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菜單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快樂、知識,也誠摯的期望您在閱讀後點選右上角的“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在莫斯科簽訂了一份秘密協議,這份秘密協議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二戰的歷史程序。與此同時,給了蘇聯和德國這兩個國家以緩解之機,也為之後的蘇德開戰埋下了伏筆。

這份條約是什麼條約呢?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寫了什麼內容?

可能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已經被很多人知曉了,甚至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也都有過對此詳細的介紹。但是我們會發現:絕大多數的介紹僅僅是止步於這個條約的名字上,對於這個條約的內容進一步拓展卻很少見到。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在這裡我們可以簡單總結幾點:

條約當中的第1點內容,就是及時的劃分了蘇德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換句話來說,自此開始蘇聯和德國雙方之間理論上來說存在著領土爭議性或者因領土爭議而進行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0,

最起碼就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來看應該是這個樣子。

第2點,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其他國家。影響最為強烈的就是以波蘭為代表的德國對其的侵略。當然,這一個國家在當時的歷史影響力的左右之下,似乎並不能夠發出足夠廣闊的社會輿論,也沒有辦法站在道德制高地去指責周邊的這兩大強國。

畢竟綜合實力來看,波蘭還真的不夠瞧的。

那第3點的話就是對於蘇聯而言,擁有了極其珍貴的戰備時間階段。從1939年的9月到1940年的8月,接近一年的時間裡面,蘇聯在東歐建立了戰爭防備的緩衝帶,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後期德國的反撲埋下了伏筆。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英法等一系列國家所做出來的錯誤決定,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綏靖政策給波蘭帶來了滅頂之災。

巴巴羅薩計劃的執行

在公元1941年的6月22日,希特勒直接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此同時採取了一項計劃,這項計劃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能夠在一些電視劇、影視劇當中看到,那就是巴巴羅薩計劃。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巴巴羅薩計劃講的是什麼呢?這個計劃的代號可能我們不容易理解,但是當我們把這個計劃給完整的剖析來看的話,一些小夥伴可能就會恍然大悟:

巴巴羅薩計劃就是德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過程當中發動的入侵蘇聯的行動,而巴巴羅薩僅僅就是一個代號而已。

而在巴巴羅薩入侵計劃之前,希特勒其實也曾經預估過:如果德國對蘇聯開戰,那麼有什麼樣的好處?與此同時又有什麼樣的壞處呢?好處肯定有很多,但壞處也不可小覷,最大的壞處就是極有可能惹怒蘇聯並且引起一系列的反撲。

但是這些在好處面前似乎微不足道,第1點就是一旦蘇聯被擊敗,那麼就可以動用大量計程車兵補充到德國的工業當中來,畢竟蘇聯一直在一旁虎視眈眈,整個隊伍也無法完全放鬆下來。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內可用於工作的工人就少之又少。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至於其他的關鍵點則是疏散戰略邊緣計程車兵,並且讓他們去做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與此同時從烏克蘭境內也可以買到或者直接搶走大量的偏廉價食品。而一旦蘇聯擊敗,那麼整個英國則成為歐洲板塊上唯一堅挺的國家,這個時候在和英國發動總進攻,事情就更容易解決了。

但是如果德國希望擊敗蘇聯,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戰爭機器。戰爭機器有,而且數量夠多,但是戰爭機器的啟動卻是非常困難的,在那個年代裡面除了石油之外,誰也無法做到100%保證戰爭機器啟動。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所以德國迫切的需要更多的石油,而當時德國境內並沒有太多石油,整個歐洲能夠發現的並且可控制的石油儲備也是少之又少。

有一個地方發現了大量石油,有趣的是這個地方正是蘇聯的巴庫產油區。

好了,這一切就明朗了:希特勒如果能夠擊敗蘇聯,那麼就可以撤掉大部分計程車兵,這一部分士兵可以補充國內的勞動力問題,與此同時可以緩解整個歐洲雙線作戰的壓力。更能夠獲取大量的石油,為接下來稱霸世界奠定基礎。

所以在猶豫了那麼一小會兒之後,希特勒直接同意了德軍入侵蘇聯的計劃,這個日期是1940年的12月5日。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此次入侵計劃預計在1941年的5月份進行,為什麼在1941年的5月份進行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德國入侵蘇聯的話,整個武器裝備是不差勁的,唯一差勁的就是當時的禦寒裝備。

