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菜單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不管在什麼時候,讀書都是最好的一種出路,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學子要想出人頭地,最好的辦法就是參加科舉考試。科舉制度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之久,為各朝各代挑選出了數不盡的人才。

而隨著時代的遷移,科舉制度也越來越完善,到了清朝時期,科舉制度雖然大多都沿用明朝制度,但在實施的過程中,為了“慎重科名,嚴防弊竇”,制度還是有所創新,其中一個就是官卷。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所謂官卷,就是指在進行科舉考試的時候,為官員子弟的考試另外編上官字號,並給出一定名額,單獨錄取。這是清朝科舉中常見的一種措施。比如在順天鄉試中,就編有滿字號、合字號、南皿、北皿、中皿等等。為其中一部分人另外編上字號,單獨錄取,既能保證這部分人的錄取率,又不會佔用其他人的錄用名額。

在清朝初期的科舉考試中,達官子弟和平民一起參加考試,出現了很多徇私舞弊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科舉制度的改善勢在必行,特別是在康熙三十八年的順天鄉試後,各種舞弊的例子越來越多,不但考生作弊,就連負責監考的考官也“以賓興論秀之典,為縱恣行私之地,實為有玷清班,請立賜罷斥”。康熙帝為此大怒,下令狠狠懲罰了這些官員。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次年,康熙帝提出了官、民分卷考試的設想,這樣一來,就能防止舞弊現象的出現,而且另外給達官子弟編了字號後,他們就可以在官卷內競爭和擇優錄取,而不會妨礙到寒門子弟的進身之路。

康熙帝對建立官卷制度極為慎重,他先下令讓九卿自行討論,並作出一個具體方案。但後來九卿給出的方案卻不能讓康熙帝滿意,所以一個月後,他下令將這些具體方案交給幾個重臣閱覽,並分別徵求了他們的意見。九卿給出的具體方案中的要點是這樣的:第一,官卷的適用範圍要包括七品官員。第二,是關於錄取名額。九卿認為官卷應該二十卷取一卷,民卷則百卷取一卷。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但其他重臣卻反對九卿的方案。湖廣總督郭琇認為官卷的涵蓋面太廣,七品官員官級太低,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和考官通同舞弊,所以應該把這些低階官員排除在官卷外。而官卷應該限制在京官三品以上。此外,郭琇還認為官卷二十卷取一卷和民卷的錄取率相差太多,應該定為三十卷取一卷。至於剩餘的官卷零數,如果超過十五卷則仍取一卷,如果不超過十五卷就不取。卷數多的人按照這個來計算,如果卷數少的人就不編入官卷中。

可以說,郭琇的這個建議是非常公允的,也很符合當時鄉試的實際情況。於是幾個月後,九卿在討論了郭琇等重臣給出的建議後,便決定在官卷的適用範圍上採取郭琇的意見,但在官卷的取中數額上卻還是堅持原來的方案。最後出來的這個方案得到了康熙帝的批准,從此正式確立了官卷制度。起初由於邊遠地區的官員子弟少,所以沒有設定官卷,但後來多省的鄉試都陸續奏準設立了。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會試的官卷在實施到康熙五十一年時得以終止,因為這一年禮部等衙門申請會試實行分省取中制度,並取消南北字號和官字號。由知貢舉合算參加考試的舉人人數,臨時出題,再由皇帝根據省份的大小和人數的多少來決定錄取名額。所以,官卷制度最終主要在鄉試中實行。官卷制度的執行,主要在於官民分開考試和分開錄取,雖然這樣會使科場的官員增加很多工作量,卻也給平民考生提供了比較公平的科舉環境。

因為官卷的錄取率比較高,達官子弟自然希望能夠編入官卷中,但清政府為了維護考試公平,就要嚴格控制官卷的適用範圍。官卷的範圍基本採取了郭琇的建議,不過到了乾隆十六年時,又作了進一步明確,定為“京官文四品,外官文三品,武官二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各官,其子孫、同胞兄弟、同胞兄弟及子鄉試者,得編官字號,餘並不得混冒”。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由此可知,京官文官有所放寬,武官卻比較嚴苛,一些參領等武官子弟更是被排除在外。這可能是以京官文官和武官各自和科場事務的關係密切與否而定的。

而在官卷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其適用範圍也在逐漸細化和微調。第一,官卷的範圍不包括官員的長輩。雖然官卷是規定官員子孫和同胞兄弟或同胞兄弟的子弟,但往往還擴大到官員的父親、叔伯等長輩上,除了少數恥於沾小輩光的人以外,大部分人還是會這樣做的,但這樣顯然與例不合,所以後來規定不包括官員長輩。

