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斬殺毛文龍,袁崇煥想“一石三鳥”,最後卻一一落空!

菜單

斬殺毛文龍,袁崇煥想“一石三鳥”,最後卻一一落空!

談到明末,有一個重要歷史事件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袁崇煥擅自斬殺毛文龍。這次事件之所以如此重要,是之後以此事為開端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而這些事件幾乎耗盡了大明王朝最後尚存的一口氣。其實袁崇煥也知道正常情況下他是殺不了毛文龍的,但是為了他提出的“五年平遼”計劃能夠順利實現,他寧願去賭一把,不然的話,五年誇下的目標完成不了,那他袁崇煥的腦袋就可能要搬家了。但是,他想得很美,並打算一石三鳥,但結果卻很諷刺,他殺了毛文龍,一年多後朝廷殺了他。那麼,袁崇煥冒如此大的險,他究竟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呢?

斬殺毛文龍,袁崇煥想“一石三鳥”,最後卻一一落空!

殺將帥立威

毛文龍是一個梟將,也有一定的膽識與才能,但凡這樣有一定能力的將帥大多都桀驁不馴。再加上毛文龍有天啟帝賜給他的尚方寶劍,更是可以與袁崇煥分庭抗禮。而袁崇煥呢,本身是文官出身,軍事素養肯定不如毛文龍這些武將。袁崇煥之所以能夠爬上如此的高位,最主要的還是他的進士的身份,明朝末年進士不缺,但缺懂軍事有膽量的進士。如此,袁崇煥便脫穎而出。雖然他職位比毛文龍與滿桂這些武將要高,他們也都要聽從袁崇煥的命令,但他們對於袁崇煥的軍事能力根本都看不上,因此也常與袁崇煥鬧矛盾,外行指揮內行,能沒有矛盾嗎?

及承宗駁重城議,集將吏謀所守。閻鳴泰主覺華,崇煥主寧遠,在晉及張應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煥議。已,承宗鎮關門,益倚崇煥,崇煥內拊軍民,外飭邊備,勞績大著。崇煥嘗核虛伍,立斬一校。承宗怒曰:“監軍可專殺耶?”崇煥頓首謝,其果於用法類此。——《明史》

斬殺毛文龍,袁崇煥想“一石三鳥”,最後卻一一落空!

袁崇煥為了能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他就打算以殺一桀驁不馴的大將這種方式來實現,這樣殺將立危的方法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少見,袁崇煥以前也曾經幹過這樣的事,但他當時殺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將。這次,他還想複製原先的辦法,他也準備好了接受皇帝的懲罰,但等他殺了毛文龍後,皇帝並沒有懲罰他,甚至還對他的做法給予肯定。其實崇禎皇帝心裡是很惱火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千秋大業,同時認為人死不能復生,崇禎皇帝只好這樣做了,但是崇禎是想看袁崇煥最後平遼的結果。這次,袁崇煥看似賭對了,但是他只是賭對了一時。之後,皇太極的繞過山海關挺進北京城,徹底擊碎了袁崇煥的美夢。

還鎮,以其狀上聞,末言:“文龍大將,非臣得擅誅,謹席稿待罪。”時崇禎二年五月也。帝驟聞,意殊駭,念既死,且方倚崇煥,乃優旨褒答。俄傳諭暴文龍罪,以安崇煥心,其爪牙伏京師者,令所司捕。——《明史》

掌控東江鎮

東江鎮是毛文龍一手建立起來的,從最初的200人發展到後來的幾萬人,甚至曾一度收復了遼東大片領土。但隨著乙丑年(1625年)後金的反攻,毛文龍也丟失了大片的領土,只好退到朝鮮的皮島,也只剩下鐵山一小塊陸上領土。儘管如此,毛文龍經過近十年的對後金作戰,手下聚集了一批驍勇善戰的猛將,這些人也都聽毛文龍的調遣。雖然兵部核實的毛文龍真正的作戰部隊只有28000人,但是他還有幾萬失去土地的遼民。只要有足夠的糧餉與裝備,隨時都可以形成戰鬥力。並且,毛文龍手下這28000人的部隊,可以說個個身經百戰,是明末不多的能夠與後金軍進行野戰的部隊,比著袁崇煥手下十幾萬部隊的戰鬥力都要強。這麼好的一支部隊,袁崇煥看著也眼紅,他是真想這支部隊能聽從自己的指揮,但毛文龍又從心底裡瞧不上袁崇煥的軍事指揮能力,當然也不會很心甘情願地聽從袁崇煥的調遣。於是,他就決定除掉毛文龍,讓這支部隊為自己所用,以實現自己“五年平遼”的春秋大夢。

斬殺毛文龍,袁崇煥想“一石三鳥”,最後卻一一落空!

雖然最終除掉了毛文龍,但是隨著袁崇煥於一年後被處死,這支部隊也沒有為袁崇煥所用過,隨著毛文龍與袁崇煥的相繼離去,沒有人再能駕馭這支強悍的軍隊,最後走向了分裂的命運,一部分人隨著孔有德、耿仲明等一起於1633年(明思宗 崇禎六年)歸順了後金,另外一部分雖然堅守在皮島,但在1637年(明思宗 崇禎十年)皇太極再次進攻朝鮮,隨後聯合朝鮮攻陷了皮島,都督沈世魁以下明朝軍民數萬人戰死,至此,東江鎮結束了它在明朝末年光輝的歷史。

與後金議和

對於後金來說,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一直都想與明王朝議和,無論是袁崇煥還是毛文龍也都與後金有過書信往來。但是袁崇煥並沒有將議和的事上報給朝廷,可能是袁崇煥覺得朝廷行政效率低下,也或者是皇太極的要求太高,他不敢上報,希望把皇太極的要求壓到最低以後再上報朝廷吧。

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崇禎長編》

斬殺毛文龍,袁崇煥想“一石三鳥”,最後卻一一落空!

1629年(明思宗 崇禎二年)“己巳之變”以後,朝廷將袁崇煥抓了起來,審了半年以“謀款戰帥”等罪名給處以極刑。所謂謀款戰帥就是為了與後金達成和議而聽取對方的要求斬殺自己的大帥。“謀款斬帥”這項罪名是朝廷經過審判最終給定的,雖然與後金的往來信件找不到他謀款斬帥的證據,但《崇禎長編》中記載了明朝廷給他定的罪名。談遷的《國榷》中明確記載了袁崇煥是上了皇太極的當,才斬殺了毛文龍(對於《國榷》公正性的評價是比《明史》要高的)。毛文龍死後三個月,皇太極就出兵繞過山海關,經由蒙古抵近到北京城下。也正是皇太極的兵臨城下才最終讓崇禎皇帝下了處死袁崇煥的決心。

其才亦可見矣,而建※以扼其背,甚忌之。陰通款崇煥,求殺文龍,而崇煥中其計不覺也,惜哉!——《國榷》

袁崇煥的這三個目的雖然前兩個目的短時間達成了,但最終也同第三個目的一樣成了水中花鏡中月。他殺了毛文龍,最後卻害了自己,更是害了大明王朝。

二十四史之《明史》列傳第147卷,袁崇煥傳(含毛文龍)原文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評語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