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王朔新書或面臨讀者“斷代”:一代人誇上天,一代人頗茫然

菜單

王朔新書或面臨讀者“斷代”:一代人誇上天,一代人頗茫然

王朔寫了十四年的《起初·紀年》出版了。出版方曝出的首印數是20萬冊,並稱已加印好幾次。有這個銷量並不讓人意外,王朔讀者的基本盤有那麼多,而且這是時隔多年的一本作品。

王朔新書或面臨讀者“斷代”:一代人誇上天,一代人頗茫然

但是,和王朔上一次“復出”時推出的《我的千歲寒》引起現象級報道和討論相比,這次報道的媒體寥寥,討論也顯得冷清,找不到一條轉、評、贊過千的微博,更不要說上熱搜了。

王朔新書或面臨讀者“斷代”:一代人誇上天,一代人頗茫然

王朔新書官宣之前,紅星新聞按照以前王朔出書的“報道規格”,提前發了訊息,這兩條全網最早披露王朔新書的稿子,應者寥寥。根據觀察,60後和70後是主力,他們激動而亢奮的樣子,彷彿精神內耗得到了治癒,但卻有00後留言:“王朔是誰?”

新書預售第二天,和菜頭寫了篇文章,其中說:“作家王朔出了一本新書,叫《起初·紀年》。在60後、70後那裡引起了一些騷動,之後的世代都很冷靜,估計是不熟……有代溝。”

王朔新書或面臨讀者“斷代”:一代人誇上天,一代人頗茫然

出版方對此並不認可,新經典的編輯表示,“在短平快的文字收穫最大傳播率的當下,王朔寫就這樣一部極為罕見的小說,在拒絕了一切的普通平常之外,似乎也在拒絕年輕一代的新讀者……但周邊的年輕同事對這本書興趣滿滿。”

按照出版方的表述,這是一部“將中國當代小說推向新高度”的作品。這種定義,並不是拒絕年輕人,資訊時代,有思想與見解的年輕人並不輸於以往。

王朔新書或面臨讀者“斷代”:一代人誇上天,一代人頗茫然

但從網路上已有的評論來看,已有冰火兩重天之勢:一方是以史航、止庵、馬東等上一代名家熱情似火的力薦,他們把薦書影片、讀後感、網友互動玩了個遍,沒有一樣落下,炒得熱氣騰騰;另一方是20歲出頭年青一代,沒有前者的情感濾鏡,對《起初·紀年》的評價顯得更具批判性,比如王朔“碎嘴子”造成的“廢話連篇”,而對王朔的“解構”“痞子”等,他們也提不起太多興趣,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玩這個玩得更瘋狂。

王朔新書或面臨讀者“斷代”:一代人誇上天,一代人頗茫然

王朔寫作文字的“碎”,來源於他本身就是“用口寫作”——這是一個十分具有“王朔味”的寫作小癖好,必須邊讀邊寫。所以,第一個爆出“王朔出新書”訊息的作家馬東,分享近日讀書心得時,對“王朔書”的讀法做出解釋說明:“《起初·紀年》是王朔用嘴寫成的小說,所以也得用嘴來看,必須出聲念。默讀,不靈。 ”

這樣的寫作方式被部分網友評論為“語言冗雜”。比如,《起初·紀年》文章敘事“我說”“誰說”口語詞彙高頻使用,讀的時候眼前彷彿出現一位中年男人坐在面前喝著小酒侃大山;再來還有和魯迅家門口的兩棵棗樹如出一轍的“我說三個月,從長安到雁門,這是快呢還是快呢?”以及諸如“我漢鄉下不識字的人也是這麼數日子,今天出門倒黴,今天出門不倒黴,把倒黴事兒挨著過一遍就一年了”等等車軲轆話。讓初讀王朔的讀者不太適應。

王朔新書或面臨讀者“斷代”:一代人誇上天,一代人頗茫然

王朔新書轉、評、贊最高的一條微博,這個資料距離上熱搜還有很長的距離

當然,“用口寫作”只是一種文風,對於老讀者來說,他用詞犀利,文風隨性,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的“痞子文學”是“反抗權威”的符號。但對於的年青一代,這已經不新鮮了,他們對上一代人的這些誇讚感到茫然。一位比較文學專業的學生評價王朔是一個“過了人生的巔峰期,開始被世人遺忘的作家”,他說,“王朔依靠了‘痞子’這一外表,打破了幾千年來知識分子高大上的面目,但王朔表面是痞子,骨子裡是精英,等到真正的痞子展現,人們就迅速對假痞子、真精英的王朔進行了拋棄。”

截止目前,距離《起初·紀年》已經過去了6天。也許是這本706頁的書實在是太厚,很多讀者還沒讀完,導致書評數量與當初預售時的火熱形成了鮮明對比:豆瓣書評僅4條;短評僅52條,有趣的是,其中50條都是類似於“沒看,先把評分預訂”“果斷下單!”等跟王朔新書內容毫無關係的評價。

也許,對於部分人而言,王朔的《起初·紀年》代表著上個時代文學界的“王者歸來”,但要讓年輕一代對王朔從“陌生”變“熟悉”到“認可”,最終還是靠作品說話。

紅星新聞記者 曾琦 實習記者 毛渝川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王朔新書或面臨讀者“斷代”:一代人誇上天,一代人頗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