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滅火的那些事:你知道古代的消防員和古代的滅火工具嗎?

菜單

古代滅火的那些事:你知道古代的消防員和古代的滅火工具嗎?

說起來,孫悟空應該是從古至今最出名的消防員了,據《西遊記》裡描述:“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過得此山,就是銅腦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

為了保護唐僧,也為了不被燒掉猴毛,孫悟空自然而然就展開了滅火行動,滅火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最後還是借來芭蕉扇,將這場大火給扇滅了。

神話故事雖然不能完全相信,但我國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十分重視火災帶來的災害,火災與消防,是一個非常長久的話題,今天我們來聊聊古代滅火與消防的那些事。

古代滅火的那些事:你知道古代的消防員和古代的滅火工具嗎?

我國最早的專門消防隊,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當時稱為軍巡鋪、防隅。主要任務就是夜間巡邏,簡單來說,就是防患於未然,督促百姓按時熄燈,消防火災隱患。

當發現哪裡出現火災時會及時上報,撲救中各支部隊各司其職又配合密切,有的負責維護秩序,有的負責安排受傷百姓,有的負責搶救財產,有的負責運水滅火。

古代如此重視火災是有原因的。

比如宋寧宗嘉泰元年,即公元1201年,這年3月23日晚,御史臺吏楊浩家突發大火,由於當時城中沒有專門的消防隊,造成救火力量組織緩慢,導致這場大火燒至御史臺、軍械監以及儲物庫等官舍,一連燒了四天。

據記載,受災的居民多達五萬餘家,合計十八萬人,死而可知者59人。

古代滅火的那些事:你知道古代的消防員和古代的滅火工具嗎?

大火熄滅後,宋寧宗大怒,將當晚因醉酒而沒有及時指揮的官員夏侯烙罷官流放,還處理了幾個幾個官員。即便如此,當年12月,次年7月,臨安均有大火發生,且每次都損失慘重,這令當時的皇帝十分煩惱。

為了從根源上解決,一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由政府組建的消防隊就誕生了,南宋嘉定年間(1208年),建立了防隅軍兵二十隊、潛火軍兵七隊,總人數53116人。

至元明時期,稱救火兵丁。

清朝初年,則稱防範火班。

古代滅火的那些事:你知道古代的消防員和古代的滅火工具嗎?

古代,滅火用的陶井欄上一般會雕刻著“飲水牛”以及“畢方鳥”兩種神獸。

這是古代的消防員,下面再看看古代的滅火設施裝置有哪些。

最早的滅火器具是水桶、盛水的大水缸,較為先進的就是水袋、水囊之類的了。

水袋是用馬火牛皮製成的,能裝三四百斤水,把袋口綁起來,再插入一根去節的竹子,水就能透過這根竹子流出來,當出現火險時,由三五個壯漢抓著竹子藉助袋口,往著火點注水。

古代滅火的那些事:你知道古代的消防員和古代的滅火工具嗎?

水囊是用豬或牛的膀胱製成的,裡面裝著水,使用時,就把水囊扔到著火點上,水囊就會被燒破,裡面的水就會流出來滅火。

大水缸是古代富貴人家甚至是宮裡滅火的主力器具之一,比如明清兩朝的紫禁城,由於宮中的房屋多是木製,易起火,為救火之需,就在宮中放了308口大水缸,稱之為“太平缸”或者“吉祥缸”。

而且,宮裡對這些大水缸可謂是十分照顧,夏天,水缸裡的水要每日更新,防止異味和蚊蟲;到了冬天,水缸要“穿衣保暖”,甚至天氣特別冷,還要給大水缸燒炭加熱,以防缸裡的水結冰。

古代滅火的那些事:你知道古代的消防員和古代的滅火工具嗎?

再先進一點,比如明朝的“唧筒”。

這種滅火裝置的特點是:筒是長竹,下開竅,以絮囊水杆,自竅唧水。既能汲水,又能排水。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固定的水槍”,使用時,需要由兩個太監操作,射程可達20多米,這是比較先進的。

古代滅火的那些事:你知道古代的消防員和古代的滅火工具嗎?

清朝出現的“水龍”則要更加先進。

這是一款引水滅火工具,透過一抬一壓的木製手柄,給裝在桶裡的水加壓,這時,水會透過軟水管噴出來,只要將軟水管對準著火點,就能開始滅火了。

金兔有話說:

其實,防火的成本要遠低於滅火的成本,有時候我們只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可能就減少了一場火災的發生。

現在雖然有很多的現代化滅火器材,但仍需要消防員在前線使用。這些奮鬥在前線的消防員,值得人們去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