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菜單

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缺什麼就給送什麼,世界上還有這麼雪中送炭的事嗎?你別說,還真有,秦自立國以來,就一直積極向東發展,力圖融入中原的主流文化圈。

到了戰國,已成與齊、楚並列的大國, 這時候國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什麼變化?如果說春秋時是想融入,到了戰國,就成了想吞併天下了。

當然,吞併天下不是小事,他至少需要三個條件,什麼條件?對古代而言,這三個條件就是,英明的君王、優秀的人才,以及雄厚的經濟實力。哪一條都不容易,為什麼這麼說?

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三家分晉,指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前389年,也就是三家剛剛分晉不久,秦國的秦惠公打算乘中原混亂之際奪回河西,構築一個向東方發展的橋頭堡,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一下子出兵50萬,這對當時的秦國而言,基本上是傾巢而出,從中也可以看出秦國對這一戰的重視。

然而還是那句老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魏國當時出了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吳起,正是這個吳起,率5萬魏武卒,陰晉一戰打的秦國狼狽而逃,潰不成軍,傾巢而出卻落了這麼個結局。

秦國至此元氣大傷,秦惠公回去兩年之後,也給活生生的氣死,秦國的麻煩來了,什麼麻煩?

秦惠公死的太突然,只留下個兩歲的兒子,他死了之後,兒子繼位,人稱秦出公,一個連一二三四都認不全的小屁孩,他懂得什麼,權柄隨之落到秦出公的母親手裡。

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小夫人(秦出公的母親)

這個女人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史書上只稱她為小夫人,小夫人雖然漂亮,實際上呢,卻是個貪婪、狹隘的女人,上臺之後,任人唯親,盤剝百姓,無所不用其極,不到一年時間,就將已經元氣大傷的秦國折騰的烏煙瘴氣,眼看著就要走到崩潰的邊緣,那麼,秦國就這麼完了嗎?

沒有,既然你極度需要一個能將秦國整合到一起的明君,那麼,救命的救星來了,他的名字叫魏國,魏國第一個幫秦國的好心人,不是別人,就是將秦國打的元氣大傷,稍微推一把就能滅掉的魏武侯。

魏國,以及魏國的魏武侯是怎麼幫助秦國的。

一:削弱自己,幫助敵人

削弱自己,幫助敵人,這八個字,就是魏國魏武侯辦的好事,瞧瞧,他為了秦國,是多麼的費心費力啊,一場陰晉之戰,讓魏武侯看到了吳起的才華,看到之後怎麼辦?

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吳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

欣賞之餘又產生了深深的擔心,擔心什麼?無他,歷代帝王都會犯的多疑症,就擔心吳起太能幹,擔心自己控制不了,擔心怎麼辦?聽信國相公叔痤的進言,生生將吳起趕走。

人家是敵國滅,走狗烹,魏武侯倒好,敵國還沒滅,他就把良將趕走,自己削弱自己,是因為秦國已經很好欺負了嗎?

事實上,此時此刻,混亂的秦國的確已經非常好欺負了,魏武侯只需稍加一把力,就能將之推到,秦與魏自來就是生死仇敵,不共戴天,這有滅掉一個,另一個才能過得安穩, 這一點,我輩後人都看的清清楚楚,可當時的魏武侯呢?也不知哪根腦筋搭錯了弦,忽然改變方向,將主要精力投降東方,準備跟齊、楚爭奪中原霸權。

齊、楚等國是好對付的,一旦打起來,必然需要全力應對,然而,假如全力應對中原,後方的秦國怎麼辦?

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秦獻公影視劇形象(前424-前362在世)

魏武侯為這個問題想啊想,想啊想,不久之後,拿定了一個應命的主意,什麼主意?

三十年前,秦靈公死,本該其時年僅十歲的世子贏師隰繼位,可贏師隰的叔叔贏悼子看不下去,把贏師隰趕到魏國後,奪了侄子的江山,自己當上了秦簡公,秦簡公不久死掉,傳給自己的兒子秦惠公,秦惠公最終氣死,又傳給自己的兒子秦出公,原本贏師隰必須在魏國老死,可現在,秦國那麼混亂,老百姓都需要一個明君,我看這個贏師隰還不錯,叫人送他回去,當上秦國國君,他必然會對魏國感恩戴德,如此一來,魏國後方的威脅不就解決了嗎?

