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歷史知識】春聯的起源是什麼?春聯和桃符有什麼區別嗎?

菜單

【歷史知識】春聯的起源是什麼?春聯和桃符有什麼區別嗎?

大家好,我們的用智慧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歷史知識】春聯的起源是什麼?春聯和桃符有什麼區別嗎?

【歷史知識】春聯的起源是什麼?春聯和桃符有什麼區別嗎?

春聯是中國文學和中國民俗相結合的產物,起源於桃符。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有《元日》詩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或用朱箋,或用紅紙,惟內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史上第一副春聯

桃符在秦漢以前就有,人們在桃木板上畫上或刻上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大門兩側,用以闢鬼祛邪,民間又稱“門神”。唐朝以後,唐太宗的兩名愛將秦叔寶和尉遲恭成為門神。

第一次在桃符上書寫對聯則是五代時期。五代時後蜀每到除歲,諸宮門各給桃符一對,一般都是上題“元、亨、利、貞”四個字。後蜀主孟昶即位後,誅殺了恃功驕橫的大將李仁罕,整頓吏治;攻取秦、鳳、階、成四州,盡有前蜀之地;勸農興教,經濟文化有了發展。孟昶好學能文,喜歡儒家經典。後蜀有個學士叫辛寅遜,曾任司門郎中、翰林學士、簡州刺史等職。964年春節,孟昶令辛寅遜在桃符上題寫聯語,於是就出現了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宋史·世家二·西蜀孟氏》載:“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學士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宋人張唐英撰寫的《蜀檮杌》也有記載,內容大同小異。

朱元璋“福”倒了

除夕這天上午,人們貼春聯時,往往在春聯的上端和橫批的兩端貼上“福”字,有的還在大門上將“福”字倒過來貼,意思是“幸福已到”“福氣到了”,以體現人們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其實,“福”字倒貼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是個平民皇帝,很注重民間疾苦,經常到民間微服私訪。有一年除夕,朱元璋打扮成一個商販,在南京城內的大街小巷、集市攤點暗訪。當他來到城南一個小集市時,見有很多人圍在一起,便擠進去觀看,原來大家是在圍觀一幅漫畫。漫畫上畫著一個赤著大腳的女人,懷抱一個大西瓜。朱元璋看後勃然大怒,這豈不是在取笑馬皇后嗎?因為馬皇后是淮西人氏,喻“懷西”,又是大腳。由於朱元璋是微服私訪,身邊僅帶了兩個小太監,此時發火實為不妥,他強壓怒火,心想回去再做定奪。回宮後,他便安排人員明察暗訪,調查漫畫是何人所作?又都有哪些人前去圍觀?查清後,對沒去參加圍觀的人家,就在他們家的大門上貼個“福”字,凡是門前沒貼有“福”字的人家全部會被處死。

心地善良的馬皇后得知這事後,想到如果因為她而殺害那些無辜的百姓,她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心裡非常不安,但此時勸說皇上恐怕為時已晚。為了消除這場災禍,馬皇后安排宮裡人通知全城百姓,必須在正月初一天明之前,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可巧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皇帝得知後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去那家抓人,午後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中生智,忙對朱元璋說:“那戶人家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意思是皇帝一到福就到,這不是歌頌您的大恩大德嗎?”皇帝一聽轉怒為喜,說道:“言之有理。”便下令立即放人。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此後,人們每逢除夕就在門上貼一倒“福”字,以示安順過年。

唐伯虎改春聯

有“江南風流才子”之稱的唐伯虎,集畫家、書法家、詩人於一身,找他求字索畫者絡繹不絕。蘇州一家珠寶店於春節開張,店老闆備上一份厚禮,並在蘇州最好的飯莊宴請唐伯虎,欲求其為商號題寫一副春聯,以附庸風雅,裝點門面。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唐伯虎已是喝得面紅耳赤,有些微醺。店老闆看已到火候,便令僕人呈上文房四寶,請求唐伯虎賜墨寶。唐伯虎興之所至,略加思索,提筆寫道:“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源。”此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恰如其分,韻味悠長。

店老闆看後卻不甚滿意,面露不悅之色。唐伯虎問道:“此聯不好嗎?”其實店老闆心裡想的是字數太少,唐伯虎的書法都是按字的個數賣錢,這麼少的字豈不虧大了。但是店老闆又不能說出真實的想法,只好說:“此聯太文雅,我是個粗人,能否寫得通俗一些?”唐伯虎聽後,稍一沉思,遂用俗語改之,聯雲:“門前生意,好比六月蚊蟲,隊進隊出;櫃裡銅錢,要像冬天蝨子,越捉越多。”店老闆看後,笑逐顏開,如獲至寶。

康熙賜“福”

