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

菜單

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

齊國是東方的大國,地處山東半島北部,東臨大海,有魚鹽之利,工商業較為發達。可從西周後期到春秋初期,齊國陷入了漫長的內亂之中,國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齊僖公在位期間(前731年—前689年),齊國和鄭、魯、宋等國會盟,穩定了周邊關係,進入了穩定的發展時期。當時齊國無力抵禦北戎的侵犯,需要向鄭國求援。

一,齊襄公時期的混亂

齊襄公在位期間,齊國的國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其表現就是開始和周邊的國家發生了衝突和戰爭,並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前695年,齊魯發生了於奚之戰。第二年魯桓公到齊國約談國事被殺,魯國被迫和齊國結盟。前691年,齊國便會盟魯國一起攻伐衛國。同年,紀國發生了分裂,其中一部分成為了齊國的附庸。前688年,齊國率領諸侯軍隊以周王命令為口號討伐衛國,護送衛惠公回國。

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

春秋初期的局勢

齊襄公在位期間的一系列的戰爭和外交局面反映了齊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有實力稱霸的大國。但齊襄公卻是一位荒淫昏庸的君主。齊襄公沉湎於畋獵,沒有節制,使得百姓有怨言。齊襄公引發了貴族之間的矛盾,在齊僖公時期受到喜愛的公孫無知被齊襄公貶斥,給宮廷政變埋下了隱患。齊襄公又私自和妹妹文姜私通,在文姜出嫁魯國後,兩人依然多次會面。後此事被魯桓公所知,齊襄公又派遣公子彭生陰謀殺害了魯桓公,並將罪責推給了公子彭生,以殺彭生來掩人耳目。

“襄公好田獵畢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毛詩序》

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

齊襄公曾把齊國大夫把連稱、管至父派遣到葵丘駐守一年,然而一年過去了,齊襄公並沒有將他們調回。這件事成為了政變的直接原因。公元前686年,連稱、管至父聯合公孫無知等發動政變,殺齊襄公,公孫無知自立為君。公元前685年,雍廩又襲殺公孫無知,齊國局勢十分混亂。

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

二,齊桓公上臺和管仲改革

齊襄公後期,齊國公室已經感覺到內亂會發生,於是選擇逃亡他國避難。其中公子糾在管仲的護送下到達了魯國,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護送下到了莒國。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公元685年,公孫無知被殺,按照規定,誰先到達齊國就可以繼位為君主。於是兩人開始了競爭,在途中,管仲曾以弓箭射殺公子小白,小白中間後裝死躲過了一劫。管仲被欺騙,於是放慢了回國的速度。而公子小白和鮑叔牙卻悄悄提前趕到齊國繼位,也就是齊桓公。

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

聽到公子小白繼位的訊息,管子帶著公子糾返回了魯國。齊桓公想殺管仲報一箭之仇,但是鮑叔牙卻認為管仲是一個治國之才,向齊桓公建議重用管仲,並設計在魯國的手中得到管仲。隨後,齊桓公向魯國施壓,希望能夠管仲歸還齊國“問罪”,魯國被迫送回管仲和公子糾。而公子糾被殺,管仲卻被齊桓公重用。

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

管仲在齊國推行了富國強兵的改革措施。在經濟上,曾任土地私有現象,以土地質量的好壞來徵稅賦稅;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在政治上,開始按照地區來劃分行政區劃,將國都之外的地區劃分為了五個部分,稱為“五屬”,由五位大夫和五位正官來管轄。屬下有縣、鄉、卒、邑4級,分別設立縣帥、鄉帥、卒帥、司官管理。在國都臨淄,實行了四民分治。在21個鄉中劃出6個鄉給商人和手工業者居住。在人才選拔上開始打破世卿世祿制度,由鄉長推舉賢能的人為吏。管仲自己也推薦了隰朋、甯戚、王子城父、賓胥無和東郭牙等賢才。再為臣設三卿,工設三族,商設三鄉,澤設三虞,山設三衡,加強管理。在軍事上,管仲建立了軍政合一,兵農合一的兵役制度,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增加了軍隊的數量。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史記》

三,齊國的霸業

管仲改革後,齊國的國力迅速得以提升,開始了對外稱霸的局面。春秋早期,北狄、西戎等威脅著中原諸國,燕、衛、鄭、齊等面臨著北狄的威脅。西部的西戎在關中地區氾濫;在南方,自稱為“蠻夷”的楚國吞併了“漢陽諸姬”,開始對中原產生了威脅。在這樣的局面下,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以抵禦外患為共同目的,代行天子的職能。

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

為了在外交上爭取周邊各國的聯盟,齊國首先歸還了侵佔的魯、衛、燕等國的土地,取得很好的國際輿論支援。公元前679年,齊桓公召集宋、陳、蔡、邾四國會盟於甄,開始了稱霸的歷程。而後,齊桓公滅譚、遂、鄣等小國。

前663年,山戎侵犯燕國,齊桓公和管仲救燕,消滅了山戎勢力,並割讓了齊國北部給了燕國;前661年,狄人攻打邢國,桓公出兵救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在魯國淫亂後宮,發動了政變,齊桓公召回哀姜,將其殺死,使得魯國免於混亂;前658年,北狄攻破衛國,齊桓公擊敗北狄,並重新在楚丘修建了國度,將衛國移民遷徙入,重建衛國。

在北狄的威脅解除了後,齊桓公又準備南征楚國。公元前656年,齊桓公和管仲率領魯、宋、陳、衛、鄭、許、曹七國諸侯南征。八國之師首先擊敗了楚國的附庸——蔡國,隨後繼續南下。但是由於楚國的軍事力量也十分強盛,戰爭並沒有爆發,兩國在召陵進行了會談,楚國同意恢復向周王室進攻的禮儀,並保證不再北上進攻中原諸國。經過召陵會盟,楚國對中原的戰爭威脅暫時得以解除,齊桓公的聲望達到了頂點。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周襄王賜給齊桓公武胙,彤弓矢,大路之車,也就是給予了齊桓公以征伐諸侯的權力,齊桓公正式成為了霸主。

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

在葵丘會盟上,齊桓公頒佈了中原各國必須遵守的五條準備,分別是:不準把水禍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葵丘會盟是禮崩樂壞情況下,中原各國的秩序的重建,這是有利於華夏文明的傳承的。管仲將齊國的霸業推向了頂峰,也保護了華夏諸國。孔子後來評價道:“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違。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異於此乎?——《史記》

春秋爭霸史之齊國霸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保護了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