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孫可望就是南明覆滅的罪魁禍首,這口鍋別想甩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

菜單

孫可望就是南明覆滅的罪魁禍首,這口鍋別想甩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

我發現一點,在討論明朝末年曆史的時候,一般來說都會把責任甩朱明朝廷,最近居然連大英雄李定國也遭了殃,有人居然怪李定國過於忠於永曆朝廷,導致兄弟內訌,最後導致抗清大業付之一炬。

孫可望就是南明覆滅的罪魁禍首,這口鍋別想甩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

只能說現在的奇談怪論太多了,當然也有可能是有人真的厭惡朱明,連一個篡位未成而剃髮的可憐蟲都要去洗白。有人說了,雲貴地區是孫可望經營的,人家徹底取代明朝理所當然,不可否認這點,孫可望在經營雲貴抗清基地的方面確實付出了很多,也體現出了其過人的才華,但這就代表孫可望(至少在當時)有取代永曆皇帝朱由榔的資本嗎?

“壬戌。偏沅巡撫袁廓宇奏報、偽秦王孫可望、與李定國不協、興兵相攻、為定國所敗。因遣其偽將程萬里等、赴中路鎮臣李茹春、右路鎮臣王平軍前投誠。仍請兵復讎。可望行至沙子嶺、為偽總兵楊武追襲幾殆。我兵馳援、賊方駭散。可望因得乘間、攜其妻子來歸。計降偽總兵都督二十二員。偽太僕寺卿一員。偽副參遊等一百餘員。偽內官二十二員。兵丁家口五百餘名。馬騾五百餘匹。疏下所司。”《清世祖實錄》順治十四年

孫可望就是南明覆滅的罪魁禍首,這口鍋別想甩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

這是我們頗有稱帝之勢的孫國主在戰敗之後拉走降清的人員,總計645人。再看孫國主舉兵反戈昆明的時候,他有多少人:李定國以禮送往貴陽以後,孫可望沒有內顧之憂,悍然決定進兵雲南。當時他掌握的軍隊大約有二十萬人,李定國、劉文秀部下只有三四萬人,何況在雲南還有鎮守昆明的王尚禮、楚雄守將王自奇等人是孫可望的親信。《南明史》

從20萬(出兵昆明的約14萬人)到645人,我們的孫國主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永曆十一年,定國乃奉詔數可望罪,舉兵出畢節討可望,可望帥雙鯉、文選、維興拒戰,定國奉詔諭三將,令歸順,各封郡王。文選、維興皆舉軍降,可望與雙鯉軍皆驚潰,定國兵躡之。兵士家口皆居雲南,定國入滇,悉予存恤,至是皆反走赴定國。雙鯉不得已,亦降”《永曆實錄李定國傳》

孫可望就是南明覆滅的罪魁禍首,這口鍋別想甩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

孫可望兵敗逃亡之時,沿途曾經擁護他的將領,幾乎沒有一個挺身而出,甚至派軍隊追殺,最後不得已,降了清廷。

所以說孫可望想取朱明朝廷而代之,也不是不可以,咱先得把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經營好了啊,至少把手下這十幾萬軍隊的心歸在自己的手裡啊,結果在開戰之前,首先還有一堆“心向天子”的內鬼,在這種情況下,還想順順利利的攻克昆明活捉永曆皇帝很可笑了。

孫可望就是南明覆滅的罪魁禍首,這口鍋別想甩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

再說孫李內訌的問題。總說永曆朝廷拉攏李定國打孫可望,可孫可望在很早之前確實有篡逆的意圖:

“可望愈肆無憚,自設內閣六部科道等官;一切文武,皆署偽銜。復私鑄八疊偽印,盡易本朝舊印。而賊臣方於宣諂可望尤甚,為之定儀制。立太廟,享太祖高皇帝主於中、張獻忠主於左,而右則可望祖父主也。擬改國號曰“後明”,日夜謀禪位。上僅守府,勢甚岌岌;私與內監張福祿、全為國曰:‘可望待朕,無復有人臣禮;奸臣馬吉翔、龐天壽為之耳目,朕寢食不安。近聞西藩李定國親領大師直搗楚、粵,俘叛逆陳邦傅父子;報國精忠久播中外,軍聲丕振。將來出朕於險,必此人也。且定國與可望久有隙,朕欲密撰一敕,差官齎馳行營,召定國來護衛;汝等能為朕密圖此事否?”

