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貝南青銅器“世紀迴歸”幕後:一波清算殖民主義的文化運動?

菜單

貝南青銅器“世紀迴歸”幕後:一波清算殖民主義的文化運動?

125年前,一個古老的西非國家失去了自己幾乎全部的珍寶,也失去了獨立。

1897年2月,英國軍隊攻破貝南王國

(位於如今的奈及利亞境內)

的王宮,擄走了大量古代珍寶,其中包括上千件精美而富有特色的青銅器,總數則超過一萬件。

英軍將這批搶來的藝術品交給英國外交部,其中一部分被放入大英博物館,其餘的則“分配”給其他多家英國的博物館,如布里斯托博物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博物館,以及霍尼曼博物館等。還有不少貝南文物遠流至紐西蘭、美國和日本等國。如今,這些文物分佈在全世界160多家博物館中,其中以歐洲的博物館為主。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奈及利亞一再呼籲英國返還當年從貝南掠走的文物。在全球範圍內,貝南的青銅器與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大理石雕,也一直是最受人們關注的兩大國際流失文物案例。

目前看來,持續不斷的呼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迴應——以上提到的部分博物館,已經從2020年開始,陸續返還了各自的部分館藏文物給奈及利亞,包括一批黃銅飾板、若干件青銅雕塑等。

雖然與一個多世紀前被掠走的成千上萬件文物相比,迴歸故土的文物依然寥寥無幾,但它顯示出一個積極的訊號:全球範圍內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清算,和即使收效甚微也不屈不撓的努力。

縱觀歐洲各大博物館中大批來自非洲與亞洲的文物,很自然會讓人聯想:還有多少可以、應該被送回文物來源國?貝南青銅器的陸續回國,是一個富有深意的開始?還是一次無關全域性的偶發?

貝南青銅器“世紀迴歸”幕後:一波清算殖民主義的文化運動?

今年被歸還給奈及利亞的貝南青銅器

貝南國寶的失落與迴歸

擄掠如山倒 歸還如抽絲

2022年2月,距離1897年那場血腥劫掠過去整整125年後,兩件珍貴的貝南青銅雕塑從英國回到了它們的故鄉奈及利亞。

它們是一尊精美的青銅雞和一尊青銅國王頭像,此前一直被收藏在英國的阿伯丁大學和劍橋大學耶穌學院。

劍橋大學耶穌學院1930年起就將這隻青銅公雞放置在學院的大禮堂中,稱其為“皇家祖傳傳家寶”。在劍橋學生要求歸還文物的呼聲下,2016年,學院將這隻青銅公雞從大禮堂內撤出,並承諾討論它的去向,最終決定還給奈及利亞。

貝南青銅器“世紀迴歸”幕後:一波清算殖民主義的文化運動?

貝南青銅雞

2021年11月,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尼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撤下了21件原本正常展出的貝南青銅器。館藏資料顯示:該館共有38件貝南文物,其中一半已經確認是來自1897年英國殖民者的劫掠,其餘的仍在進一步確認中。

“我們將全力兌現劫掠文物的迴歸。”館長布萊肯伯格表示。

2021年10月,德國與奈及利亞簽署了一份備忘錄,將正式歸還現藏於德國各大博物館的超過1100件貝南文物的工作提上日程,初步計劃也是在今年啟動第一批文物的歸還,但目前還未見有相關實際工作的報道。

2021年6月,著名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也宣佈將歸還3件貝南銅器——兩件宮殿黃銅飾板和一件青銅人頭像——3件文物都來自私人藏家的捐贈。

貝南青銅器“世紀迴歸”幕後:一波清算殖民主義的文化運動?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貝南銅牌雕飾

最早做出姿態的是法國:早在2018年3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曾委託專家學者們起草一份關於歸還被法國掠走的非洲文化遺產的建議報告。2021年11月,26件貝南文物從法國回到了它們的故鄉。

據法新社報道,撰寫法方報告的兩名學者還不忘特別提及:大英博物館收藏了約900件貝南青銅器,卻在歸還文物方面遲遲不肯響應,就像“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

在巴黎,還有一座名氣無法與盧浮宮或大英博物館媲美、但同樣收藏有大量劫掠自非洲的藝術精品的博物館——蓋·布朗利博物館。它於2006年落成,以展示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等歐洲以外地區原始藝術為主。

由於這座博物館是在當時任法國總統的雅克·希拉剋大力倡導下落成的,因此後來更名為“蓋·布朗利-雅克·希拉剋博物館”,館內藏有超過7萬件來自非洲的藝術品。

貝南青銅器“世紀迴歸”幕後:一波清算殖民主義的文化運動?

