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歷史上的“弱者”——二戰爆發前德波合夥欺負人的日子

菜單

歷史上的“弱者”——二戰爆發前德波合夥欺負人的日子

2019年9月,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決議指出二戰開戰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稱為《莫洛托夫-裡賓特洛普條約》)簽訂忽略的直接後果。直接把蘇聯和納粹德國畫上了等號。決議依據的歷史也很簡單,蘇聯和德國簽訂條約後,參加了德國對波蘭的侵略,瓜分了波蘭。而德國以入侵波蘭為起點,正式打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們差點就指責蘇聯和納粹德國共同發動了戰爭……!”普京說。

歷史上的“弱者”——二戰爆發前德波合夥欺負人的日子

這件新聞出來後,國內部分軍事愛好者直接把會議內容解讀為諸如:“歐洲議會認可蘇聯和德國一起發動了二戰”“波蘭是徹底的受害者,被蘇聯和德國一起瓜分!”

那我們現在先來看看波蘭在二戰開始前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德波互不侵犯條約》與捷克的切欣

1934年德國和波蘭在柏林簽訂了《德波互不侵犯條約》,而在此條約簽訂前的1933年,蘇聯曾設想建立歐洲共同防禦體系,在1934年法國“2。6”事件之後,法國外長明晰了蘇聯此前的主張,並提出建立東方公約的想法,以建立歐洲集體防禦體系。

而波蘭外長貝克馬上宣佈:

“波蘭和德國已經簽訂了互不侵犯的雙邊條約,波蘭參加東方公約會參考於德國。“而德國在1934年9月10日拒絕了東方公約,波蘭馬上於同年9月27日拒絕參加此公約,並同時宣佈“波蘭對於捷克斯洛伐克不承擔任何義務”這等於直接宣佈廢除了和捷克斯洛伐克簽訂的邊界互保協議,獻媚德國納粹的嘴臉暴露無遺。

同時也直接破壞了德國的東方鄰國和法國的同盟關係,順便把法國的外交地位直接削弱好幾個層次。

歷史上的“弱者”——二戰爆發前德波合夥欺負人的日子

我們再來看看切欣地區。切欣位於上西里西亞,是一塊只有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戰之前,切欣地區屬於奧匈帝國的切欣公爵領地,當時奧匈帝國做過人口統計,切欣地區的波蘭人佔總人口的一半,另一半分別是德意志人和捷克人。由於波蘭人佔比高,奧匈帝國崩潰後,波蘭和捷克便對切欣地區的歸屬產生了爭議。雖然後期法國在這爭議地區劃分了臨時分界線,但波蘭一直對這種劃分非常的不滿。

歷史上的“弱者”——二戰爆發前德波合夥欺負人的日子

這時的波蘭已經成為了德國忠實的小弟,在1938年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這個小弟也跟著大哥的後邊直接入侵了捷克斯洛伐與波蘭有爭議的切欣地區,趁機報了蘇波戰爭時的一箭之仇。切欣地區被波蘭佔領也促使了捷克斯洛伐克加速向德國投降的步伐。

歷史上的“弱者”——二戰爆發前德波合夥欺負人的日子

一年後的1939年,德國正式入侵波蘭。而之前破壞同盟,不屑於參加《東方公約》的小國波蘭開始向英法求救,但之後換來的也正是著名的靜坐戰爭。這一幕倒是像極了華沙起義,看來波蘭慣會使用諸如“開始對你不理不睬,後來求你趕緊幫我”這種方法。

國人還有西方各國常常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瓜分波蘭這兩件事來否定蘇聯在二戰中的功績,甚至這份歐洲議會的決議認為二戰始於《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那不禁要問,沒有英法的綏靖、《慕尼黑協定》和《德波互不侵犯條約》,阿道夫。希特勒能在戰爭前期如此壯大自己的力量?

沒有《里加條約》蘇聯為何會重新佔回在波蘭領土內的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如果這算是趁火打劫,那波蘭入侵切欣又算是什麼?如果說二戰始於《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那倒不如說二戰歐洲戰場的軸心是“倫敦—巴黎—華沙—柏林—羅馬。”但無論怎樣最後東線戰場的勝利歸功於蘇聯,蘇聯為二戰付出的犧牲不可磨滅。

最後,歐洲議會的這項提議是由波蘭議員提出來的,這真的和自己的祖先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