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非遺廣東|“神鑾巡遊十三鄉”——關帝侯王出巡

菜單

非遺廣東|“神鑾巡遊十三鄉”——關帝侯王出巡

關帝侯王巡遊是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江尾洲十三鄉奉祀關帝、侯王的民間信俗活動。關帝信仰在當地的歷史可追溯至宋代,至明代晏公被敕封為平浪侯後,當地群眾建帝王古廟同奉關帝與侯王。清咸豐元年(1851)五月十三“關帝磨刀水”汛期期間,群眾抬關帝、侯王神鑾巡遊十三鄉,自此關帝侯王出巡成為當地風俗,後因汛期抗洪及農業耕作,出巡時間改至農曆九月。

每年農曆九月初四至十九日,均安鎮江尾洲十數個村子群眾彙集關帝古廟,抬著關帝、侯王鑾輿,沿著“三華—豸浦—上村—福岸—沙浦—南浦—菱溪—南面—外村—磯頭(含橋頭)—沙頭(含良村)—倉門—三華(回關帝古廟)—新華—天連—三華”的路線進行巡遊。

巡遊隊伍以關帝、侯王鑾輿為中心,另有彩旗隊、八寶隊、羅傘隊等。巡遊過程中,鑾輿手不時有節奏的上下顛動鑾輿,大聲吆喝,以調節巡遊的氣氛與節奏。各村群眾以八音鑼鼓櫃為核心,組成不同的方陣,並高舉“耕餘嘯詠”、“詠遊雅趣”等樂社名稱的旗標,以表明方陣所屬的村坊。如今每年巡遊有近四十個八音鑼鼓櫃參與,各村各坊均有其代表的鑼鼓櫃,部分村坊的鑼鼓櫃數量更多,巡遊時以第一班、第二班區分。各個八音鑼鼓櫃相互較量演奏技藝,彼此炫耀鑼鼓技法,八音演奏樂曲有《六國大封相》《六波令》《大開門》《百花亭鬧酒》等。關帝、侯王鑾輿所經之處,接受鄉民擺設三牲、果品拜祭;鑾輿巡行至各村中的祠堂,均要略作歇息,以接受各家的拜祭。

關帝侯王出巡儲存了完整的起宮、巡遊、座宮、回宮儀式,嚴格執行固有巡遊路線,遊行著裝、器具具有濃郁的民俗含蘊,尤其遊行途中顛動神鑾、大聲吆喝,展示出地域民俗的特色。關帝侯王出巡的歷史與演變,均與順德地區的防洪、耕作節奏相關,蘊含著民眾的生活實踐邏輯與生存智慧,集中折射出珠江三角洲地區傳統水利發展的歷史程序及特點,對研究珠三角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具有十分珍貴的價值。

目前關帝侯王出巡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