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崖山之戰元朝兩萬“雜牌軍”,為何能擊敗南宋十幾萬人

菜單

崖山之戰元朝兩萬“雜牌軍”,為何能擊敗南宋十幾萬人

1279年,元朝、南宋在崖山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海戰,結果宋軍大敗,陸秀夫揹著南宋皇帝投水自盡。許多人也跳海殉國。這場戰爭確實十分悲壯,可是也暴露了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那就是元朝大將張弘範手中只有兩萬多雜牌軍隊,而宋朝有十幾萬軍隊,且擁有不少大型戰船,為何宋軍卻慘敗呢?

眾所周知,“南船北馬”,南方人善於駕船,因此在水戰方面十分厲害。在南宋與金朝較量的過程中,之所以南宋沒有滅亡,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宋軍始終控制著長江防線,金軍無法突破這道天塹。當年的膠西海戰,宋軍三千破敵數萬;采石之戰,虞允文大破完顏亮。崖山海戰,宋軍人數、戰船全部處於優勢,可是卻打了敗仗!

崖山之戰元朝兩萬“雜牌軍”,為何能擊敗南宋十幾萬人

一、元朝的雜牌軍

1278年,忽必烈下旨,任命張弘範為蒙古漢軍都元帥,去討伐逃到南方的南宋小朝廷。張弘範抵達揚州後,徵兵選將,拼湊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發水陸之師二萬,分道南征”。根據史料分析,張弘範的這支軍隊成分非常複雜,可以說是一支雜牌軍隊。主將張弘範是金朝境內漢人的後裔,副將李恆是西夏皇室後裔,屬於党項人。

至於軍隊的情況,既包括蒙古人,也包括北方漢人,還有原來南宋的降兵。忽必烈在派遣張弘範的同時,“發矇古軍千人”。之後又把伯顏麾下的兩千五百“合必赤軍”撥給張弘範。也就是說,張弘範麾下不到三千的蒙古人,其餘都是漢人的軍隊,主要是南宋的投降軍隊,比如陳懿兄弟率領的百餘艘戰船,以及李恆在廣州收降的三百艘南宋戰船。

崖山之戰元朝兩萬“雜牌軍”,為何能擊敗南宋十幾萬人

二、雙方的實力對比

崖山之戰前,南宋名臣文天祥不幸被俘,他一直被張弘範的軍中,對元軍的情況非常瞭解。文天祥說:“

北人乍登舟,嘔暈,執弓矢不支援‘又水道生,舟工進退失據

”。另外,“

先是,行朝以遊舟數

,得小捷。他船皆閩、浙水手,其心莫不欲南向

”,也就是說元軍戰船的水手大多是福建、浙江的原南宋軍隊,內心是不肯為元朝效力的。因此文天祥認為,假如南宋水軍能夠主動發起進攻,“則有盡殲(元軍)之理”。

當時,元朝只有大小戰船五百艘,交戰時兩百艘還迷失海道,沒有趕到戰場,也就是說張弘範投入戰鬥的戰船隻有三百艘。而南宋方面有“大舶千餘”,其中還有不少特大型的戰船,實力遠遠超過元朝水軍。可是實力強大的南宋軍隊卻在崖山之戰遭到慘敗,這主要與主將張世傑的指揮有著直接關係!

崖山之戰元朝兩萬“雜牌軍”,為何能擊敗南宋十幾萬人

三、張世傑指揮失誤

張世傑是北方人,他原本是張弘範之父張柔的部將,後投降的南宋。對於水戰,張世傑是個“外行人”。在數年前的焦山之戰中,張世傑將數千艘戰船,“以十舟為方,碇江中,非有號令毋發碇”,用鐵索將戰船連在一起,結果遭到元朝的火攻,被打得大敗。這次張世傑沒有吸取教訓,“鉅艦千餘艘,下碇海中,中艫而外舳,大索貫之,為柵以自固,四圍樓櫓如城”。

張世傑將水軍戰船連在一起,完全限制南宋水軍的機動能力。而張宏範沒有盲目出擊,他先切斷宋軍宋軍的退路以及海上補給線,逼著缺水十餘日的宋軍決戰,最終士氣低落的宋軍慘敗。張世傑寧死不降,值得我們後人稱讚,但是他的指揮確實存在嚴重的問題。對此文天祥一針見血地指出:“

船皆綁縛不可動,不能攻人而專受攻,惜乎其不知變而徒守法!

參考資料:

1。《宋史》;2。《元史》;3。《集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