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19世紀,夾縫中生存的土庫曼人——所謂“分裂民族”的命運!

菜單

19世紀,夾縫中生存的土庫曼人——所謂“分裂民族”的命運!

引言

19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是以土庫曼人歷史中更為悲劇性的事件為標誌的,他們開始成為俄國對中亞地區進行征服活動的一部分。俄國人自己也將沙皇的東方政策稱為侵略和掠奪,並將其視為一種恥辱。有關這一方面有著豐富的史料,詳盡展現了俄國殘暴與無恥政策的本質。蘇聯時期,有不少著作提出了一些宣傳性的觀點,即俄國對中亞的征服,甚至是土庫曼的自願歸併,都是有進步意義的行為,但該觀點很快就煙消雲散了。自彼得大帝之時起,俄國就一再嘗試將裡海變成自己的內海,併為此派出過一支又一支的遠征軍。

1869年,一支先頭部隊在克拉斯諾伏斯克登陸,從而正式開始了它對土庫曼的征服程序。這一征服持續了16年之久,直至1885年在穆爾加布河岸與阿富汗人一戰之後才終告結束。在此期間,土庫曼人對俄國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並引發了北方的聖戰(gazavat,對非穆斯林的聖戰)悲劇(1873年)和土庫曼南部的格奧克-帖佩圍攻戰(1881年)。

征服希瓦汗國之後,俄軍指揮官K。P。考夫曼將軍向可汗宣佈,土庫曼人已經習慣於扮演近衛軍的角色,他們自己推舉可汗,不將希瓦汗放在眼裡,在汗國之內行事猶如自己才是汗國的主人。有鑑於此,他決定“對汗國內已經對他造成極大困擾的土庫曼問題進行最終的解決,要麼制服這些土庫曼人,要麼就完全消滅他們”。

19世紀,夾縫中生存的土庫曼人——所謂“分裂民族”的命運!

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在此地唯一的一名特派記者雅努阿利烏斯·A。麥克甘,作為整個事件的目擊者作出的結論是:土庫曼人一直在奮戰。如果所有其他的希瓦人都表現出像土庫曼人那樣的勇氣和毅力,戰爭的結局將會大為不同。然而,戈洛瓦喬夫將軍的討伐軍徹底打垮了希瓦土庫曼人,並且縱火焚燒他們的家園。

麥克甘親眼目睹了這些針對土庫曼人及其妻子兒女的懲罰性行為的野蠻場景,並在其題為《大屠殺》的書中進行了大量的描述。他寫道:“我從未見到過一場類似的戰爭,而且它幾乎不應該在今天,在這個時代裡出現。”特倫特也夫(Terent‘ev)也詳細描繪了這些事件。希瓦汗則對“約穆德的戰敗”而向馮·考夫曼表示祝賀。南部土庫曼人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1879年。自先頭部隊登陸克拉斯諾伏斯克之後,俄國遠征軍團逐漸東移,一步步深入土庫曼境內,征服了一片又一片新的領土。

1879年8月,洛馬金將軍率領的該軍團,在試圖強攻阿克哈爾帖克人的主要塞-格奧克-帖佩時遭到失敗。該要塞的守衛者們表現出了英雄主義和堅定不移的氣概,俄軍被迫撤退。此後,媒體就俄國軍隊的榮譽問題掀起了一場沙文主義的狂熱喧囂,並使俄國立即開始著手準備第二次遠征。M。D。斯科別列夫將軍被任命為指揮官。斯科別列夫採取一切措施充實其武器裝備,一再重申“在打擊野蠻人時,這一切遲早都會用得上。為了擊敗他們,我們必須讓他們目瞪口呆,我們必須徹底摧毀他們的一切幻想”。

19世紀,夾縫中生存的土庫曼人——所謂“分裂民族”的命運!