每年除夕,清朝的康熙皇帝都會揮毫潑墨,御書“福”字,賜給在皇宮裡值班的大臣,以示對值班官員犧牲節假日,堅守工作崗位的慰問,也是對大臣們一年來的辛勤努力給予獎賞。凡是能得到康熙皇帝賞賜“福”的官員都倍感榮耀,甚至是感激涕零,所以大臣們都爭先恐後去值班,想得到一紙“福”字。因為康熙的這個“福”不僅是皇帝御筆,而且非同凡響。

康熙帝八歲登基,九歲喪母,由祖母孝莊皇太后一手撫養長大,祖孫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然而,就在康熙英姿勃發,大顯身手的時候,孝莊皇太后卻重病纏身,太醫們也束手無策。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遂決定為祖母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康熙帝化孝心於筆鋒,揮毫而就著名的“福”字,並加蓋“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孝莊皇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後,身體竟奇蹟般康復了。孝莊皇太后命人將其刻在石碑上,日夜撫摸,祈求多福。而她最終以75歲的高齡離世,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所以大臣們視康熙“福”字為寶物。康熙也為了獎勵那些任勞任怨的臣子,除夕這天,專門挑選有功之臣在皇宮裡值班,以便賞賜“福”字。那些得“福”的文武百官都深以為榮,無不視為至寶而精心保管。

可是,到了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除夕,康熙改變了主意,不再賜福。康熙皇帝認為“物以稀為貴”,寫得多了,就不值錢了,也就不再書寫大量的“福”字賜給下屬了。但是,康熙皇帝為了表達賜福蒼生的心意,每年除夕,寫“福”字斗方十幅,張貼在宮廷裡,所以康熙的“福”字竟成了千古精品。康熙御筆親題的“福”字,多以絲絹為紙箋,以丹砂為底色,上繪金雲龍紋。每年除夕,康熙寫出的第一個“福”字,要掛在乾清宮的正殿,其餘的幾幅分別送往宮苑各處。當時,清朝宮廷內的全部“福”字,都是採用懸掛的方式,而非民間用漿糊貼上的辦法。這樣既乾淨簡便,還能重複使用,可謂環保節約。

鄭板橋賞聯扶貧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年少時家道中落,歲月艱辛,自幼勤奮讀書,乾隆元年(1736年)中進士,步入仕途。乾隆十一年(1746年),鄭板橋由範縣調任濰縣縣令。上任伊始,正值大旱之年,由於連年受災歉收,百姓飢寒交迫,流離失所。鄭板橋大興工役,以工代賑,招募遠近受災的饑民,修築房舍,開鑿河渠;勸說城鄉富裕大戶人家,開啟糧倉,開設粥棚,饑民得以輪流飲食;對囤積居奇的糧商全部查封,責令他們平價出售糧食;遇有訴訟案件,則維護窮弱的利益而抑制富商。透過鄭板橋積極開展的抗災救災,百姓得以存活下來,很多外出逃荒的災民也都陸續回鄉開展生產自救。

不覺年關已到,老百姓大多籌備年貨,張燈結綵過大年。因為鄭板橋是書法家,所以在除夕之夜僅帶一名隨從微服私訪。百姓門戶上都是上午剛貼上的春聯,各種字型都有,琳琅滿目。或龍飛鳳舞、筆走龍蛇,或蠶頭燕尾、古拙典雅,或飄鸞泊鳳、矯若驚龍……鄭板橋邊走邊看,不由讚歎濰縣文化底蘊深厚,藏龍臥虎。當他走到一背街小巷時,發現一戶人家的門上貼著一副特殊的春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而且用的是藍紙,字如春蚓秋蛇。鄭板橋看了後,立即帶上隨從趕回縣衙住所,扛上一袋麵粉,拎著一包衣服和一大塊豬肉又返回到這戶人家。敲開門後,一個衣不遮體、面黃肌瘦的婦女迎了出來。鄭板橋放下東西,說道:“東西不多,暫緩飢寒,度過年關。”婦女見狀,連忙跪倒磕頭感謝道:“多謝青天大老爺,救了我們一家。”

在回來的路上,隨從百思不得其解,問道:“您怎麼知道這家貧窮過不了年呢?”鄭板橋解釋說“上聯‘二三四五’,單單缺少‘一’字,意思就是‘缺衣’;下聯‘六七八九’,又少了‘十’字,意思是‘少食’,所以我知道這家缺衣少食。橫批‘南北’,就是沒有‘東西’。這家春聯是用藍紙寫成,當地有個習俗,家中有人病故了,貼春聯不能用紅紙,要用藍紙。剛才出來的是個婦人,可知她家的男主人已不在了。春聯上的字寫得歪歪斜斜,看來家中無錢,供不起孩子讀書。”隨從聽了,恍然大悟。

【歷史知識】春聯的起源是什麼?春聯和桃符有什麼區別嗎?

作者 | 鄭學富

編輯 | 王菁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