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明朝最有才華的官員,為何被皇帝處死後,他的兒子卻被皇帝賜死了?

菜單

明朝最有才華的官員,為何被皇帝處死後,他的兒子卻被皇帝賜死了?

古時候每個朝代都會有個動亂時期,這個時候便有一個選擇追隨的問題,畢竟動亂就象徵著爭奪王位,跟錯人就是死亡,古時候也有這方面的語句,“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選一個良主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擇主時投奔的方式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過於主動則有獻媚的味道;如果讓新老闆主動招納,則甩不掉屈尊投降的名聲。那怎麼做最好呢?明代“三楊”中的楊榮,就給了一個很自然的解決方式。

明朝最有才華的官員,為何被皇帝處死後,他的兒子卻被皇帝賜死了?

楊榮是“三楊”成員之一

楊榮是建文二年的進士,中榜後按照規定自然是要進入翰林院做編修,說簡單點就是在翰林院接受崗前培訓,然後等到六部有職位空缺時,就前往補缺。但是在建文帝時期,朝廷掌權的人是以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為代表的書生(不通政務,只會埋頭讀死書、做學問的書呆子),所以那時楊榮空有一身本領,卻得不到重用。

但是後來隨著朱棣靖難勝利後,楊榮卻由翰林院編修一職,直接被選入內閣成為大學士。這可謂是鯉魚躍龍門的壯舉,雖然當時內閣閣臣級別不高,但是能進入內閣就說明本人是有兩把刷子的。而楊榮能進入內閣卻很簡單,他只對朱棣說了一句話:“先遏陵乎,先即位乎?”翻譯一下就是,陛下此次入京是先祭拜先帝陵墓呢,還是先入殿登基呢?

明朝最有才華的官員,為何被皇帝處死後,他的兒子卻被皇帝賜死了?

朱棣歷經磨難即將登基為帝

為何楊榮只說了這句話就能得到朱棣重用呢?是因為這句話提醒了朱棣,讓他避免了即將犯下的大錯。原來新皇在登基之前,按照規定先要祭拜先皇的陵墓,向天下表明自己得位之正,然後才能宣佈登基。而朱棣經過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進入了南京城,這時肯定會鬆懈下來,可一鬆懈就忘了正規程式,如果任由他直接進殿的話,那麼別人就會說他此次靖難只是為了奪得皇位而發動的造反,而不是所謂的以“清君側”之名,發起的正當戰爭。雖然兩者看起來都是一回事,但是能“遮羞”的話還是遮一遮比較好。

朱棣聽到這句話後,立刻意識到了自己險些釀成大錯,就接受了楊榮的提醒,同時對楊榮的第一印象也非常好。那為何說楊榮的這句話就是融入新老闆陣營的最自然方式呢?

明朝最有才華的官員,為何被皇帝處死後,他的兒子卻被皇帝賜死了?

楊榮幫助朱棣皇位合法化

首先楊榮是建文帝時期的遺臣,雖然在當時沒得到重用,但是傳統觀念之下,一臣不得侍二主的思想深深的融入了士大夫觀念中,當自己的現任老闆要垮臺時,不僅不能挽救他,反而急忙主動的投奔新老闆,這在當時是讓人所恥的,而楊榮做為聰明人自然不會這樣做。還有一種常見做法是,自己不主動投奔新老闆,而讓新老闆在“重新洗牌”時發現自己的才能,然後再重用自己。

但是當時楊榮只是一個翰林小官,在既不夠顯眼,也沒人推薦的情況下,想得到朱棣的重用是很難的。所以最後楊榮選擇了另一種方式,透過提醒朱棣的疏忽,自然而然的進入朱棣的法眼,讓朱棣深深的記住自己。這樣一來既沒有主動投誠,不會被人瞧不起(這一點詳見解縉投誠,雖然負有明朝第一才子的名聲,但是主動投誠朱棣之舉,卻成為了抹不掉的黑歷史);也不至於被人遺忘,得不到提拔重用。

明朝最有才華的官員,為何被皇帝處死後,他的兒子卻被皇帝賜死了?

楊榮很自然的融入進了朱棣陣營

這就是聰明人的做法,就如同拍馬屁一樣,在不動聲色之間,說的對方心裡舒舒服服,但是從頭到尾卻沒有說一句誇耀對方的語句和字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與楊榮相同的做法上,昔日三國的李孚投誠曹操之舉,也是異曲同工之妙。

當時曹操入主河北,打算對幾個城池實行“三光政策”,以震懾當地軍民。而此時前冀州從事李孚站出來說到:曹公當務之急是穩定城中人心,宜令河北新近投誠者進城宣示明教,申明軍紀,這樣百姓自安。曹操深以為然,立刻下令讓李孚去辦。就這樣,幾句話之間,李孚就從袁紹遺臣,變成了曹操穩定河北的得力幫手。

明朝最有才華的官員,為何被皇帝處死後,他的兒子卻被皇帝賜死了?

楊榮歷經四朝成一代名臣

從楊榮指出朱棣的疏忽和李孚為曹操提建議來看,兩人從第一眼看到新老闆起,都沒有說過一句類似於:罪臣願追隨您效犬馬之勞這樣的話。而朱棣和曹操也沒有說過:爾等可願意跟著我,為我效力這樣的話。但是楊榮和李孚卻從伊始就自然的成為新班子成員,最後都得到了重用。

當朱棣穩固政局之後,因為處理政務需要設定了內閣機構,楊榮因為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謀斷本領,順利進入內閣成為大學士,後來歷經四朝風光無限,一生也算是過得轟轟烈烈,足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