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80年前, 用中國水牛拉飛機的德國飛行員

菜單

80年前, 用中國水牛拉飛機的德國飛行員

80年前, 用中國水牛拉飛機的德國飛行員

“首次飛行在中國的上空,我便深深地沉醉在那別具特色的山河美景中,當即決定將這些風格各異的地形與地貌拍攝下來。照片要兼顧藝術性與紀實性,如實展現自然風光與地質地貌、農業文明下的各式建築,以及珍貴的名勝古蹟。”

80年前, 用中國水牛拉飛機的德國飛行員

這一切跟卡斯特的成長密切相關。格拉夫?楚?卡斯特(Graf zu Castell),1905年出生於柏林尼施禮茨湖畔的一個貴族家庭。1926年,21歲的卡斯特取得了飛行員證書。1930年,他正式成為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一名飛行員,主要飛行歐洲航線。1933年,他來到中國,供職於歐亞航空公司。1937年,他回到漢莎航空公司,飛德國與近東的航線,並且參與開闢了柏林—喀布林的航線,那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線。此後,他一直從事航空事業,直至1972年退休。

卡斯特自小就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庚子事變期間,他的兩個叔叔曾參加遠征軍與義和團作戰,年幼的卡斯特經常纏著叔叔們給他講義和團的故事,他被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可以津津有味地聽上幾個小時。1908年,卡斯特的父母遠遊東亞,給他帶回了很多中國的工藝品,這些工藝品製作精美,造型奇特,令卡斯特著迷。學生時代,卡斯特酷愛探險文學,而當時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尚存在著大片人跡罕至的區域,這些神秘的區域激起他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對中國一直念念不忘。1931年,漢莎航空公司與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共同成立了中德“歐亞航空公司”,以開闢新的航線。卡斯特成為首批服務於“歐亞航空公司”的飛行員之一。意識到自己長期以來 的夢想馬上要實現了,卡斯特興奮異常。

80年前, 用中國水牛拉飛機的德國飛行員

但是,卡斯特的中國之旅卻並非一帆風順。初到中國,卡斯特第一次試飛便發生了事故。當時他接受了一項任務,為上海市民進行一次飛行表演,藉以宣傳歐亞航空公司。對於飛行經驗豐富的卡斯特來說,這自然是小菜一碟,他信心滿滿地應承了下來。但由於當時上海的機場條件差、跑道短,在降落的時候,飛機起落架折斷了,螺旋槳也碰彎了,這令他在飛行員朋友圈內“暴得大名”,一時成為笑談。

事後,卡斯特吸取了經驗教訓,每次執行飛行任務,他總是小心翼翼,絲毫不敢大意。即便如此,由於當時中國的航空事業處於起步階段,基礎設施差,並且沒有天氣預報和高質量的飛行地圖,卡斯特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仍然遇到不少困難,不得不屢屢迫降在北方鄉村的曠野上、南方水田的沼澤地裡。卡斯特曾生動地回憶起他在成都的一次迫降經歷。當時整個Ju52飛機的起落架都陷進了泥地裡,在沒有任何現代化機械裝置輔助的情況下,很難將重達8噸的機身從爛泥中拖出來。卡斯特想到了當地耕田用的水牛,他預測大約需要10頭水牛。為此,卡斯特和他的機械師花了兩天的時間,才說服水牛的主人們。“他們都認為這會傷害到水牛,為此我們費盡口舌才說服他們。”卡斯特將水牛兩頭一組拴在了機身上,讓它們各自的主人在旁邊下命令,但是一切都徒勞無功。“這些水牛們和他們的主人們一樣保守——幾百年來它們只知道拉犁,誰會想到需要它們來拉飛機呢?”幾個小時過去了,水牛們仍然無法往一個方向使力,最後繩索都被拉斷了,而機身幾乎紋絲未動,旁觀的村民們大笑不止。

80年前, 用中國水牛拉飛機的德國飛行員

卡斯特畢竟飛行經驗豐富,一旦適應了新的環境,他便展現出了極強的工作能力。無論是廣州—漢口這種氣候變化劇烈的航線,還是成都—昆明這種海拔高、地勢複雜的航線,他總是能圓滿地完成飛行任務。由於國民政府交通部佔歐亞航空公司三分之二的股份,卡斯特既需要飛普通客運航線,也要執行政府交付的特殊任務。有一次,他把一些重達上千公斤的炸彈從南京運送到了蘭州,不過炸彈並沒有投到當時正在進行戰鬥的戰場上,而是在兩年後意外爆炸,造成了眾多無辜平民的傷亡。1935年7月,第九世班禪曲吉尼瑪也曾經搭乘卡斯特駕駛的飛機由南京飛往北京,送行人員中有汪精衛、戴季陶等民國政要。抵達北京後,卡斯特拒絕了班禪送來的乘機費用——整整一盒子紙鈔,只要求班禪送他一張簽名的照片。

80年前, 用中國水牛拉飛機的德國飛行員

送行人員中有戴季陶(前排左三)汪精衛(前排右一)等民國政要。

在多次飛行中,卡斯特用萊卡相機拍攝了眾多珍貴的照片。它們大多是用採用中長焦鏡頭,拍攝於海拔1000—2500米的高空。基於對中國的特殊感情,卡斯特回國後將這些照片結集出版,名為《中國飛行》。他希望:“對於那些對中國有些瞭解的西方人,我拍攝的這些航拍照片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來鳥瞰中國。而對於那些對中國一無所知的西方人,這些資訊豐富的航拍照片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中國。”感恩卡斯特八十多年前的航拍藝術和勇氣,為我們觸控那個遠去的時代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