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沉睡三百多年的張獻忠寶藏,終於露出了水面

菜單

沉睡三百多年的張獻忠寶藏,終於露出了水面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古老歌謠,因被認定為破解大西王張獻忠藏寶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傳了300多年。

沉睡三百多年的張獻忠寶藏,終於露出了水面

張獻忠畫像

清代學者彭遵泗,在《蜀碧》裡詳細記述了發生在江口的兩場戰役:起初,張獻忠派出一支先頭部隊沿江南下,楊展(當地武裝頭目)在江口設伏,大敗張部,張部大批舟船被燒燬。張獻忠聞訊,極為驚懼,親領主力部隊十餘萬人,攜帶著從湖北到四川搜刮的巨量金銀財寶順流而下,與楊展決戰。

楊展又一次成功地運用火攻。他把軍隊分為左右兩翼,另派一些輕便小船攜帶易燃物品駛向張獻忠船隊,是時江風大作,小船很快引燃了張獻忠的大船。由於岷江河道狹窄,張獻忠的大船前後首尾相銜無法驟退,加上楊展部又從兩岸用槍銃擊打,張獻忠的這支龐大船隊,幾乎被燒得一乾二淨,“所掠金玉珠寶,及銀鞘數千百,悉沉水底”。

沉睡三百多年的張獻忠寶藏,終於露出了水面

那麼張獻忠的財富從哪裡來?據史料,發現有三個來源,其一是他攻城略地後從明政府的國庫或是明朝藩王手裡獲取的,其二是從他佔領的地盤上徵收的,其三是從民間搜刮搶奪的。三個來源中,最大的來源應該是第三個。

這批巨大的寶藏數百年來一直吸引著無數貪婪的眼光,不知有多少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然還有金錢,他們在極力地尋找它。就連統治中國的清政府也曾正式兩次派人去挖掘這批寶藏。第一次是道光年間派出官員沿江考察,希望找到藏寶點,可是最終無功而返。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清政府為了彌補急劇增長的軍費,又再次舊事重提,希望找到藏寶點。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次受命辦理此事的官員就像沒聽到命令一樣,對此事並不熱衷。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後來在民國年間,這批寶藏又引發了一場新的鬧劇。當時民國四川政府的幾個官員成立了一個“錦江淘金公司”,憑著一張突然出現的“藏寶圖”,他們便在錦江熱火朝天的挖了起來,可是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沉睡三百多年的張獻忠寶藏,終於露出了水面

數百年來的不斷搜尋卻是毫無結果,這不禁又讓人懷疑,張獻忠當初藏寶也只不過就是一個騙局罷了。

2005年4月,彭山縣的引水工程在江口鎮岷江河道內施工時,從地表下3米處挖出一個內有七錠銀元的圓木,銀錠上刻著“崇禎十八年×日”、“黃岡縣銀四拾兩正”等字樣,經四川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其確為崇禎時期所徵收的稅銀。透過銘文可以看出,這批銀錠來自湖南沅陵縣、湘潭縣,湖北京山縣、黃岡縣等地,與當年張獻忠轉戰之地十分吻合,時間上也是同步的,無疑可以視作“江口沉銀”的又一力證。

沉睡三百多年的張獻忠寶藏,終於露出了水面

發掘的銀錠

2015年12月25日,由來自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等10餘名國內權威考古和歷史專家,鄭重出具了《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研討會專家意見書》,確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即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這個百年來的寶藏之謎總算露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