魏武侯的確拿了個好主意,你為什麼要搞這麼多彎彎繞,不直接用武力解決秦國問題呢?

主意拿定,魏武侯立刻找到贏師隰,如此這般討價還價之後,放贏師隰回國,贏師隰果然不負眾望,迅速奪回大位,自己當上了國君,他的名字就叫做秦獻公。

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

前384年,秦獻公繼位,迅速穩定局勢,推行改革,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緩過勁兒來,魏國的好日子終於到了。前364年,秦獻公二十一年,秦在石門大敗魏軍,斬首六萬,為紀念這次戰役中,還專門立了一座首冢;

前363年,秦攻佔河西,當年陰晉之戰,魏得到的優勢至此蕩然無存。

秦國動盪之際,魏國就這樣急人之所急,先削弱自己,再給人送一個明君,然而,確切的說,他是送一個明君嗎?是給秦國送了個明君流水線,因為秦獻公的兒子叫秦孝公,支援商鞅變法的秦孝公。

秦孝公的兒子叫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的兒子叫秦武王,秦昭襄王,還需要繼續說下去嗎?當然,魏國的貢獻還不止這些,之後呢,又貢獻出商鞅、張儀、范雎等經天緯地之才,一個魏國,對秦國的幫助就能有這麼大,秦國怎麼辦?能怎麼辦!為了表示感謝,只好將他滅了。

君王和人才的事情由魏國解決,那麼,秦國據此就可以統一天下嗎?當然不,打仗,說到底拼的還是經濟,魏國雖然給秦國解決了人才問題,但秦國依舊很窮,支撐不起統一天下的 戰爭,接下來該怎麼辦?

就在秦國君王日夜為如何發財憂愁的時候,又一個好心人上門了。

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鄭國渠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

二:一條利人害己的奸計

這個好心人是誰呢?韓國,聰明的韓桓惠王。為什麼說他聰明?

前246年,秦王政繼位,遵呂不韋為相國,在呂不韋的帶領下,呂不韋奉行的, 依舊是秦昭襄王時,留下來的蠶食天下的戰略。

在這種戰略的指引下,秦國加快了攻伐的腳步,秦國四出作戰,與秦幾乎面對面的三晉,自然首當其衝,這讓三晉中最為弱小的韓非常痛苦,非常痛苦怎麼辦?

自然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就這樣,韓桓惠王想啊想,想啊想,終於拿定一個好主意,或者說,是一條奸計,即所謂的疲秦之計。

怎麼疲秦?派水工鄭國到秦國,勸秦國大修水利,以消耗秦國國力,國力消耗之後,他不就沒錢打仗了嗎?果然好計,韓恆惠王狠狠的誇了一下自己之後,就把鄭國打發出去了。

鄭國果然沒有辜負他的希望,成功的在秦國修建鄭國渠,如此浩大的工程大約耗時十年,確實讓秦國花了不少銀錢,然而。

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

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鄭國渠的好處也同樣明顯,據有關資料統計,一個鄭國渠,將關中的鹽鹼地全部化為良田,共計400萬畝,而且還無旱災,無凶年,年增產糧食至少10億斤,十億斤糧食什麼概念?

當時秦國人口至多600餘萬,一個關中一年就增產10億斤,別忘了,巴蜀還有個都江堰,鄭國渠修成後,秦國就富到了這種程度,甚至有人說是“甲於天下”。

韓恆惠王道後不知作何感想,他的那條奸計還真是利人害己,秦國缺錢,你就給他送錢,秦國能怎麼辦?

秦始皇親政之後,有雄厚的經濟條件做基礎,遂改“蠶食天下”為“席捲天下”。韓國呢。為了表示對他的感謝,秦始皇還優先考慮滅掉他,也算是報答了他的提攜之恩了。

你說說,秦國缺什麼,這倆國就送什麼,沒有辦法,秦國就只能統一天下了,否則,對得起誰啊!

>文/斯文卿相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劍橋秦漢史》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