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菜單

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聽說留言評論的人一般智商都很高,點讚的人情商豐富,轉發分享的都很有人緣哦!

無事不知無事不曉,人稱“江湖百曉生”的就是我—[名字]\t,感謝大家的到來。

眾所周知,唐太宗時期人才輩出,他為了表彰手下的功臣,曾弄了個“封神榜”——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這些功臣中,有一個很牛逼的人,他的名字叫尉遲敬德,他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七當家”的位置,在這個在武將中是真的“一號首長”。

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尉遲敬德之所以能在眾名將中脫穎而出,首先的條件當然是尉遲敬德戰功卓越。他天生神勇,武藝超群,雖然數易其主,但後來陰差陽錯地進入李世民麾下後,對他唯馬是尊,特別忠於主子。他此後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並數次救李世民於危難之時。特別是在玄武門之變時,射殺四皇子李建成,救了李世民之命,並且帶兵對李淵進行“逼宮”,最終迫使李淵讓位於李世民。也正是因為這樣,李世宗當了皇帝后,拜他為右武候大將軍,封為鄂國公。

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除了戰功蓋世外,尉遲敬德為人純樸忠厚,正直無私。具體體現在一件軼事上。

故事要從隋朝末年開始說起,太原有個落迫書生,因為家裡窮的揭不開鍋,只好發揮自身特長,當了私塾的老師。饒是如此,依然難以維持家裡的日常生活,他住的“寒舍”就在官府的“錢庫”邊上,一天,他見錢庫守衛士兵都在酗酒猜拳,便悄悄地溜進了庫內,看到滿的錢幣,他忍不住拿些錢放在口袋,就在這時,倉庫裡的一個士兵發現了他,拿著明晃晃的刀對著他的胸脯說:“為什麼要偷情,你可以知道這可是大逆不道的罪刑。”書生畢竟第一當賊,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錢不能算偷……竊錢!……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同樣的道理,兵遇到秀才,也是理說清。衛士見書生可憐,也沒有再“質問”和“為難”他,於是說:““你要錢,可以到尉遲公那裡要個公帖,這是尉遲敬德的錢。”後來,在衛士的“指引”下,書生四處去去訪求尉遲敬德,終於在一家打鐵的鋪子裡找到了正赤著上身蓬著頭髮打鐵的尉遲敬德。書生默默地看著他揮汗如雨,心中很是震憾。

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直到等到尉遲敬德休息時,他才上前拜見。尉遲敬德很納悶,問他為什麼行這麼大的禮,書生如實相告:“我家裡窮的揭不開鍋,而您家裡又富的流油,我現在急需要您的幫助,我想從您這裡借五百貫錢,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尉遲敬德搖了搖頭,指著自己的身上的累累疤痕說:“我只個粗漢,靠打鐵為生,什麼時候變得富的流油了,你該不是來看我笑話的吧。”書生說:“您就不要裝哭窮了,如果您有憐憫之心,便給我寫個字條吧,以後我一定雙倍奉還,終身感謝您的恩情。”尉遲敬德儘管還是滿頭霧水,但見書生如此可憐,只好硬著頭皮讓書生自己寫字條。書生當時拿出紙墨寫道:“今付某某五百貫錢。”隨後又寫上月日時間,最後尉遲敬德才接過筆東倒西歪地寫上自己的名字。

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書生拿到字條如獲至寶一樣,萬般感謝後走了。尉遲敬德和他的徒弟見狀,撫掌而笑,覺得這天下怪事多,今年怎麼就突然到他這裡來了。

而書生又來到庫裡,把字條呈給那個衛士,衛士看了署名後,微笑著對他說:“很好,可以了。”然後,叫書生把字條系在房樑上邊,然後給他拿走了五百貫錢。

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後來“打鐵匠” 尉遲敬德遇到明主李世民後,對其忠貞不二,憑藉自己的勇猛剛強和聰明才智,立下赫赫戰功,唐太宗繼位後,對他封侯封爵,並列為第一名將。而尉遲敬德卻是個很識時務的人,他沒有一直躺在功勞簿上享清福,而是在老事漸高時選擇了主動辭職,告老還鄉。

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為此唐太宗恩賜給他錢,另加一庫財物還未啟封。就這樣尉遲敬德陰差陽錯地就得到了老鄉所在的那一庫錢。尉遲敬德想拿這些錢去賑濟家鄉的貧困人士,可是,當他開庫驗錢,對帳查點,竟然發現少了五百貫。正要拿“內鬼”的守庫人問罪時,卻無意中發現了在房樑上的字條,尉遲敬德開啟一看,卻是自己在打鐵時寫給一書生的借條,不由驚歎不已。

書生偷盜被抓,一鐵匠解其困,發跡後在房樑上見一字條,重賞書生

為此,尉遲敬德派人四處去尋找那個書生,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書生事情有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尉遲敬德。尉遲敬德一聽驚喜交加,自己一貧如洗時,在別人眼裡自己竟然有這樣的“信義”,於是,他重賞了書生,又重賞了那衛士,同時把庫中的財物分給了父老鄉親們。

如此忠義之人,古往今來惶不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