孫可望就是南明覆滅的罪魁禍首,這口鍋別想甩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

雞鴨牛被人處理之前還要掙扎一下呢,朱由榔可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孫可望這麼跳臉,他想幹什麼,簡直已經寫在臉上了,此時朱由榔正在安龍孫可望軍隊控制之下,在性命攸關的問題之前,我想任何一個人都會積極尋找解決之策吧?

最後說孫可望是否想謀殺李定國“定國既屯寶慶,偵知清兵放牧湘東岸,將間道往奪其馬,將發,可望馳召定國返武岡會議。三晝夜書七至,定國不得已西行。將見可望,至紫陽渡,劉文秀之子密遣人走報定國,言可望俟其至,即收殺之。定國大驚,遽引兵東走,縛筏為橋,渡湘水,渡已橋絕。可望追兵趨永州。”《永曆實錄李定國列傳》

“是時,定國軍威壯盛,不復受可望節制,可望忿甚。已而有衡州之敗;可望遺使往召,將以其敗也殺之。定國覺,不赴。”《南疆逸史李定國傳》

“定國全師歸武岡。可望忌定國,召赴沅州議事,將殺之。定國覺,引還廣西。”《西南紀事卷十》

封李定國西寧郡王。定國自桂林勝後,不復稟可望約束。馮雙禮與爭滷獲金帛,遂回黔,譖於可望。可望連發令箭調還,密令雙禮總統,而以偽都督關有才等潛師躡其後。。。。。 是月,可望出師,慨然經略中原。其封定國詔使已出黔境,復追還之,日:“孤今出師入楚, 當面會安西,大慶宴,親奉上敕以光寵之。’而眾益交相論嘆,以為此真項羽之元印吝封賞也。至有為定國慮者,曰:“此偽遊雲夢計耳。”《南明野史》

很明顯,孫可望對這位逐漸成為永曆朝廷武力支柱的“義兄弟”已經起了殺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李定國的勢力已經逐漸強大起來,而且開始逐漸和永曆朝廷勾結,換句話說,李定國已經成為孫可望當皇帝的絆腳石,所以這兩個人的裂痕已經是無可修復的了。

孫可望就是南明覆滅的罪魁禍首,這口鍋別想甩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

1654年,李定國在廣東戰敗,於是準備憑藉本部兵馬從孫可望的控制之中救出永曆皇帝朱由榔,孫可望聞訊派人攔截,結果守衛廣西田州的劉鎮國、關有才二人遭到突襲,拋下軍隊逃之夭夭,而隨後派出的白文選心向永曆朝廷。最後,本來已經是孫可望砧上肉的永曆皇帝居然被李定國生生地救走,當李定國軍隊趕走田州守將後,孫可望才反應過來,準備派人把永曆皇帝強行遷入貴陽。在明末之前,中國歷史上操縱傀儡天子最終取而代之的事不在少數,諸如曹氏之於漢、司馬氏之於魏,而我們的孫國主就這麼讓手中的皇帝溜掉了,從而失去了一張可以制約李定國的底牌,同時也失去了和平解決孫李爭端的最後一次機會,如果皇帝始終被孫可望死死地捏著,那李定國必然投鼠忌器,兩邊肯定是打不起來的。

孫可望就是南明覆滅的罪魁禍首,這口鍋別想甩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

綜合來說,雖然孫可望的治國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他在對待皇帝以及李定國的關係上,可謂是十分的拙劣,不僅和朝廷劍拔弩張,而且幾乎完全和自己曾經的義兄弟分道揚鑣,手下還有一堆內鬼(比如白文選)可以說,他的聲譽在整個擁明勢力之中是非常糟糕的,而且他的敵人也絕對不止一個李定國。所以我們在這裡完全可以說,正是孫可望不切實際的皇帝夢造成了南明永曆政權的內戰,最終成為大明王朝徹底覆滅的導火索,所以說在明朝滅亡這場大悲劇之中,孫可望要負很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