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曾在二戰中被炮火摧毀,歷時63天起義名載史冊,這座城市你瞭解嗎

菜單

曾在二戰中被炮火摧毀,歷時63天起義名載史冊,這座城市你瞭解嗎

如果說歷史上波蘭民族的命運總是飽含悲情色彩,那麼在這幅時代畫卷上,華沙就是其最為濃墨重彩之處。

換句話說,這座跨維斯瓦河兩岸的東歐大城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可不僅僅因為它是波蘭最大城市及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更因為近世以來,不少有世界級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在這裡發生並沉澱下來。例如,數次“華沙起義”、華沙解放、“華沙條約”和“華沙之跪”等。

華沙,就是這樣一座有700年建城史的老城。見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波德平原上頻仍的戰爭與戰後來之不易的和平的它,顯得格外成熟、悲情而又有些許剛毅。

如此,作為國際關係學人,有什麼理由不去探訪一下華沙呢?

市民將之視作城市的象徵

還記得一行人剛剛步出華沙中心火車站,便望見東北側閱兵廣場上巨大的蘇式建築華沙科學文化宮,其氣勢足以讓人俯仰今昔、駐足良久。從1955年建成至今,這座高230米、擁有蘇式尖塔的大型公共文化與科學類機構駐地型場館,仍是波蘭境內最高的建築物。遺憾的是,我們此行沒有參訪科學文化宮內部的安排,一行人就此匆匆別過。

曾在二戰中被炮火摧毀,歷時63天起義名載史冊,這座城市你瞭解嗎

維斯瓦河畔的華沙美人魚銅像,才是我們拜訪華沙的第一站。自16世紀開始,持長劍與圓盾的美人魚形象就出現在華沙城的徽章上,華沙市民早已將其視作城市的象徵。傳說,生活在維斯瓦河的美人魚是華沙早期建設者們的守護神,一代代的華沙人將端莊文靜而又英俊無畏的城市品格擬人化,創造出獨特的華沙美人魚形象。

在維斯瓦河西岸,聖十字橋下的這座華沙美人魚銅像,是波蘭著名女雕塑家盧德維卡·尼茨霍娃在1936年到1937年創作的作品。整座雕像高大威嚴,集俊美與力量於一身,靜動結合。少女美人魚“上身稍向後挺立,給人以穩健之感;而她手持寶劍舉過頭頂,向後上方翹起的魚尾好像尾舵,加上雙膝和尾部的海浪波紋,都給人以前進的感覺,好像航船已沿著明確的航向破浪前進,使人產生必勝的信念,給人以極強的感染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不被入侵者破壞,這座銅像曾被華沙市民自發藏匿儲存,等戰爭結束後,才重新安置在此。

當我們站在今天的華沙美人魚像下向東眺望,波蘭國家體育場建築群與體育場火車站連為一體,相得益彰。面對此情此景,不知有多少人能回想起解放華沙時維斯瓦河東岸的戰場呢?

娓娓道出“鋼琴詩人”的細膩

從建城史的角度來說,華沙屬於注重在穿城河流兩岸同期發展的城市,但城市重心在西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華沙城因幾易其手和數次城內人民起義等原因,城區內的建築一度有90%以上被戰火摧毀。經過戰後重建,華沙老城已變得不像許多歐洲城市那樣富有古典意味。

今天的我們可以將肖邦博物館、華沙大學、華沙無名烈士墓、華沙起義紀念碑和老城集市廣場一帶,都定義為老城,與北部的華沙新城相區分。行走在老城,就好比行走在波蘭民族的心臟地帶,體會到的是別樣的脈動。

在波蘭,不能不提及肖邦。華沙市中心,肖邦博物館比鄰肖邦音樂大學,以及安放肖邦心臟的聖十字教堂,堪稱全世界鋼琴音樂愛好者的聖地。波蘭人民對“鋼琴詩人”傾注的感情,很完整地體現在了肖邦博物館的展陳中。博物館內,展覽了各種手稿、樂譜、書、唱片和影像資料,盡最大的可能將肖邦的生平,特別是他音樂創作上的細節,向訪客娓娓道來。參觀後,我們感到整個展覽處處用心,展陳精緻、細節綿密,一如肖邦作品裡對詩意的注重和對情感的細膩表達。

曾在二戰中被炮火摧毀,歷時63天起義名載史冊,這座城市你瞭解嗎

波蘭的最高學府華沙大學,與聖十字教堂比鄰而居,亦是肖邦的母校。和歐洲諸多名校一樣,華沙大學也是一座基本沒有圍牆的學府。不過,其富有民族色彩的乳白色校門,還是讓人眼前一亮。與華沙城的命運相似,這座波蘭第一高校的發展也有些跌宕起伏。1816年創校至今,它曾兩度因戰爭等原因被關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更是曾經淪為侵略者的軍營,一半以上的校園建築被損毀。直到1945年12月以後,華沙大學才有了較快的發展。近世以來,華沙大學已培養出了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包括戴維·本-古裡安(注:政治家、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在內的多位著名政治家。

美食中感受另一種波蘭風味

華沙無名烈士墓和華沙起義紀念碑足以讓人感受到波蘭人民對自身命運的一種解讀。波蘭人將這兩處紀念地分別安排在國家政治中心———總統府和最高法院附近,足顯其莊重。其中,華沙無名烈士墓的紀念規格要更高一些,氣勢磅礴得讓人有心跳加速之感。烈士墓設定衛兵,並有標誌性的換崗儀式。無名烈士墓中存放著從無名烈士犧牲的戰場上收集的泥土,墓上刻著無名烈士戰鬥過的地點與日期。今日,無名烈士墓前的畢蘇茨基廣場已成為波蘭舉行各種國家紀念儀式的重要場所。

華沙起義紀念碑則主要是為了紀念1944年8月起,歷時63天的“華沙起義”而建立的,這一軍事行動是歐洲範圍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抵抗運動中最大的一次。在當時的情況下,起義因各種原因並未成功,但其意義是巨大的。在淪陷5年之久後,華沙人用這次悲壯的起義證明了“波蘭民族的心臟仍在跳動”。

曾在二戰中被炮火摧毀,歷時63天起義名載史冊,這座城市你瞭解嗎

此行的最後一站,是老城集市廣場。當年的華沙起義使得老城在戰鬥中化為廢墟,今天的老城集市廣場及其周邊的建築基本都是戰後以修舊如舊的方式予以重建。儘管歷經滄桑,這裡仍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在厚重的歷史氛圍中行走許久,老城集市對於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訪客來說,更多拉近了我們與本地市民生活的距離。在這裡,我們“打卡”水果餡波式餃子這樣的波蘭特色美食,品嚐美酒,感受另一種波蘭風味。

(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副教授)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吳越 題圖來源:波蘭華沙皇家瓦津基公園內的肖邦雕像。 新華社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