當時正在此地的奧多諾萬,廣泛散佈俄國人將如何對付特克人的,撕型男人的喉嚨,將女人送給士兵,土地收歸國庫。”我為人的請城堡而集結了38個步兵連隊、21個騎兵中隊、83門大炮及火箭發方發炮彈、預備用以炸燬城堡護牆的150普特(1普特=16。38公斤火藥以及超過100萬發子彈。而城堡守衛者們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冷兵器,因他們只能進行夜間的突擊。作為對此突擊的迴應,圍城俄軍用72門大地財,使城堡之內變為人間地獄:“你可以看到許多營帳裡面都有多達15具體。

他們已不再埋葬死者,而僅僅是將他們堆在一起。”斯科別列夫取得了勝利,並且,在城堡陷落之後,他親自率領騎兵追擊城堡的守衛者遠達15俄裡(1俄裡≈1公里),直至天黑。而次日,他又安排了次勝利閱兵。格奧克-帖佩悲劇,是斯科別列夫野心勃勃地要在1877年~1878年俄土戰爭後潛心“炫耀”另一場大勝的結果。他說:“力量掌握在我的手中。我會將我的敵人徹底消滅。俄國人所流的每一滴血,我都將用敵人成河的鮮血來抵償。”這就是斯科別列夫作戰的指導思想。

格奧克-帖佩悲劇實際上決定了南土庫曼地區其他人的命運。1884年1月12日,謀夫綠洲被和平兼併。隨後俄國一伊朗和俄國一阿富汗邊界建立起來。這樣,到19世紀後期,土庫曼人,與其他人民一樣,發覺自己已經處於大國利益的夾縫之中,並被迫忍受所謂的分裂民族的命運。邊界線不是沿著民族分界線,而是沿著河谷及山脈的頂峰劃定的,而相關的談判與協定的簽署,是1885年由英國與俄國在倫敦完成的。

19世紀,夾縫中生存的土庫曼人——所謂“分裂民族”的命運!

俄國逐漸確立了對新徵服地區的控制並修建了一條鐵路。隨著新遷人人口的增加,一系列城鎮建立起來。俄羅斯人定居點不斷興建,供應紡織工業的棉花生產受到鼓勵,油田開始投入生產,而針對“土著民”的沙文主義殖民政策也得以貫徹執行,這些“土著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即在1916年,掀起了一場反對這些政治經濟結構的反叛運動,但是被殘酷地鎮壓。它是民族自由運動的體現,並吸引了幾乎所有的俄國土庫曼人。

1917年2月和10月在俄國爆發的革命,很快震驚了包括邊疆殖民地區在內的整個國家。“白沙皇”被推翻的訊息飛快地傳播,儘管地方當局極力對民眾隱瞞這一事件。《阿什哈巴德報》曾描述了當時土庫曼農村民眾的情緒:舊政府被推翻的訊息,在所有的村莊中快速地流傳。帳篷裡拆滿了紀念逝者的人、對警察心懷情恨的人,區政府官員以及長者然而,普通人的喜悅與希望很快

19世紀,夾縫中生存的土庫曼人——所謂“分裂民族”的命運!

臨時政府拒絕授予土庫曼人或是任何其他的中亞人民以自決權,並維持原先的,此前已經提到過的局面。與處在沙皇統治之下一樣,土庫曼勞動人民的代表仍沒有機會進入各政府部門。臨時政府的所作所為證明,它並不能勝任推進民主和建立國家形態中的基本任務(和平、土地、與經濟衰退和饑荒進行鬥爭,以及工人和民族問題),它基本上仍在奉行與沙皇政府相同的政策。

1917年秋,俄國被帶到了國家災難的邊緣:經濟混亂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鐵路運輸完全陷於癱瘓。所有這些成為推動全國範圍內(同樣包括俄國邊疆民族地區)革命程序的主要的內在動因。蘇維埃時代1917年10月彼得格勒的布林什維克革命取得勝利,而這一勝利在遙遠的土庫曼也產生了反響。到11月15日,蘇維埃政權已經在塔什干建立,到12月初,它出現在了阿什哈巴德。這樣,土庫曼再次處於俄羅斯一蘇維埃的統治之下。

結語

1917年11月,為遏制邊疆民族地區人民的離心傾向,蘇維埃政權通過了兩項重要的檔案:《俄羅斯人民權利宣言》以及蘇維埃政府發出的《告俄羅斯和東方全體穆斯林勞動人民書》。兩份檔案宣佈了在民族問題上蘇維埃政策的主要原則:俄羅斯大小民族的平等與主權;它們的自決權;少數民族及居住在俄國境內的民族集團的自由發展權;廢除所有的民族一宗教特權及限制。列寧表示:自由地、無阻礙地來安排自己的民族生活吧。你們有權這樣做。要知道,你們的權利,和俄羅斯所有民族的權利一樣,都會受到革命及革命機構的全力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