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祭孔是每個皇帝都要做的一件事,為何孔子的儒學和治國理念相關

菜單

古代祭孔是每個皇帝都要做的一件事,為何孔子的儒學和治國理念相關

瞭解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古代皇帝有一個習俗叫做“封禪”,一個皇帝如果將國家治理的很好,經濟繁榮昌盛,政治安穩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並且得到了公認,那麼他就有資格“封禪”了,也就是向上天證明自己的豐功偉績。正因為這樣,也只有個別明君才能享受到這個儀式。在古代,還有另一個儀式和“封禪”一樣重要,那就是“祭孔”。不過和封禪不同的是,祭孔是每個歷代皇帝都要做的一件事。因為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治國理念息息相關。可以說,孔子的儒學就是歷代皇帝的指路燈。

古代祭孔是每個皇帝都要做的一件事,為何孔子的儒學和治國理念相關

除了元朝在蒙古族的統治下,沒有進行過“祭孔”一事,其它朝代的皇帝,幾乎都要祭孔。清朝第一個舉行“祭孔”儀式的皇帝就是康熙,我們都知道,起初統治清朝的是滿族,作為一個關外民族,統治了中原後,對漢人自然要進行打壓。許多高壓政策都是為了漢人專門定製,最著名就是大清朝的辮子了,所有的男人都要留“金錢鼠尾”髮型,當時還流傳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說法。就是這樣致力於打壓漢人的民族,卻依然沒有放棄“祭孔”,可見孔子思想在整個中華都是極具影響力的。

古代祭孔是每個皇帝都要做的一件事,為何孔子的儒學和治國理念相關

當時的康熙也算是一代明君,為了籠絡人心,尤其是最重視儒學的讀書人的心,在上臺不久後,康熙便將“祭孔”一事提上了日程。當時的祀禮規格為上祀、奠帛、祝文、三獻、行三拜九叩大禮,所以流程還是非常多的。康熙二十三年,一大波宮廷隊伍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山東曲阜,舉辦祭孔活動。康熙按照流程,先是聽孔尚任講了一番儒家著作《大學》,之後便開始獻祭禮,行跪禮。到了跪拜流程,康熙來到目前,掃了一眼墓碑上的字之後,突然面露難色,接著便藉口說身體不適,要休息一下。

古代祭孔是每個皇帝都要做的一件事,為何孔子的儒學和治國理念相關

旁邊的大臣孔尚任看出了皇上的為難,他感到好奇,便仔細看了一下墓碑上面的文字,突然明白為什麼康熙不想跪拜了,原來墓上寫著“大成至聖文宣王”。康熙皇帝本來就是這個朝代的“王”,哪有“王”給“王”下跪的道理?於是機智的孔尚任找來一塊布,將墓碑上的“王”字蓋了去,然後告訴康熙,休息的差不多了,該行禮了。康熙十分不情願的走到墓碑前,一看才發現“王”字被蓋住了,當即就行完了跪禮。後來孔尚任因為他的聰明才智更加受到康熙重用,還被升為國子監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