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菜單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中外古今,都曾經不斷髮生過冤假錯案。問題在於能否平反昭雪,為蒙冤受屈的人討回公道。為什麼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冤案呢?白羽以為,其實更多的是為了政治需要,調和滿清貴族的內部矛盾。一起了解一下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一、皇權的爭奪,多爾袞政治地位轉變的原因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建立大清國的清太宗皇太極的弟弟,乾隆皇弘曆的曾祖父順治帝福臨的叔父。皇太極駕崩之後,圍繞皇位的鬥爭十分激烈。多爾袞雖然大權在握,然而反對的聲浪也非常高漲。

多爾袞審時度勢,最終與反對派達成協議,由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而自己則擔任攝政王。

這樣一來,就避免了一場內部動亂,維護了滿洲統治集團的和諧統一,為日後入主中原奠定了穩定人心的基礎。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曾有傳言說,努爾哈赤臨終前,曾對多爾袞的生母大福晉說過,他死後由多爾袞繼承汗位,由大貝勒代善輔政,待多爾袞成年後,代善把政權歸還給多爾袞。當時多爾袞才十三歲,還是個孩子,既無功業,也無威望,只憑大福晉口述努爾哈赤的遺詔,並無人可以作證。因此,滿洲的貴族一致擁戴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繼位。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因為皇太極英勇善戰,屢建功勳,知書讀史,善於謀略,並能團結一大批滿族貴族。皇太極死後作為孤兒寡母的福臨母子只能任其擺佈。生前飛揚跋扈的多爾袞給小皇帝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多爾袞雖然不是皇帝,卻享受著跟皇帝一樣的待遇,當他入朝參加議事的時候,甚至一度出現了“諸臣跪迎”的場面。

在處理朝政上,多爾袞更是視年輕的皇帝為無物,只要是政策性事件就不讓皇帝插手。順治皇帝在龍椅上坐著基本上就是個傀儡,這種影響對他的羞辱是巨大的。順治皇帝說:“睿王攝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國家之事,膚既不預,亦未有向膚詳陳者。”一句話,道盡了自己的尷尬處境。

多爾袞拉攏了吳三桂這個重要的盟友,共同打敗了李自成的部隊。為入主中原奠定大清根基,做出了歷史貢獻。為了表彰多爾袞治國平天下的巨大功勳,順治尊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順治十二歲時,傳聞其母孝莊皇太后下嫁多爾袞。這一系列的舉動,為日後清算埋下了伏筆。加上多爾袞去世時,順治下哀詔於中外,稱頌多爾袞的至德豐功,追尊他為義皇帝,廟號成宗。這種空前絕後的禮遇,就成了多爾袞死後被抄家毀墓的導火索。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多爾袞死後,有人揭發順治帝福臨親政時,當時任攝政王的多爾袞在病中曾對心腹講過:“如果以我為皇帝,以現今的小皇上為皇儲,我哪裡會得病呢”?在死無對證的前提下,小皇帝一家獨大。加上多年的積怨,終於得到了一次總爆發,順治帝下令廢除其多爾袞義皇帝和成宗的廟號,甚至把他開除出愛新覺羅宗室,連他的墳墓也毀了,財產也全部加以沒收。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二、利益糾葛,八旗內部政治集團的相互傾軋

如果說皇父攝政王對皇位咄咄逼人的態度,在順治的心中留下刻骨銘心的惶恐。那麼,一些“趨炎附勢之輩屢屢以獻媚攝政王為進身之階,以刁難小皇帝為邀功之徑”就成了這一事件推波助瀾的主因。

清軍入關後,為了使大清的統治得到長治久安,多爾袞採取了一系列緩和滿漢矛盾的政策,這就觸及了一些滿清貴族的利益。此外,多爾袞還懲治了一些清朝貴族和軍事將領的不法行為,這就為日後反撲提供了條件。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當年那些擁立順治繼位的兩黃旗大臣索尼、遏必隆、鰲拜等人在多爾袞攝政的年代中或遭罷黜,或被籍沒,一旦重回權力中心必然要尋找報復的機會。

年輕的順治對多爾袞的刻骨仇恨,溢於言表。身處權力漩渦的蘇克薩哈、詹伏等人以前都是多爾袞的心腹臣子,他們帶頭率先投靠了順治皇帝,並帶頭告發多爾袞的種種劣跡。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牆倒眾人推的惡性效應,加上正黃旗、鑲黃旗與正白旗、鑲白旗集團之間的矛盾激化,使得多爾袞的追奪論罪成了政治鬥爭的主戰場。

乾隆在為多爾袞平反的時候,就多爾袞被誣陷的問題。他說:“攝政有年,威福不無專,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他認為年幼的順治帝為多爾袞政敵所蠱惑與利用,在所難免。這就為日後進行的平反事宜,定下了調子。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三、乾隆平反多爾袞的主要原因

多爾袞被打落塵埃後,不但多爾袞的子女,連原來支援多爾袞的宗室貴族,和由他親自統率的正白旗、鑲白旗的將領,也受到株連和歧視。這部分滿洲貴族和將領,一直為多爾袞鳴不平,順治、康熙、雍正三個朝代整整一百二十多年,他們有冤不能伸,怨怒不敢言,雖然時隔多年,這部分滿洲貴族的子孫後代,和執政的皇帝一直離心離德。這是影響清帝國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乾隆皇帝敢於在一百二十八年之後,為多爾袞平反昭雪, 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他在上諭中開宗明義地說:“睦親彰善,王政宜先;繼絕昭屈,聖經所重。可見歷史選擇乾隆皇帝還多爾襲以公道,是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乾隆時期,逢百年盛世,國力昌盛,社會穩定,乾隆皇帝做了幾十年的太平天子,坐擁天下,安享尊榮,於是追本溯源,顧念開國功臣,確在情理之中。且此時距清初那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已逾百年,政權穩定,矛盾緩和,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恰逢其時。曾經的血雨腥風,你死我活,已成過眼煙雲,歷史的陰霾漸漸散去,也讓乾隆皇帝擁有了置身事外的冷靜、睿智與開明。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值修大清開國功臣列傳,後人再來評價清初那一段歷史唯有檔案是依據。乾隆皇帝反覆閱讀《清世祖實錄》並以此為依據,客觀地分析評價多爾袞的功與過。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的上諭中明確指出:“王之政績,載在《實錄》者,皆有大功而無叛逆之跡。”為多爾袞平反昭雪,復睿親王稱號,追諡曰“忠”,配享太廟,補入皇家宗族玉牒。命多爾袞養五世孫淳穎承繼睿親王爵位,隨後按照親王的禮儀重新修繕陵墓,並按照園寢制度,令太常寺在春秋致祭。 並令國史館,《實錄》中的記載,添補《宗室王公功績傳》中“睿親王多爾袞傳”。

順治親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為何乾隆敢為多爾袞平反?

至此,終於為多爾袞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一同平反的還有多爾袞的弟弟多鐸,代善、濟爾哈朗等都恢復王爵,配享太廟。

乾隆皇帝之所以下決心,平反多爾袞,並非突然大發善心,其實也只是為了撫平滿族內部的矛盾,說到底也只是為了鞏固他的皇權統治而已。然而,作為一任皇帝能夠有直面歷史的勇氣,勇於承擔歷史責任,這就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其胸襟氣度,膽識和氣魄不愧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