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武則天對外戰爭勝率,竟然是80%!

菜單

武則天對外戰爭勝率,竟然是80%!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被尊為“聖母神皇”,鑄造了象徵世界中心的“萬國天樞”。但她的對外戰爭卻一直備受爭議,褒貶不一。官媒對她的對外戰爭定論是勝多敗少,但卻有部分網友捏造出“十戰九敗”、“外戰全輸”等不實謠言。那麼,她的真實戰績究竟如何呢?

據統計,武則天在位期間對外戰爭共計26次,獲勝21次,勝率為80%

武則天對外戰爭勝率,竟然是80%!

公元692年十月,安西之戰,結果:勝。

武則天派王孝傑出徵西域,結果大破吐蕃,打通西域要塞,克復龜茲國、于闐國、疏勒國等西域諸國,收復了多達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安西四鎮,徹底結束了唐與吐蕃反覆爭奪安西的局面。

《舊唐書·本紀·卷六》:冬十月,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大破吐蕃,復龜茲、于闐、疏勒、 碎葉鎮。

公元693~694年二月,反制四夷,結果:五戰皆勝。

長壽二年(693年),默啜(後突厥可汗)進犯靈州,室韋反叛,武則天派李多祚出兵討伐。西突厥擁立阿史那俀子為可汗,聯合吐蕃入侵。武則天派王孝傑出兵討伐。

次年,李多祚成功擊敗後突厥與室韋。二月,王孝傑在冷泉、大領谷擊破吐蕃、西突厥各三萬餘人。韓思忠又破泥熟俟斤及突厥施質汗、胡祿等,繼而攻陷吐蕃泥熟沒斯城。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甲戌,默啜寇靈州,室韋反,遣右鷹揚衛大將軍李多祚擊破之……二月,武威道總管王孝傑破吐蕃勃論贊刃、突厥可汗俀子等於泠泉及大嶺,各三萬餘人,碎葉鎮守使韓思忠破泥熟俟斤等萬餘人。”《新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其明年(長壽二年),西突厥部立阿史那俀子為可汗,與吐蕃寇,武威道大總管王孝傑與戰 冷泉、大領谷,破之;碎葉鎮守使韓思忠又破泥熟俟斤及突厥施質汗、胡祿等,因拔吐蕃泥熟沒斯城。”

公元695年,追擊後突厥,結果:勝。

695年正月,武則天派王孝傑攻打後突厥;十月,後突厥默啜可汗請求投降並歸附武周。武則天大喜,冊封默啜可汗為“歸國公”,授予左衛大將軍一職管理後突厥。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正月丙午,以王孝傑為朔方道行軍總管,擊突厥。十月,突厥默啜遣使請降,太后喜,冊授左衛大將軍、歸國公。

公元696年三月,素羅汗山之戰。結果:敗。

王孝傑與婁師德與吐蕃戰於素羅漢山,結果大敗。論欽陵要求武周罷免安西四鎮駐兵並瓜分突厥十姓之地,簽訂和約。武則天堅決不許,並採用離間計誅殺論欽陵。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三月,壬寅,王孝傑、婁師德與吐蕃將論欽陵贊婆戰於素羅汗山,唐兵大敗,”《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六》:“論欽陵乃請去安西四鎮兵,仍索分 十姓之地,則天竟不許之。”《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斯乃反間之微旨也,必可使其上下俱懷猜阻矣。’則天甚然之。無何,吐蕃君臣果相疑貳,遂誅欽陵。”

公元696年五月,檀州之戰,結果:勝。

契丹首領李盡忠舉兵造反,攻陷營州,殺其都督趙文翽。營州之亂正式爆發。不久,李盡忠自稱無上可汗,以營州為據點,進圍檀州,結果就很快被武周清邊前軍副總管張九節擊敗。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夏,五月,壬子,營州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反,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盡忠錄自稱無上可汗,據營州,進圍檀州,清邊前軍副總管張九節擊卻之。”

公元696年八月,黃獐谷之戰,結果:敗。

張玄遇、曹仁師、麻仁節等及契丹戰於黃獐谷,契丹明知不敵武周,於是假意投降,設下埋伏,使得武周大敗,一說全軍覆沒。

《新唐書·本紀·卷四》:八月丁酉,張玄遇、曹仁師、麻 仁節等及契丹戰於黃麞,敗績。《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八月)丁酉,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與契丹戰於硤石谷(西硤石谷,亦名黃獐谷),唐兵大敗。

公元697年三月,東硤石谷之戰,結果:敗。

王孝傑率領少量精兵,孤軍深入契丹內鏡,戰於東硤石谷。而副將蘇宏暉卻率領主力軍班師回朝,留下王孝傑孤軍奮戰,少不敵眾,故敗。此戰武周的主力軍並未受損。

《新唐書·本紀·卷四》:三月庚子,王孝傑及孫萬斬戰於東硤石谷,敗績, 孝傑死之。《舊唐書·列傳·卷四十三》:深入寇境,以少御眾,但為後援不至,所以致敗。

公元697年六月,攻滅契丹,結果:勝。

楊玄基截殺契丹,契丹大敗,首領被殺,契丹亡國。武周俘獲契丹大將何阿小,降服契丹別將李楷固、駱務整,收繳契丹兵器不計其數。

《新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四》:“神兵道總管楊玄基率奚軍掩其尾, 契丹大敗,獲何阿小,降別將李楷固、駱務整,收仗械如積。萬榮委軍走,殘隊復 合,與奚搏。奚四面攻,乃大潰,萬榮左馳。張九節為三伏伺之,萬榮窮,與家奴 輕騎走潞河東,憊甚,臥林下,奴斬其首,九節傳之東都,餘眾潰。攸宜凱而還, 後喜,為赦天下,改元為神功。”《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二》:“六月……辛卯,制以契丹初平。”

