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清朝的“朝”是個紀元式的叫法,那麼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

菜單

清朝的“朝”是個紀元式的叫法,那麼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

清朝的“朝”,這其實是個紀元式的叫法,清朝乃是後人回首過去的代稱,而在清代,是沒有“清朝”這個概念的。

所謂“朝”,其實就是對成為過去的歷史的總結,因為古代有著“朝廷”之稱,朝廷乃是一個古代王朝的政治中樞,於是對於各個時代的尊稱,便以“朝”來形容,譬如宋人稱唐朝,便是“大盛唐朝”。

清朝的“朝”是個紀元式的叫法,那麼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

對於清代也是一樣的,清朝有清廷,清廷也是朝,這個朝,也是對大清幾百年時光的一個總結,或者更具體地說,是對大清頂級統治者、王公大臣數百年的一個總結。

講到皇朝自稱的名字,要確定一個概念,那就是“國”。

古人的政治單位區分很簡單,大小就兩個,一個是國,一個是家。

國,最初乃是“地盤”的原始概念,一個部落族群圈地而居,旁人不得侵擾,隨著群體擴大,政治產生,便成為了國,於是有了殷,有了周,因為在他們的時代裡,國家並不唯一,只是他們是最強大的一個。

有了國,就要有名,名乃是外交的符號,非常重要,

俗話說人的名,樹的影,加上傳承基因旺盛的古代中國,對於拿出手的名號就是更加重視了。

在周代以前,大小國林立的情況很多見,那個時候大家都自稱自己是什麼國什麼國,後世王爺們經常被稱為的“字首”,譬如秦王、楚王、趙王,都是來自於這些古國的名稱。

清朝的“朝”是個紀元式的叫法,那麼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

但國有大小,於是周國便是大國,稱之為“大周”,小國就是不加大,當然啦,有些人私下還是喜歡把自己的國家加個“大”,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也可以理解的。

講到這裡,可以確定的是,清朝的自稱,正是大家經常嬉笑說的那句“大清亡了”的大清,再具體一點,那便是大清國,有著政治版圖、行政朝廷的家國系統,而清朝,乃是對國家中樞的一個概括。

公元1616年,首先是後金建立,當時的首領是努爾哈赤,但是努爾哈赤把“金國”視為汗國,汗國乃是遊牧政權表達政權方式的一種,嚴格來講,不算中原王朝。

隨著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承汗位,延續宋代北方女真政權“大金”之名的金國,正式被改為“清”。

皇太極效仿中原王朝登基稱帝,這其實就是漢化的一部分,又因為皇太極追努爾哈赤為“太祖”,所以後世人也覺得努爾哈赤是皇帝,嚴格來講,並不算是。

大清,這個“清”,可別以為是什麼“清新”之意,其實意思根本就不是這樣,清是根據滿語來音譯的,清在滿語中的寫法是“”,而在十九世紀,德國語言學家穆麟德創造了滿文轉寫的方法,提煉出了清朝的國名。

清朝的“朝”是個紀元式的叫法,那麼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

用清朝的字面文書來表達大清,他們的自稱是:“ ”,前面的一個字元乃是“清”,後面的“”乃是“國”的意思,而清,代表的是滿語裡的“戰士”之意,大清的名字來源不僅不清新,還有點的“野性”。

但這個寓意是很準確的,大清在和明朝戰鬥的過程中,靠的就是戰士的兇猛,後來的八旗地位有高,印證的就是這段時期大清的軍士的兇猛,凡軍火炮彈都能夠一路平推,皇太極認為女真士兵們創造了神話,於是便有了這“戰士之國”。

隨著大清建制,大金成為了過去,清國開始漢化,多爾袞為了入主中原做了充足的準備,也是這個時期起,大清對蒙古、明國、少數民族的自稱都是“清國”、“大清”,只是在滿語的寫法上,和漢語的翻譯有一些的不同罷了。

重用漢人,這是大清徹底奠定的基礎,隨著漢人官員增多,而且滿清皇帝幾乎代代都會漢語、漢文,大清的“滿語”和“真義已經漸漸被沖刷忘掉了,以至於後世人對穆麟德的“滿文轉寫”都知之甚少。

在大清璀璨的歲月裡,經常因為有耀眼的帝王,於是便以帝王的“年號”來對於國家進行臨時命名。

年號誕生於漢武帝時期,在漢武帝時期,“年號”就是一個國家內部溝通的最基礎的時間觀念和單位。

清朝的“朝”是個紀元式的叫法,那麼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

大清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這些都曾被代指為清國。

但熟悉歷史的必然知道,這些都是皇帝的年號,而這四位皇帝,的確都用單獨年號,其實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夠以自己的年號來覆蓋帝國的稱呼,為的是彰顯個人功績。

在清朝的時候,一些地方小國真的只是知道皇帝的年號,從而把清國稱之為皇帝的年號,記憶很深。

大清的地位鞏固了很多年,即便是遇到了外國列強打開了國門,清朝仍以“大國”自居,不管是在書面文書上,還是在口頭交流上,一直都是如此,所以和清朝同時代的“日不落帝國”,也經常喜歡把自己漢譯為“大英帝國”。

所謂“大”,乃是一個國家高度強大、主權的展現,沒有主權,沒有經濟,沒有實力,那麼一旦稱大,面臨的結果只有倆,一個是被人恥笑,一個是被人攻擊,而後者的可能性更好,所以很少國家敢自稱“大”。

大本身代表著一種地位,戴皇冠受其重,好比和周代周國同樣被稱為國的諸侯國們,向來不敢稱“大”,一旦稱了大,那就是超越了中心國周國,這是周代人不允許的,這便是禮法在家國這種大階級中的應用體現。

“大清”成為過去,就是在慈禧太后去世後,清朝無奈走上了“解國”的道路,其實清朝廷的滅亡,不意味著中國的垮臺,就是有了更適合社會的新資產主義倡導了民主和人人平等,中心政府只是換了,而“大清”,再也不是嚴謹的形態。

在《退位詔書》中,除了提出條件外,滿清自稱也還是“大清皇帝”、“大清國”等字眼,這些可以說是滿清貴族最後的倔強了,實際上,在後來的生活裡,溥儀幾乎沒有機會發布什麼詔令,因為沒有了必要,“大清”的說法就少了。

再過十數年,“大清”成為了清朝,這就是前文所說,這是對過去歷史的一種尊稱,所謂朝,正意味著統治過神州大地的“大清朝廷”,這個對時代概括的方法,也還是從權貴、貴族身上出發來總結的。

事實上,清朝這個封建帝國屬於是比較“硬氣”的那種,在同時代的國際變革上,大量的封建制帝國都變成了民主制國家,有的國家改名為“共和”、“公國”等等,而清朝卻一直不變,即便後期實行了資本主義的改革,本質還是皇權至高無上的帝制。

這也是為什麼在清朝後期,被列強針對如此強烈的根源之一,因為中央集權的清國,凝聚力實在是太強,對於列強的利益而言,十分不利,只可惜皇權至高的清國,問題居然意想不到就出在統治者身上,賠款割地,喪權辱國,讓人悲憤不已。

曾經寓意雄心壯志的戰士之國不再是以往的堅毅,讓人以為,“清”乃是和諧柔弱之意,所以才百般妥協,對於外人唯唯諾諾,對於國人重拳出擊,清朝仍舊是那個清朝,但清國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改。

這不單調的名姓,竟也承載兩百多年的春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