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蜀漢兩朝封疆大吏,一生精明強幹,為何卻被稱為蜀中良吏之名?

菜單

蜀漢兩朝封疆大吏,一生精明強幹,為何卻被稱為蜀中良吏之名?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漢末的南中地區,民族矛盾尖銳,衝突不斷,這種情況一致持續到三國時期。由於受到小說的影響,不少人都會覺得自從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後,南中地區的叛亂就平息了,其實這是個誤解。實際上這種叛亂直到蜀漢滅亡都沒有停止。這些叛亂沒有對蜀漢帝國造成嚴重影響,是因為當地官吏精明強幹,總能及時消滅或控制,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蜀漢兩朝封疆大吏,一生精明強幹,為何卻被稱為蜀中良吏之名?

本文要講的,就是蜀漢帝國的兩朝封疆大吏,對於南中地區的穩定起了巨大作用的蜀漢良吏,他的名字,叫做李恢。

李恢,字德昂,益州建寧郡俞元縣人氏,早年便出任建寧郡督郵一職,其家族成員更是遍佈南中,是當地的豪族之一。李恢有姑父名叫爨習,是建伶縣令,因觸犯法律受到處罰,李恢也因此差點被免官。不過,當時的建寧太守董和考慮過李恢家族在南中地區的巨大影響力,因此向當時的益州牧劉璋求情,這才保住了李恢的職位。

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的益州爭奪戰爆發。此時李恢恰巧被推薦等到成都任職,途中聽說劉備南下的訊息,便料定劉璋必敗,於是來到綿竹拜見劉備,從此成為了益州本地勢力首批效忠劉備的代表人物之一。

蜀漢兩朝封疆大吏,一生精明強幹,為何卻被稱為蜀中良吏之名?

劉備奪取益州,李恢是立了功的。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佔領雒城,兵鋒直指成都。此時在漢中張魯手下鬱郁不得志的馬超寫信給劉備,要求歸順,劉備便派李恢前往漢中地區。李恢不辱使命,並加快了馬超投奔劉備的進度。不久後馬超出現在成都城下,劉璋一見馬超,鬥志全無,不久便開城投降。

蜀漢兩朝封疆大吏,一生精明強幹,為何卻被稱為蜀中良吏之名?

劉備奪取益州後,李恢獲得重用,先後擔任過功曹書佐、主簿、益州別駕從事等職。劉備稱帝后,為了穩定南中局勢,劉備有晉升李恢為庲降都督,遙領交州刺史,成為蜀漢帝國的封疆大吏。

蜀漢兩朝封疆大吏,一生精明強幹,為何卻被稱為蜀中良吏之名?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主政,發動了南中之戰,李恢作為大軍的中路,經歷艱險,為南征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戰後被封為漢興亭侯,拜為安漢將軍。

諸葛亮結束南中之戰回到成都,積極籌劃北伐之戰。此時,南中地區的叛亂再起。作為蜀漢帝國在南中地區的最高長官,李恢統兵平叛,逐步穩定了南中局勢,並從當地徵收物資,不僅為蜀漢帝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為諸葛亮北伐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內部環境。可惜的是,李恢於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病逝。

蜀漢兩朝封疆大吏,一生精明強幹,為何卻被稱為蜀中良吏之名?

作為劉備、劉禪時期的兩朝元老,李恢為蜀漢帝國的建立和穩定都作為了巨大貢獻。不過,目前在成都武侯祠的二十八名蜀漢文武大臣的雕像中,卻偏偏沒有李恢,這倒令人非常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