貝南銅頭像

據統計,90%以上值得收藏的非洲藝術品,都散落在歐洲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以及私人藏家手中。

關於貝南文物的最新訊息,是本月初

(8月8日)

倫敦的霍尼曼博物館正式宣佈將歸還72件貝南文物,其中包括精美的青銅人像、青銅雞、雕花槳板、草編籃和團扇等。

但館方並未提供有關這些文物具體何時迴歸的詳細時間表,而是表示在將其所有權歸還奈及利亞後,奈及利亞也同意其中部分文物可繼續以“租借”的形式留在霍尼曼博物館,以供展示與研究。

奈及利亞正在努力恢復其所剩無幾的文物館藏,德國已承諾將在昔日的貝南王宮附近建造一座新的博物館——埃多西非藝術博物館,用以收藏貝南的文物,預計將於2025年在貝南市開放。

著名的埃爾金大理石雕之爭

詩人拜倫將憤怒寫入名篇

在過去的十年裡,要求遣返文物——尤其是來自非洲的文物——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一呼聲長期存在,對相關問題的思考也良久且多。

埃及著名考古學家扎西·哈瓦斯,多年來一直孜孜不倦地呼籲: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著名的羅塞塔石碑給埃及。這一舉世聞名的重要文物,200多年前由拿破崙手下的軍官在挖掘工事時發現,後來落入英國手中,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2004年3月26~27日,惠特尼·R·哈里斯全球法律研究所主辦的第四屆年度學術研討會,主題為“帝國主義、藝術與文物返還”。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長詹姆斯·庫諾、土耳其首任文化部長塔拉特·哈爾曼以及來自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等高校的頂級業內專家們參加了此次會議。

貝南青銅器“世紀迴歸”幕後:一波清算殖民主義的文化運動?

《帝國主義、藝術與文物返還》

專家們深入研究會議主題並發表的論文最後集結成同名著作,中文版2011年由譯文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為該書撰寫了中文版序。

“這是一張很長的清單……類似的例子數以千計。盧浮宮和法國其他博物館裡充斥著拿破崙軍隊在北方和義大利行動中掠獲的繪畫和雕刻品,以及數量巨大的古代藏品……”斯坦福法學教授約翰·亨利·梅里曼在書中寫道。

其中,“埃爾金大理石雕”是最著名的例子。這些精美的石雕原本位於希臘舉世聞名的古蹟帕特農神廟中。19世紀初,時任英國駐奧斯曼帝國

(希臘20世紀初的的宗主國)

大使的英國貴族埃爾金勳爵,以搶救和保護神廟為藉口,獲得了奧斯曼政府的特許——“拿走任何帶有銘刻或雕像的石頭”。

隨後十年間,埃爾金不遺餘力地拆走了帕特農神廟大量精美的大理石雕,運回英國。

貝南青銅器“世紀迴歸”幕後:一波清算殖民主義的文化運動?

