三百頂,俘虜五千七百餘人,成為西夏軍聞之喪膽的勝利之師。他本人更是所向披靡,無人敢擋。

當時擔任經略判官的尹洙對狄青非常讚賞,認為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將他引薦給了時任陝西經略使的韓琦、范仲淹。二人都將他視為奇才,范仲淹還建議他讀《左氏春秋》,勉勵他說:“將帥不知古今歷史,只是匹夫之勇罷了。”狄青於是發奮讀書,但凡秦漢以來將帥的兵法,他無不通曉,在此後的對西夏作戰中,更是屢建奇功,因而不斷得到升遷。幾年之間,歷任泰州刺史、惠州團練使、馬軍副部指揮使等職。後來李元昊稱臣降服,西夏戰事平息,狄青調往真定路任副都總管,離開了他戰鬥十餘年的西北前線。皇v四年(1052年),狄青以功升為樞密副使,進入了武官序列的最高層。一年後,平定廣西儂智高的叛亂則使他的聲名達到了頂峰。

夜襲崑崙名動天下

皇v(1049—1054年)初,廣源州(今廣西靖西、田東一帶)部族首領儂智高佔領安德州(治今廣西靖西安德鎮),建立了南天國。之後上書宋廷,願向宋進貢,依附於宋,但遭到宋廷拒絕。儂智高遂惱羞成怒,任用廣州進士黃師宓為謀士,積聚糧食,發動部眾,起兵反宋,並迅速佔領了邕州(治今廣西南寧)。又先後攻陷了橫、貴、藤、梧、康、端、龔、封八個州,兵鋒直抵廣州。宋廷幾次派兵征討,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做了不到三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宋仁宗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同時令湖南、江西安撫使孫沔、廣西安撫使餘靖率軍協助狄青。平叛部隊很快進駐前線賓州(今廣西南寧賓陽)。

當時,宋軍連吃敗陣,軍心動搖,更有個別將領如陳曙等,心懷私利,不以國事為重,竟因害怕狄青搶功而擅自出擊,結果大敗於賓州崑崙關。狄青受命之後,先是大刀闊斧整肅軍紀,處死了陳曙等不聽號令之人,重振軍威,接著命令部隊按兵不動,誘敵麻痺,暗中則從各地調撥、屯集了大批的糧草。儂智高果然中計,以為宋軍在近期內不會進攻,遂放鬆了警惕。結果狄青卻乘其不備,以自己帶領前軍,以孫沔居中,以餘靖殿後,兵分三路,於皇v五年(1053年)中元節突然發起進攻,乘夜色一舉奪取了崑崙關,佔取了有利地形。儂智高軍聞訊倉促應戰,狄青令部分軍隊從正面進攻,他則率領騎兵,分左右兩翼,繞道敵後,前後夾攻,一舉擊敗敵軍。之後,狄青又乘勝揮師收復了邕州,順利討平儂智高。狄青徵南凱旋後,仁宗皇帝力排眾議,超規格提拔狄青為樞密正使,使其成為北宋歷史上第一個武將出身的樞密正使。

備受猜忌抑鬱而終

然而,狄青在邁上權力巔峰的同時,卻也開始了他人生的悲劇。樞密使的任命一下,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其中還不乏歐陽修、文彥博這樣的名臣巨卿。就連曾經對狄青十分賞識的韓琦等人也是持反對意見的。狄青的這一任命為何會引起這樣大的反彈?這恐怕還得從宋代特殊的政治體制說起。

宋懲唐末五代武人專政、兵變頻仍之弊,自開國以來,就對武將充滿了防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壓低武將地位,以絕其覬覦之心。在事實上形成了崇文抑武的政治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狄青出身行伍,卻一路做到了最高軍事統帥的位置,這無疑會引起講求出身的文官集團的強烈不滿。而隨著狄青官職的升遷,朝廷對他的猜忌、疑慮也在逐步加深。事實上,早在狄青任樞密副使時,就有言官上書皇帝進行反對。狄青於危難時率兵出征儂智高,朝廷雖欣喜不已,但也仍然不忘“狄青武人,不可獨任”,要以宦官監軍,監視狄青。只不過形勢緊急,沒有來得及實施罷了。到狄青凱旋還朝做了樞密使時,這種疑忌和不安達到了頂點,各種莫須有的彈劾紛紛砸向了狄青。嘉v元年(1056年)八月,狄青終於被免去樞密使一職,出知陳州,離開了京師。這時的狄青已被謠言中傷搞得惶惶不安,半年後便抑鬱而終,年僅四十九歲。

狄青為人樸實正直,自他代兄受過從軍後,臉上就一直留有黥文,後來隨著官職不斷升遷,宋仁宗曾勸他將黥文去掉,但狄青卻希望以此來激勵士兵不問出身、奮發向上。他治軍賞罰分明,又能同士卒同甘共苦,深得士卒愛戴。就是這樣一位德才兼備,曾馳騁沙場浴血奮戰,為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一代名將,沒有在兵刃飛矢之中倒下,沒有血染疆場、馬革裹屍,卻在猜忌、排斥的打擊迫害之下含冤而死,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稽核:段利軍

三晉名人 “面涅將軍”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