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話說鎮江古與今!

菜單

話說鎮江古與今!

按照大省江蘇的地理來說,南京、鎮江位於長江以東,稱為江東。

話說鎮江古與今!

鎮江市,歷史上又稱為京口、潤州。

春秋時稱為“朱方”,戰國時稱“谷陽”,秦時稱“丹徒”,三國兩晉時稱“京口”,南朝宋時改稱“南徐州”,隋時改稱“潤州”,北宋時升級為鎮江府,民國時改稱鎮江縣。

潤州,小說《水滸》中,宋江招安後,李逵任潤州都統制,就是這個潤州,不過,都統制顯然官太大了,這個官職是方面軍大帥,歷史上,岳飛就是都統制,小說讓李逵當這個大官,太魔幻了一些。

至於京口,在歷史上名氣就更大了,特別是東晉時期,衣冠南渡,北方士族聚集於此。謝安以謝玄據京口,建立北府兵,在淝水之戰後成為重要的軍事力量,後起之秀的名將、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就是生於京口的。

話說從頭——

周時期,此地有宜國,是從今河南一帶遷徙而來,1954年,出土著名的青銅器宜侯夨(cè)簋(guǐ),有銘文記載,是實實在在的文物證據。

話說鎮江古與今!

春秋時期,為吳國宜邑,又改稱朱方邑。

戰國時期歸於楚國,改稱谷陽邑。

秦時期,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視全國,南巡來到谷陽,見此地形勢雄險,“因山為壘,臨江望海”,遂命三千赭衣囚徒,鑿斷京峴山,以破王者之氣,並改名為丹徒,縣治設於今鎮江市區。

丹徒縣的中心是京口裡。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原籍今浙江富陽的孫鍾,遷居丹陽縣鍾離村,其子孫堅、孫孫策、孫權,先後統率江東兵馬。孫權在遷都建業(今南京)以前,於209年(建安十四年),先在臨江的北固山,居高臨下建造了一座堅固的軍事堡壘“京城”,俗稱鐵甕城,作為新都的東方屏障,從此鎮江有“京口”之稱。後來這一段的長江河段也稱為京江。

丹徒縣有北固山、京峴山。而京口,京,取義於《爾雅》的“丘絕高曰京”;口,指北固山下的江口。孫權將京口裡升級為京口鎮,此地成為軍事重鎮。

東晉初,晉陵郡治京口,並築晉陵郡城。

在東晉時期,東海之濱沒有現在那麼遠,京口就是長江出海口,以東直通大海,地形險要,北臨大江、南據峻嶺,兵家重地。

話說鎮江古與今!

更重要的是,永嘉衣冠南渡,大批幽、冀、青、兗、徐、豫、司、並、雍、秦的南下士民聚集於此,當時能到達京口計程車民多為青壯,且與北方胡人有血仇,一直是北伐呼聲最高的地區,故東晉的北中郎將府、安北將軍府、平北將軍府等,都設在京口,這也是京口“北府”的由來。以京口北方士民為主的北府軍,一直是東晉最強有力的軍事集團,打贏了淝水之戰,而後來篡晉的劉裕就是出身京口的北府軍將領,劉裕兩次北伐,收復山東,收復失陷百年的長安、洛陽,其主力也是京口的北府軍。

後世南宋辛棄疾,仰慕前人功業,作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劉宋時期,設立南徐州,南徐州,丹徒縣,均以京口鎮為中心。

隋時期,改為潤州,以城東潤浦命名,潤州和丹徒縣,仍然以京口鎮為中心。

此時,京口仍為長江口,江北則為隋帝國的第三個都城江都,亦即今揚州。隋煬帝將帝國第三都設立於國土的最東端,面臨大海。

在軍事上,江都、京口,扼守長江口。

在經濟上,隋唐時期,隨著大運河的開闢,鎮江作為聯絡中原與新興的江南經濟區之間的漕運要津,形成了繁盛的航運與商業城市。

話說鎮江古與今!

北宋,宋徽宗時,將潤州升級為鎮江府。

宋元明清,在此一直是鎮江府,中心為丹徒縣。

清時期,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規定鎮江作為長江開闢的三個通商口岸之一。1861年,確立開闢鎮江英租界,同時設立的英國領事館,建在銀山山坡上。

話說鎮江古與今!

從鎮江開埠到二十世紀初的大約五十年間,鎮江由於地處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在十九世紀下半葉迅速發展成為新興的航運與貿易中心,當時東亞地區的主要輪船公司——怡和洋行、太古洋行、輪船招商局,都在鎮江英租界及其附近的江邊建造碼頭,經營長江航運;而從鎮江經由京杭大運河通往各地等地的輕型輪船航線也陸續開通;許多英美商人,以及不少廣東商人,在鎮江經營貿易。

鎮江與其他長江口岸之間的貿易規模很大,特別是米市和桐油貿易(來自湖南省西部的洪江)。同時,整個淮河流域,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北、安徽省北半部、山東省南半部和河南省大片地區,都屬於鎮江廣大的外圍,鎮江成為這些地區與上海之間的一個主要轉口港。在大約五十年的時期內,鎮江成為長江下游近代化程度僅次於上海的商業城市。同一時期,與鎮江臨近的南京,雖然也被列為準備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但由於該市在曾國藩與洪楊戰爭中,先被洪楊洗劫,又被湘軍洗劫,受創過重,戰後經過多年才恢復元氣,直到1899年才宣佈開埠,此時尚未形成商業上的競爭對手,而位於鎮江對岸、傳統的商業中心揚州則明顯走向衰落。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鎮江的城市發展陸續受到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逐漸停止下來。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進出河南省的貨物改經漢口口岸;1911年,與京杭大運河平行的津浦鐵路通車,於是,山東省、安徽省的貨物遂直接運往上海及青島,南京則取代鎮江成為南北交通的樞紐。

結果,外省和外國客商紛紛遷走,米市也轉移到蕪湖和無錫,而由於無錫和南通工商業的興起,原本作為鎮江商業外圍的蘇北鹽城等地,也脫離了鎮江的範圍。

因此,在二十世紀初的數十年間,鎮江的貿易地位急劇衰落,其商業範圍劇烈收縮,最終逐漸收縮到蘇北運河沿線,僅以鎮江-清江浦的小輪航線,聯絡揚州、高郵、淮安等地。鎮江的近代工業,雖然開始起步,但發展遠遠落後於滬寧鐵路沿線的其它城市,如蘇南的無錫和常州。

1927年3月,北伐軍進入鎮江,進入英租界,接收工部局、巡捕房,全體英國人撤出。1928年,北伐戰爭獲勝,推翻北洋政府,建立國民政府,定都南京。1929年11月,正式舉行收回鎮江英租界的典禮。

1929到1949,鎮江為江蘇省省會。

鎮江市地理的一大特點,是位於長江三角洲的西北部,其東南側是地勢極為低平、水網密佈的太湖平原。鎮江起到屏障作用。

就行政上來說,民國時期,撤鎮江府,1928年,丹徒縣改為鎮江縣。

1949年,鎮江縣一分為三:鎮江市城區,鎮江市郊區,以及外圍的丹徒縣。

1983年,鎮江市城區改為京口區,郊區改為潤州區;2002年,丹徒縣改為丹徒區。

2004年,鎮江市下轄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句容市、丹陽市、揚中市等。

此丹陽,與古代楚國故都、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丹陽不同,楚都丹陽,因位於丹江以北而得名,而江蘇丹陽,則原為曲阿縣,唐玄宗時改名丹陽,取“丹鳳朝陽“之意。

話說鎮江古與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