如果在大冬天的時候直接進攻蘇聯,那才是要命的事情,於是有了這樣的覺悟和打算,當年的12月18日希特勒直接簽訂了21號指導,並且命令德軍快速的擊倒蘇聯。

緊隨其後誕生的計劃就是我們之前一直聽到的巴巴羅薩計劃。

巴巴羅薩計劃明確表示要消滅蘇聯位於道加瓦河和第聶伯河以西的大多數蘇聯的步兵師。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而此次戰役在最開始的時候給德軍極大的戰略威懾,原因很簡單,因為希特勒將3206000人調遣到了蘇德邊境線的時候,蘇聯並沒有意識到德軍接下來的戰略企圖。很有可能就是之前蘇德簽訂的互不侵犯協議一定程度上誤導了蘇聯,

與此同時在1941年的2月,德軍直接在羅馬尼亞的蘇聯邊境旁邊部署了68萬人,而在部署68萬人的過程當中,蘇聯依然沒有意識到。

雙線作戰可能存在,但德軍沒有意識到來的這麼猛烈

好的,我們順著時間線再一次往回看一下,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德國就已經意識到了如果和蘇聯開戰的話,就極有可能面對雙線作戰。而一旦面對雙線作戰,就極有可能腹背受敵。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那麼以德國當時的精神狀態來看,能意識不到這一點嘛?

當然是意識得到,但是在充分的戰略準備以及此次戰爭一旦勝利之後,可能帶來的好處多方誘惑之下,這一系列的軍事戰爭所帶來的後果反而被德國無形的忽視了。

從德國的角度來看,如果短期之內和英國硬碰硬的話,德國撈不到什麼好處不說,還極有可能陷入戰爭被動的狀態。為什麼能夠得出這一個結論呢?因為當時的英國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弱,雖然英國孤立於歐洲之外,但是英國有了強大的海軍,並且英國在整個世界上的話語權還是非常大的。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得益於之前的日不落帝國的稱號以及英國所有的殖民地可能帶來的極大爆發力,甚至英國的海洋軍事力量是德國短期之內無法碾壓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德國和英國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你別打死我,我也不打疼你,雙方之間甚至還處在一個談判的狀態。

而德國也曾經有意讓英國一兩手,目的就是為了和日後的英國和談埋下伏筆。所以從德國的角度來看,和英國死拼本身就沒有太大的好處。

與其如此,倒不如讓他在一邊晾著,等自己的實力大的差不多了,那也就沒問題了。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而當時的德國已經陷入了瓶頸階段,如果不短時間之內解決石油問題和資源危機,那麼以德國當時的狀態來看,就極有可能出力不討好,辛辛苦苦折騰了半天,再讓別人來一悶棍。

所以德國迫切的需要石油資源等各種各樣的資源,而自己周邊所控制的土地上面來找到其他資源,看起來多多少少有些難度。好巧不巧的,蘇聯那邊有對應的資源,更重要的是蘇聯似乎麻痺大意,並沒有對德國的戰略意圖帶來警惕。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與此同時,德國最擅長的閃電戰似乎也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從德國的狀態來看,自德國開始搞事情開始,好像很少接收到戰爭失敗的資訊和訊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

既然雙方之間誰都看誰不順眼,而且德國有著提早做準備的打算,那麼在短期之內給蘇聯來一下子,似乎問題也不大。況且有巴巴羅薩計劃做加持,而且德國在此次戰爭當中極有可能獲得足夠多的戰略資源和戰略地位。

德國明明知道:進攻蘇聯會陷入兩線作戰,為啥還要和蘇聯開戰?

在多方面的引導之下,也就導致德國和蘇聯之間必有一戰。只不過沒有想到此次戰爭

一來天時地利似乎並不偏袒於德國,二來蘇聯的極大戰爭爆發力以及戰爭動員力,徹底顛覆了德國對於戰爭意識形態的認知。

與此同時,在一系列的戰爭反轉和美國參與二戰之後對於軸心國家的多方牽制,以及歐洲國家對於德國的拖後腿方面的卓越貢獻,在一定程度上給德國的隕落埋下了伏筆。

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關注我,支援原創,每天分享有趣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