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無賴”的劉邦為何卻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這幾點原因,不可忽視

菜單

“無賴”的劉邦為何卻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這幾點原因,不可忽視

在司馬遷的《史記》之《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張耳陳餘列傳》之中的劉邦“無賴本色”盡顯,他喝酒不給錢、赴宴不帶禮物還誇下海口,還有將兒女踢下馬車等等劣跡,但就是這樣的劉邦卻在歷時四年多的楚漢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一代戰神項羽就此隕落,“無賴氣質”的劉邦卻登上了帝位,成就了大漢四百年王朝。而回顧劉邦、項羽的一生,人們往往都會感嘆於項羽的不幸,同時也在疑惑一個無賴為何能登上至高寶座?無論是戰力戰術,還是人格魅力,項羽都要強劉邦太多,但是他最終還是失敗了,劉邦反而勝利了,這又是為何呢?

“無賴”的劉邦為何卻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這幾點原因,不可忽視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善用智者得天下。劉邦平定天下時曾說過,運籌帷幄之內,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鎮國撫民,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連百萬之師,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位就是漢初三傑,都是有著大智大勇的超世之才;而且除了他們還有樊噲,曹參,盧綰等這樣勇猛的武將,是他們一道將劉邦扶上了皇位。而且我們也能感受到劉邦雖然平時對他們責罵有加,但是在關鍵時刻對他們還是非常的信任的,他敢於將大將軍的職位給那時的無名小卒韓信,他敢於承認比自己優秀的人。而反觀項羽手底下並不是沒有人才,范增就是一位絕世鬼才,但是劉邦的一個小小的離間計就讓項羽失去了這個重要臂助。

“無賴”的劉邦為何卻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這幾點原因,不可忽視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縱觀歷史上與民心背道相馳的領導者都不會活得長久,反而順應民心的人會奪取天下,劉邦就深諳其中的道理。入咸陽城時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處死,傷人者抵罪,盜竊者判罪。從而籠絡了一大批的民心,人們清楚地知道這就是明君,這就是仁君,所以都極力地擁護他。而項羽呢?為了洩一時之憤,軍隊進入咸陽城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阿房宮一把大火燒為灰燼,百姓無不惶恐,人們擔心這樣的人當上皇帝跟秦始皇又有何分別?當項羽兵敗的時候,問一個老伯路時,他被故意的引到沼澤,限制了行動,從而被劉邦的隊伍追上。這個事例也說明了人心得失的重要性。

“無賴”的劉邦為何卻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這幾點原因,不可忽視

性格隱忍,能屈能伸的務實。也許是環境和教育的因素,劉邦從小就如司馬遷描繪之中無二,是一個十足的地痞無賴,臉皮更是比常人要厚,一兩次失敗根本打不垮他,只要是能活命幹什麼都行。在鴻門宴上他能卑躬屈膝,極力地吹捧項羽而把自己貶得一無是處,從而讓項羽對他放下了戒心,而沒有殺他。兵敗的時候丟盔棄甲,為了自己逃命更快把自己的親生兒子踹下馬車。有的時候身邊不過才幾十人,為了逃避追捕躲到深山老林裡,但是哪一次的失敗他都能東山再起。也正是性格上的“無賴”或者說隱忍、務實讓他能夠越挫越強,反觀項羽只是一次的失敗就感嘆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

“無賴”的劉邦為何卻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這幾點原因,不可忽視

野心龐大,志在天下。劉邦雖然是一個泥腿子出身,但是他卻有非常龐大的野心,那就是奪取天下,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所以一直在謀劃,即便到了蜀中那片不毛之地,也沒有改變初心,永遠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當韓信向他要齊王之位時,儘管他非常不願意給,但是最終還是同意封韓信為齊王,因為他知道他的目標是天下,如果韓信不幫他打敗項羽一切皆是妄談。而項羽卻遠遠沒有劉邦那麼遠大的抱負。秦國滅亡後項羽無論是威望還是兵力都是最強大的,完全可以稱帝,可是他卻主張分封天下,自己當個徒有虛名的西楚霸王,天下大勢還未定就想著衣錦還鄉,榮歸故里。這樣的人怎麼可能鬥過野心勃勃的劉邦呢?

劉邦的成功並非偶然,而項羽的失敗則是必然。英雄也許真的不適合當皇帝,反而圓滑的“無賴”到很適合治理天下,劉邦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