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藥王孫思邈享壽141歲,醫者仁心,為何死前卻要弟子毀掉一方劑?

菜單

藥王孫思邈享壽141歲,醫者仁心,為何死前卻要弟子毀掉一方劑?

中醫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一門對疾病、藥理、病理研究的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誕生於原始社會,在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便已經基本形成。

歷朝歷代的醫學典籍更是不勝列舉,從《黃帝內經》到《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延傳幾千載,也都透過醫者發揮著濟世救人的重要作用。獨特的人體認知,由表及裡的治療手段也讓它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也一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院士的成果青蒿素,也是從中醫理論方劑中吸取的經驗,在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更是將中醫列入全球 影響力醫學綱要。

藥王孫思邈享壽141歲,醫者仁心,為何死前卻要弟子毀掉一方劑?

至於代表人物,那更是名人輩出,如發掘病因於初起的神醫扁鵲,為關羽刮骨療傷的華佗,為尋醫問藥羈旅幾十載的李時珍等等。

而中醫也正是在這些古代醫家的不斷完善與針砭之下得以長久發展。其中藥王孫思邈便是代表性人物。

公元541年,孫思邈出生。而出身貧寒的農民家庭的他,自幼便遭遇“風冷”,身患疾病多次就醫,也導致家庭開支困難,這也為他立志於醫,打下了基礎。

藥王孫思邈享壽141歲,醫者仁心,為何死前卻要弟子毀掉一方劑?

而天資聰穎,又加之有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也是史上最牛岳父人物)的賞識器重,他的藝術也突飛猛進,親戚鄰里有患病者,多為其所救治。與當時眾多文人書生希冀以做官出仕不同,他並不醉心於功名利祿,反倒是一心撲在醫學之上。面對楊堅的召見,他依舊固辭不受。而生在南北朝的亂世,動盪不安,更是需要醫者仁心,來為羈縻亂世中的百姓醫療。在隱居太白山期間,他更是精心研讀古代醫書,收集民間藥房,為人治病,也正是在醫療之中累積了經驗,為他 編纂《千金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藥王孫思邈享壽141歲,醫者仁心,為何死前卻要弟子毀掉一方劑?

與我們電視劇所見的醫者不同,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也正是這種不分貴賤,人命最重的醫德,更是讓他門徒廣聚,而對於疾病 的診療之上,他更是重視預防,提出防治結合的主張,在針灸上孫思邈也有《明堂針灸圖》傳世,而且他還是我們最早記載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配方的作者。

而也正是他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品德也讓關於他的軼事典故眾多,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懷胎十月卻不能分娩,正是孫思邈以懸絲診脈之法(男女授受不親),為她診療,並以針灸之法,針到病除,長孫皇后果然分娩,面對唐太宗的重賞,孫思邈卻堅辭不受,高風亮節可以一二。

藥王孫思邈享壽141歲,醫者仁心,為何死前卻要弟子毀掉一方劑?

或許也正是這種高尚的品德,高超的醫術讓孫思邈,壽元頗長,直到永淳元年,才駕鶴仙逝,享年141歲。

但是卻有一件事情,卻令人匪夷所思,就在他去世前,卻命令弟子將一個方劑毀掉——“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這又是為什麼呢?莫不是我們說的“老糊塗”了?

藥王孫思邈享壽141歲,醫者仁心,為何死前卻要弟子毀掉一方劑?

其實,不然。這一方劑便是五石散,而藥方更是載於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葛洪的《抱朴子》等書,興盛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方劑中使用了“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等物質,而至於效果一如何晏所說,服五石散,可以“神明開朗”。但是這種神明開朗,實則是一種中毒狀態,其中的白礬等物質含有有毒物質砷(可提煉砒霜),歷代因為服用而死者,更是不計其數,一如裴秀、司馬丕、拓跋珪等。

而作為濟世救人的醫者,孫思邈秉持的更是渡人而非毒人,由此也才深以為惡,讓弟子“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也不由得讓後人欽佩他對醫學的嚴謹。

參考資料:《晉書》

《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