第二,吏、禮二部司員子弟不編入官卷。原本吏、禮二部的司員子弟也被編入了官卷中的,但後來由於吏部要負責考核官員,禮部要負責承辦科場,為了避嫌,便不能另外編入官卷中。也正因吏、禮二部司員子弟不能編入官卷,因此從乾隆十六年開始,八旗武職必須要副都統以上才可以編入官卷中。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第三,對不同情況的官員要區別對待。官卷主要是針對現任官員子弟,那些已故或被革職官員的子弟是不能編入官卷中的。在乾隆元年時,河南巡撫富德曾奏請優待撫卹忠良子孫,認為那些已故的官員子孫也應該被編入官卷中,乾隆帝雖然沒有采納其意見。但對於那些丁憂、候補、告病告老和降級的官員卻予以編入官卷的資格。

第四,對署理官員的區別對待。原本是規定只有正式官職的官員子弟才能編入官卷中,暫時署理高層職務的官員是不在官卷範圍內的,但道光年間,署左侍郎初彭齡奉旨署理禮部侍郎,剛好同年他的兒子參加鄉試,被編入了官卷中。有了這個先例後,道光帝后來便下令,如果署理官員原來官職是屬於官卷範圍內的,那麼該官員子弟可以編入官卷中。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第五,沒有職掌的官員不列入官卷。官卷不僅限制於現任官員子弟,而且還限制在有實權官員的範圍內,對於那些沒有實權的世襲爵位或官職,哪怕他們的品級再高,其子孫也不被編入官卷中。

第六,恩養異性子弟和出繼者不編入官卷中。清代家族中,很多官員會出繼自己的子孫到別房中,出繼的人往往有親生同胞兄弟或同胞兄弟之子等等,關係極為複雜。為了防止有人假借出繼名義來編入官卷,雍正帝曾規定“官員子弟應試,有本系嫡子孫,及同胞兄弟,並同胞兄弟之子,若已經出繼者,俱不準編入官字號”。同時禁止“以恩養螟蛉混入官卷”。此後,官員出繼為他人之子,則他本來的同胞兄弟和同胞兄弟之子都不能被編入官卷中。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關於官卷中的錄取定額,起初是按照民卷十卷取九卷,官卷取一卷的比例,把各省原本的定額劃出一部分給官卷的。但如果遇到入場的官員子弟考生比較少時,錄取定額就會難以及時調整。這些缺點在乾隆十五年的湖北鄉試中明顯被暴露了出來。

乾隆十五年時,由於該省當年官員子弟考生比較少,一共才十六人,如果取其中四人為正榜舉人,一人為副榜,那就等於三四人中取一人,這相比民卷百人中取一人,未免也太過優待了。故而湖北總督上奏請求根據各省官生人數的多少來酌情取中,這樣才比較公平。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經過朝廷的多次商討,乾隆帝最終同意了這個建議。如果按照二十五卷取一卷的比例,那麼官卷的錄取定額就有了較大的縮減。在乾隆十六年時,大學士傅恆奏准以官卷的多少來酌情定額,這使大部分省份的官卷錄取定額有所增加,卻同時又取消了官卷副榜。這次規定的官卷錄取定額一直沿用到清末科舉終結為止。

在乾隆十六年時定的官卷錄取定額雖然比十五年以前有了較大的減少,但仍然未免過高,因而到了乾隆二十三年時,有官員奏請減少官卷錄取定額,甚至奏請直接撤銷官卷。當時乾隆帝也承認官卷的待遇確實太好,於是他給出了一個方案,建議以後大省每二十名中取一名,中省每十五名取一名,邊遠省份則每十名取一名。這樣一來,就可以針對每科入場考試的官生人數多少,來決定錄取定額與官卷數量,在官卷少的時候,也相應減少錄取名額。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此後,各省官卷的錄取定額需要同時按照以下兩條標準來確定:一是按照乾隆十六年時定下的各省官卷錄取定額,二是按照乾隆二十三年定下的官卷錄取比例。按照《欽定科場條例》中的規定,錄取定額是取其中的上限,“其取中名數,總以定額為限,不得逾額多取”。

但儘管如此,官卷的錄取比例仍然遠遠高於民卷,故而在乾隆三十年時,仍有官員提議撤銷官卷。但此建議仍未被採納,不過乾隆帝也深知官生待遇過優,便增加了幾條規定來加以平衡。比如不準官員子弟參加召試、制止增加官員錄取定額、捐輸廣額一律歸民卷等等。

清朝時期的官卷是什麼樣的?官卷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

清朝設立官卷是為了維護科場秩序和平民考生的合法權益,官卷和民卷分開錄取,使得官員子弟無法佔用民卷的錄取名額,這是好處。同時透過嚴格的中額和錄取比例,使得官卷錄取條件過優的弊端處於可控狀態。所以整體來說,設立官卷還是利大於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