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周厲王後二世而亡,源於周室施政的“積重難返”

菜單

周厲王後二世而亡,源於周室施政的“積重難返”

周厲王作為西周的第十位君主,他登位三十年,很貪財好利,又聽信榮夷公,並任命其為卿士。大夫芮良夫就勸諫他道,周王室恐怕又要衰微了,那個榮公只喜歡獨佔財利,卻不知道已經大難臨頭。《詩經·大雅》曾說:“佈施賜予,成我周邦。”這不正是廣施財利而又畏懼災難嗎?現在王學的是壟斷財利,這怎麼可以呢?榮夷公若得重用,周朝必定衰敗。周厲王不聽,到底還是讓他主持國家大事。

周厲王後二世而亡,源於周室施政的“積重難返”

在周厲王對民施行專利,以聚斂人民之財的基礎上,又用衛巫監視國人,殺害有怨言者。因為厲王的暴虐無道,奢侈傲慢,國人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召公就勸諫他,百姓受不了您的政令了。於是厲王怒火中燒,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士,派他監視非議王的人。對於報告上來有屬於非議罪的人,都殺掉,這樣的非議就減少了,不過諸侯也不再來朝見。

周厲王後二世而亡,源於周室施政的“積重難返”

此後,周厲王更加嚴苛,於是有:“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結果。厲王很得意,就告訴召公道,自己平息了人們的非議,使他們連話也不敢講了。召公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也就是說管理水的人要對水加以疏導,管理人民的人要讓他們暢所欲言。如果把他們的嘴堵起來了,又怎麼能夠長久呢?這樣讓人言論自由了,好事壞事都能反映出來,政事才得以施行而又不違背情理。但是厲王不聽。

周厲王後二世而亡,源於周室施政的“積重難返”

公元前842年,百姓不約而同起來反叛,襲擊周厲王,於是他逃到齜地(今山西霍縣東北)。此後又有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國共理朝政,史稱“共和行政。”

據《史記》記載,周孝王七年,厲王生,冬大雹,牛馬死,江漢俱動。及孝王崩,厲王立,王室大亂。可見,從厲王的出生,就有不祥的預兆;從他的登位,也可以見得是周王室內亂的開始。司馬遷《史記》評價周厲王,是和周幽王一起評價的,謂之曰:“幽厲昏亂,既喪酆(fēng)鎬。”同時墨子也和幽王擱置在一起進行評價,並且堪比桀紂。由此可知,周厲王的“暴”“昏”程度。不過,厲王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點,他在軍事方面的強大舉措,使當時“稱王”的楚國國君熊渠,由於畏懼周王朝的強大,於是自動取消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