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明朝最後的大儒,國家敗亡後,他直接絕食而死

菜單

明朝最後的大儒,國家敗亡後,他直接絕食而死

天啟七年(1627年),年僅十七歲的朱由檢在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囑託下登基稱帝,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帝。

當時,明王朝雖然看似強大,可實際上已經千瘡百孔了。

一方面,遼東一帶的努爾哈赤屢次侵犯大明邊境,令崇禎帝不堪其擾;

另一方面,明王朝的財政十分困難,近些年來都是入不敷出,甚至連國家的正常執行都維持不了了。

明朝最後的大儒,國家敗亡後,他直接絕食而死

崇禎帝立志要做一個明君,他剷除閹黨,選賢任能,想要使大明王朝得到中興。在他看來,當務之急是要選拔一批經世致用的人才。

還沒有登上帝位的時候,崇禎帝就聽說浙江紹興一帶有個叫劉宗周的名士。劉宗周嚴於律己,正直敢言,一直都是閹黨的眼中釘,肉中刺。在魏忠賢殘害左光斗、魏大中、楊漣等東林六君子的時候,他不顧危險,堅持站出來為六人說話。閹黨惡狠狠地威脅劉宗周,但劉宗周始終置若罔聞。如果崇禎沒有及時掃滅魏忠賢等人,恐怕劉宗周也會遭到閹黨的毒手。

閹黨覆滅後,崇禎帝馬上下旨,讓劉宗周負責京城的各項事務。而且,為了表示自己對劉宗周的欣賞,崇禎帝還特意將劉宗周喚到跟前,向劉宗周詢問治理國家的方法。劉宗周認真地回答道:“如今朝綱敗壞,臣認為陛下應該學習堯舜之道,行堯舜之事。”聽了劉宗周的話,崇禎帝大失所望。他現在被流寇和後金弄的焦頭爛額,迫切想要得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劉宗周的話看似正確,但說白了,只是一些大道理,根本無法打動崇禎帝。

崇禎帝擺擺手,令劉宗周退下,然後詢問起別的大臣來。

明朝最後的大儒,國家敗亡後,他直接絕食而死

劉宗周得不到崇禎帝的重用,其直率的性格又在官場中與同僚格格不入。因此,他在北京的日子並不好過。經過反覆思考,劉宗周認為自己還是適合做學問。於是,在北京待了一年之後,他向崇禎帝上書,以身體有病為由,請求辭去官職,告老還鄉。崇禎帝爽快地答應了劉宗周,然後換了其他的人來管理京城。

小人當道,國事日非,既不能作濟世之名臣,不妨作一個弘道之名儒。劉宗周回到家鄉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講學和研究學習上面。他著書立說,教化弟子,指點了不少青年學子。對一些老生常談的四書五經問題,他更是有著獨到的見解。慢慢地,大家都知道紹興府有個名叫劉宗周的大儒。

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並登基稱帝,開始同崇禎帝分庭抗禮。訊息傳入北京城後,崇禎帝是又驚又怒。他本想將明王朝的所有精銳都調過去討伐皇太極,以證明明王朝的正統地位。但是,此時的明王朝不僅有外患,還有內憂。

陝北一帶的流寇越剿越多,慢慢地發展到了十幾萬人。為了壓制流寇,崇禎帝只能分散兵力。但這樣一來,就無法對皇太極進行強有力的打擊了。崇禎帝急於挽救時局,他一連換了好幾位朝廷重臣,但還是難以遇到自己心中的“救時之臣”。

明朝最後的大儒,國家敗亡後,他直接絕食而死

隨著劉宗周的聲望越來越高,崇禎帝也聽說了劉宗周的“大儒”之名。他再次傳劉宗周進京,並授予劉宗周工部侍郎的官職,想讓劉宗周一展胸中韜略。但是,劉宗周的所作所為再次令崇禎帝失望不已。上任沒多久,心憂國事的劉宗周就給崇禎帝呈上了一封奏疏。

奏疏中先是痛陳朝廷的諸項弊政,並直言遼東建奴是國家的心腹大患。崇禎帝看了之後連連點頭,他接著繼續看了下去,認為劉宗周既然能切中時弊,那麼,就一定有解決的辦法。但是,劉宗周的建議竟然是讓崇禎帝修身養性,禮遇朝臣,從善如流,以此來達到教化天下的目的。

最終,崇禎帝長嘆一聲,將這封奏疏束之高閣。他本想痛斥劉宗周,打算好好地教訓一下這個迂腐的大臣。但是,轉念一想,他認為劉宗周還是很忠誠的。於是,崇禎帝開始對劉宗周不聞不問,打算讓劉宗周在官場上混到退休,然後繼續回鄉做學問。

但是,忠心為國的劉宗周一天也閒不下來。他隔幾天就向崇禎帝上書言事,宣揚自己“立德修身”的主張。崇禎帝不予理睬,可執拗的劉宗周依然堅持勸諫。在劉宗周看來,自己拿了朝廷的俸祿,就要盡心盡力地為國家著想。有大臣勸他明哲保身,他反而嘲笑該大臣尸位素餐。

明朝最後的大儒,國家敗亡後,他直接絕食而死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朝廷中出了一個名叫劉宗周的“倔老頭”。崇禎皇帝不想同忠誠的劉宗周發生正面衝突,但倔強的劉宗周卻首先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先是請求回鄉養病,然後上書指責崇禎帝是非不分,親小人、遠賢臣。崇禎帝看了之後火冒三丈,他立即將劉宗周革職為民,令他回鄉好好反省。丟官之後,劉宗周一點也不感到失落。他心平氣和地脫掉官服,繼續沉浸在儒家典籍之中。

認真學習幾年後,劉宗周對儒家的理解更深了。他對前人的某些觀點提出了質疑,並有理有據地做出解釋,使得儒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慎獨”之說,就是劉宗周學說的宗旨。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反覆強調“慎獨”之重要。他說:“慎獨是學問的第一義。言慎獨而身、心、意、知、家、廁、天下一齊俱到。故在《大學》為格物下手處,在《中庸》為上達天德統宗、徹上徹下之道也。”

又說:“《大學》之道,一言以蔽之,曰慎獨而已矣。《大學》言慎獨,《中庸》亦言慎獨。慎獨之外,別無學也。”可見,劉宗周把“慎獨”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他認為“君子之學,慎獨而已矣”,“學問吃緊工夫,全在慎獨,人能慎獨,便為天地間完人。”

明朝最後的大儒,國家敗亡後,他直接絕食而死

明王朝滅亡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稱帝,史稱弘光帝。為了穩固局勢,弘光帝誠懇地請德高望重的劉宗周出山。當時,佔據京城的滿清八旗對弘光帝虎視眈眈,偏安一隅的南明政權岌岌可危。劉宗周上任之後,不練兵、不籌餉,而是一味地勸弘光帝重視品德修養,勤於政務。

弘光帝聽了之後點點頭,可轉眼就把劉宗周的話當作了耳旁風。他窮奢極欲,耗盡民力,在位一年多便將南京拱手送給了清軍。弘光政權覆滅後,劉宗周對朝廷徹底失去了希望。不久之後,他以絕食的方式自盡殉國,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後人談論起劉宗周,總是嘲笑他的迂腐。平心而論,劉宗周雖然不是救時之臣,但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學問家。那些譏笑劉宗周的人,其才學恐怕還不如劉宗周的十分之一吧。明末標榜自己忠義的人數不勝數,可是,能像劉宗周這樣保持初心的人又有多少呢?

無論如何,劉宗周是無愧於“大儒”之名的。

參考資料:

【《明史》、《明朝最後的大儒——劉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