公元698年,趙州之戰。結果:未分勝負。

默啜入侵趙州,沙吒忠義引兵追蹤但不敢逼近,於是狄仁傑率領十萬大軍追擊後突厥,然而敵軍撤退,未能交戰。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二》:沙吒忠義等但引兵躡之,不敢逼。狄仁傑將兵十萬追之,無所及。默啜還漠北。

公元700年初,掃平所有契丹餘黨,武周大勝。

契丹亡國後,其餘黨無法自立,於是歸附突厥。武則天便命李楷固與駱務整出兵征討,結果掃平所有契丹餘黨。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二》:太后以楷固為左玉鈐衛將軍,務整為右武威衛將軍,使將兵擊契丹餘黨,悉平之。《新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四》:“契丹不能立,遂附突厥。久視元年,詔左玉鈐衛大將軍李楷固、右武威衛將軍 駱務整討契丹,破之。”

公元700年七月,洪源谷之戰。結果:6連勝。

吐蕃進犯涼州,武則天派唐休璟與之戰於洪源谷,結果六戰皆捷,吐蕃大敗。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三》:“(公元七零零年,秋,七月)丁酉,吐蕃將麴莽布支寇涼州,圍昌松,隴右諸軍大使唐休璟與戰於洪源谷。麴莽布支兵甲鮮華,休璟謂諸將曰:“諸論既死,麴莽布支新為將,不習軍事,諸貴臣子弟皆從之,望之雖如精銳,實易與耳,請為諸君破之。”乃被甲先陷陳,六戰皆捷,吐蕃大奔,斬首二千五百級,獲二裨將而還。”

公元701年八月,反擊後突厥。結果:未分勝負。

後突厥默啜可汗侵犯邊境,武則天派相王武輪攻打後突厥,然而敵軍撤退,未能交戰。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三》:八月,突厥默啜寇邊,命安北大都護相王為天兵道元帥,統諸軍擊之,未行而虜退。

公元701年十一月,郭元振治理涼州,退吐蕃、突厥,拓境千里。

後突厥與吐蕃聯兵進犯涼州,武則天立即罷樂,命郭元振為涼州都督,調集秦中兵馬五萬討伐。吐蕃畏懼,相繼撤離。郭元振又徵調隴右兵馬攻入布達拉宮,吐蕃贊普屈膝請和,獻馬三千匹,黃金三萬斤,牛羊無數。郭元振大張軍威,震懾北狄。後突厥獻馬二千匹,並將涼州俘虜放回邊塞。郭元振於邊境外設城駐軍,拓展疆域一千五百里。

《新唐書·列傳·卷四十七》:“突厥、吐蕃聯兵寇涼州,後方御洛城門宴,邊遽至,因輟樂,拜元振為涼州都督,即遣之……元振始於南硤口置和戎城,北磧置白亭軍,制束要路,遂拓境千五百里,自是州無虜憂。“《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吐蕃與突厥連和,大入西河,破數十城,圍逼涼州,節度出城戰沒,蹂禾稼鬥米萬錢。則天方御洛城門酺宴,涼州使至,因輟樂,拜公為涼州都督、兼隴右諸軍大使,調秦中五萬人,號二十萬,以赴河西。公至涼州,吐蕃素聞威名,相謂曰:“我贊普猶懼,吾輩何可敵乎?”相率而去……公以涼州西拒吐蕃,北有突厥,久示其弱,未揚天威,因徵隴右兵馬一百二十萬,號二百萬集於湟州,營幕千里,舉烽號令……兵既大集,人又知教,分兵十道齊進,過青海,幾至贊普牙帳。贊普屈膝請和,獻馬三千匹,金三萬斤,牛羊不可勝數。公大張軍威,受其蕃禮而還。既伏西戎,震威北狄,突厥獻馬二千匹,所獲涼州人士,皆放歸塞上。從此方鎮肅清,蕃落畏慕,令行禁止,道不拾遺,凡所規模製作,率為後法。河西隴右十餘處,置生祠堂,立碑頌德,閻立均等為其文。”

公元702年,茂州之戰。結果:4連勝。

吐蕃贊普赤都松贊御駕親征,率領萬餘人進攻茂州,武則天派陳大慈與之交戰,結果四戰皆捷,吐蕃大敗。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三》:“戊申,吐蕃贊普將萬餘人寇茂州,都督陳大慈與之四戰,皆破之,斬首千餘級。”

公元703年,攻始安獠之戰。結果:不戰而勝。

武則天派裴懷古攻打始安獠,敵軍不戰而降,南蠻皆歸附,嶺外悉定。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三》:始安獠歐陽倩擁眾數萬,攻陷州縣,制以懷古為桂州都督,懷古才及嶺上,飛書示以禍福,倩等迎降,歸所掠貨財;諸洞酋長素持兩端者,皆來款附,嶺外悉定。

武則天對外戰爭勝率,竟然是80%!

總結:武周前期,安西之戰和反制四夷,可謂戰無不勝。尤其是韓思忠在掃平西域諸胡後又主動攻下吐蕃。武週中期,遠征契丹雖接連失利,但歷經短短13個月便平定了契丹的營州之亂,而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卻用了整整八年。最終在滅契丹後,又掃平所有契丹餘黨。武周後期,挽回頹勢,重振國威。洪源谷之戰中連續6次擊敗吐蕃,茂州之戰中連續4次擊敗吐蕃。更有郭元振治理涼州時反擊吐蕃和後突厥的赫赫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