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忘恩負義, 殺了這個恩人, 原來被誤解了!

菜單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忘恩負義, 殺了這個恩人, 原來被誤解了!

東漢末年的亂世奸雄曹操有著很多經典語錄,既有“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生子當如孫仲謀”對敵人的誇讚;也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邁;還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勵志;甚至有“汝妻子吾自養之(對替死鬼的糧官王垕說的)和城中可有妓女否?”這些被現代人侃侃而樂的語錄。

這些話有的是曹操自己說的,有的卻是別人替他說的,但最霸氣的恐怕當屬“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極端自私的話了。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忘恩負義, 殺了這個恩人, 原來被誤解了!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

說起“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我們不得不提起曹操的一個老朋友——呂伯奢。

在羅貫中《三國演義》的版本中,呂伯奢是曹操父親曹嵩的結義兄弟,曹操管人家叫一聲“叔父”。故事是這樣的,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後又被深明大義的陳宮放過,二人一起投奔呂伯奢,呂伯奢為了款待二人去西村打酒,他的家人殺豬準備款待曹操,卻被曹操誤認為是要謀害他,於是殺光呂伯奢的家人,卻發現殺錯了,逃走的路上遇到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怕他告發自己將他滅口。陳宮責備曹操不義,曹操說出了這句名揚千古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忘恩負義, 殺了這個恩人, 原來被誤解了!

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

《三國演義》因為是小說所以可信度並不高,在其他的文獻中有著不同版本的故事。《三國志》中的記載是:董卓徵辟曹操做官,曹操卻認為董卓早晚必將失敗,棄官不做逃回鄉里,路過呂伯奢家時,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和賓客要劫曹操的馬和財物,曹操用刀擊殺數人。《世說新語》中的記載是呂伯奢不在家,伯奢不在,他的兒子款待曹操,曹操意為要謀害自己。殺了八人離開。東晉人孫盛的雜記中記載的是:曹操聽到食器的聲音,以為要謀害自己殺人後悽愴的說了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從這些文獻中的記載看出真想的確只有一個:那就是不確定道曹操是否殺害了呂伯奢本人,但可以確定曹操殺了人。而《三國志》因為作者年代近,又是官方正史可信度應該最高。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忘恩負義, 殺了這個恩人, 原來被誤解了!

(《三國演義》中的呂伯奢)

這麼多文獻記載的同一件事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曹操也因為這些爭議變得猙獰扭曲,事情真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但可以肯定的是曹操當時處於逃亡的狀態,是一個逃亡的囚犯,人身的安全並不能得到保障,因此他身體和心理一定是高度緊張的狀態。如同一個驚弓之鳥,可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點異動都會引起他的激烈反應。曹操因高度緊張自衛過度殺人被千百年來各色加工,最後演變成“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個高度戲劇化的版本,不由的讓人唏噓。

正如那句經典的話說的一樣: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們作為後人,擁有著上帝視角卻因為年代久遠看得並不清晰,但漫漫歷史長河總一天真相會浮出水面,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只是希望快一點,讓我們離真想更近一點。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忘恩負義,殺了這個恩人,原來被誤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