帕特農神廟 圖據IC

一生熱愛希臘並投身希臘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詩人拜倫,得知埃爾金的做法後憤怒不已,其在經典長詩《恰爾德·哈羅德》中痛陳:

“……你的牆壁被毀損,破碎的神龕被帶走

而這雙不列顛的手,本來的責任是守護這些再不能修復的遺產

我詛咒它們被帶離故土的時刻……”

這批精美的古希臘大理石雕,自此成為大英博物館最著名也最富爭議的藝術陳列,而英國與希臘,從官方到民間,為此已爭吵多年,目前看來,英國暫沒有歸還這批大理石雕的意願。

有專家們提到財產法的一個通用原則:如果法律發生了變化,之前的合法交易仍然合法。而直到20世紀,侵略性的藝術掠奪仍然不違反國際法。

還有博物館方面專家特地提到了“文物分成”這一過去曾流行的做法——外國考古隊和文物來源國分配發掘出土的文物。“在國際考古界,文物分成曾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做法,也是歐美博物館獲得藏品的重要方式。”但自20世紀中葉以來,文物分成的做法走向衰落,背後原因一目瞭然:文物大國紛紛出臺法律,嚴格限制本國的出土文物離境。

部分專家為此呼籲重新實施文物分成的做法,理由是“限制正當交易只會滋生非法交易。非法交易只會刺激人們去掠奪和破壞考古證據。”

事實上,任何理性的關於合理處置藝術品或其他文物的討論,都必然涉及競爭性原則的取捨。從人性上講,相關各方都更傾向於強調自己青睞的原則的重要性,並在解釋時有所偏袒。

正如人類學家、法律學者麥克勞克林所言:“文物的返還過程不得不遭受關於文化、歷史以及所有權的種種迥然不同的理解方式所帶來的影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出發點。

文物大規模流失已成歷史

返還應依法辦事 而非惟依感情

就在這個8月,先後有兩撥文物從美國回到了其來源國:

8月8日,30件來自柬埔寨的文物被送回,因為它們來自一個已經去世的文物商人之手,而那個文物商人當年拿到這批柬埔寨文物的手段被確認是非法的。

8月11日,洛杉磯著名的蓋蒂博物館決定把一組俄耳甫斯雕塑歸還給義大利,因為得知這組雕塑源於非法挖掘與走私出口。

知名當代藝術家、古代美術收藏家侯拙吾是位資深的博物館迷,他的微博“@盾乙”因經常分享古代文化藝術美圖和相關知識而深受文博愛好者們的喜愛。

侯拙吾認為,文明進步、文物保護都有階段性,包含複雜的歷史因素,除了貝南這樣比較著名的被劫掠歷史之外,許多國家文物的流失與該國當時、當局的政策有關。“基本上現行的國際法則,對於明確歸於偷盜、走私的不合法文物,都已經在執行追繳退還的原則。”

在侯拙吾心目中,大型綜合性的博物館為那些無法親自去當地感受欣賞異域文化與文明的普通大眾提供了一個呈現、展示、傳播的作用。

貝南青銅器“世紀迴歸”幕後:一波清算殖民主義的文化運動?

貝南象牙面具

建於1966年的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有來自中國、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藝術珍品15000多件,其中來自中國的古代文物是館藏重點:瓷器、玉器和青銅器有3000多件,也是海外館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館內的中國藏品主要來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藏家捐贈,藏家們的藏品則主要購自美國的古董行。

無獨有偶,就在不久前,該博物館返還給了泰國兩件古代寺廟建築構件,但原因與文物劫掠或走私均無關係,而是出於謹慎考慮——“這兩件文物的收藏年代較近,大概在上世紀80年代,也是由藏家捐贈給我館的。”許傑說。

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透過國際公約

(編者注:《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

,規定1970年之後進入他國的古代文物,必須要有文物原在國政府授予的出口許可。

“因此,對於全世界的博物館來說,1970年可視為一道主要的分水嶺。”許傑說。“自上世紀中葉之後,隨著時代發展和大勢所趨,諸如18、19世紀大量文物從文明古國如希臘、埃及、土耳其和中國等大規模流出的情況,可以說基本終結了。”

對於近兩年來人們對貝南青銅器迴歸的關注,許傑認為,這是多年來各界,包括政府共同努力、清算殖民主義的結果,自然而然形成了一股大勢。“文化遺產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本地或海外的收藏、展示都有意義。在海外,可以起到宣介民族文化藝術的作用。但一定要合法。”他說,“包括訴求遣返,必須要有可靠證據,依法辦事,而不是惟依感情。”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實習生 吳依璠

編輯 段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