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菜單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1991年12月,蘇聯在內憂外患的激烈衝擊下宣告解體,美蘇對峙數十年的冷戰格局不復存在。對中國來說,蘇聯解體帶來的直接影響,不僅原本在北方高懸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一夜之間煙消雲散,並且在時隔30年後再一次得到了從外部獲得先進軍事技術提升軍事能力的天賜良機。從1992年開始,曾經可望而不可及的蘇-27重型戰鬥機、S-300遠端防空系統、米-171中型運輸直升機、“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先後進入我國,不僅成為海陸空三軍的核心裝備,而且隨之引進的核心技術,也成為國內相關領域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助力。讓人很意外的是,在為期20餘年的軍事裝備大規模進口階段,我國引進的裝備型號和種類雖然非常豐富,但唯獨沒有對陸軍至關重要的主戰坦克。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我國引進大量蘇制裝備,卻唯獨沒有引進主戰坦克

1956年,到訪中國的蘇聯代表團帶來了整套T-54A坦克的樣品和技術資料,隨後分別於1958年、1959年建成了617坦克製造廠以及616坦克發動機製造廠,並實現了成功仿製,這也就是在中國坦克發展史上最著名的59式坦克。這次仿製是中國坦克工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仿製其他國家的坦克。在59式出現之後不久,國際局勢在60年代初期驟變,我國無法再從蘇聯得到軍事方面的支援,迫不得已只能對59式坦克進行持續不斷地改進。由於59式的底子畢竟老舊,無論如何改進,59系列也越來越難以滿足軍方需求。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59式坦克是永遠的傳奇

第一次轉機出現在1969年。當時中蘇兩國在珍寶島發生軍事衝突,前方戰士經過浴血奮戰,帶回了一輛蘇軍完全版T-62主戰坦克,其效能遠超國產59式,並由此推動了國產坦克的創新發展。一方面,國內立足於完整版T-62的先進結構和部件,充分吸收了T-62的設計思路,推出了國產100毫米坦克滑膛炮、紅外夜視儀、鐳射測距儀、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等新裝備,並最終應用於國產69式坦克,成為80年代69式坦克大發展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國內也對蘇聯坦克高度領先的效能非常擔憂,除了吸收技術之外,還開啟了國產坦克的整體攻堅研發,也就是著名的“二。四”會戰。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陳列在軍事革命博物館的T-62

1969年12月,受珍寶島衝突的直接影響,裝甲兵會同五機部召集了大量國產坦克設計、研發單位,經過討論明確了發展120毫米新型坦克炮的決定。1970年2月4日,上級明確批准由裝甲兵領頭展開技術攻堅,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二。四”會戰。經過深入討論後,“二。四”會戰確定了13個會戰組,分別負責122中型坦克、132輕型坦克、212水陸坦克、532型裝甲車、120毫米坦克炮等專案。但最終由於種種限制,“二。四”會戰在1975年4月終止,所有坦克專案隨之告終。但專案中發展的302反坦克導彈(即日後的紅箭-8反坦克導彈)、微光夜視瞄準系統、自動裝彈機、大功率柴油發動機等裝備,卻都成為日後國產坦克發展的重要基礎。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意義非凡的紅箭-8反坦克導彈

至於第二次轉機,則是著名的羅馬尼亞T-72坦克事件。大概在70年代初期,羅馬尼亞從蘇聯獲得了大約兩個營編制的T-72坦克,我國一直希望與羅馬尼亞在T-72坦克訓練使用方面達成合作,但均遭到婉拒。到了70年代末期,羅馬尼亞代表團來到中國參觀時,意外發現了我國的坦克表面材料等離子噴塗裝置,這是一種以離子電弧作為熱源,將陶瓷、合金、金屬等材料加熱到熔融或半熔融狀態,然後噴塗到工件上,用以增加坦克零部件表面耐腐蝕、耐高溫氧化、電絕緣效能的先進裝置。按照國內進行的相關試驗,使用等離子噴塗技術處理的坦克零部件,耐磨性可以提高2。1至8。3倍,最核心的坦克發動機部件,壽命可以延長50%以上。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T-72最新技術形態T-72B3

正是因為這項技術具備的先進特性,令羅馬尼亞方面動心,很快與我國達成協議,以一輛T-72交換兩臺等離子噴塗裝置。這項交易最終在1980年順利完成。許多資料認為,羅馬尼亞提供的是一輛出口型猴版T-72M,而交易後的等離子噴塗技術也是由羅馬尼亞自己使用,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從蘇聯解體後解密的資料來看,羅馬尼亞當時獲得的,並不是普通的T-72A出口款T-72M,而是從蘇聯軍隊中退役的特殊型號T-72 Ural。從技術上來說,T-72 Ural是蘇聯T-72系列最基礎的版本,甚至不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量產型坦克,實際上僅僅是一款蘇聯坦克廠家用來驗證T-72生產能力和基礎效能的驗證型號。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T-72 Ural是T-72系列最基礎的驗證型號

T-72 Ural在蘇聯軍隊中被稱為“烏拉(Ural)”,整體仍然使用勻質鋼裝甲,並沒有著名的複合裝甲,火控系統繼續使用合像式測距儀這種簡單裝備。最重要的是,雖然裝備了125毫米滑膛炮,但並不是大名鼎鼎的2A46型,而是膛壓較低、穿透力有限的2A26型,兩者編號只有一字之差,但效能卻有天壤之別。事實上,蘇聯僅僅生產了少量T-72 Ural進行驗證,就轉而生產經過全面改進的T-72A,其衍生的出口型T-72M雖然是著名的猴版,但實際綜合性能仍然明顯超過T-72 Ural。我國在獲得T-72 Ural後,當時並未意識到T-72不同型號之間的本質區別,從而對T-72A、T-72B的裝甲效能造成誤判,在冷戰結束後得到真正的T-72B時,甚至因此驚出一身冷汗。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在烏克蘭戰場上被擊毀的T-72B

至於說羅馬尼亞得到等離子噴塗技術,其實也存在諸多疑點。當時的T-72還屬於絕對的頂尖型號,哪怕是T-72 Ural也處於蘇聯的密切監管下,任何數量的變化都會引發蘇聯與羅馬尼亞之間的重大糾紛。很難想象羅馬尼亞僅僅為了一種難以仿製,對自身意義重要的等離子噴塗裝置,甘冒這麼大的風險。更何況當時堪稱無孔不入的克格勃,真的不會監控羅馬尼亞與中國之間的軍事交流嗎?因此,最合理的解釋是,羅馬尼亞使用T-72 Ural交易等離子噴塗裝置,實際上得到了蘇聯的許可,最終也是蘇聯真正得到並複製了等離子噴塗技術。而我國其實也心知肚明,只不過雙方各取所需,透過羅馬尼亞來完成而已。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伊拉克軍隊裝備的T-72M

當然,我們得到T-72Ural並非沒有獲益,這是國內首次獲得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即使它僅僅是技術驗證型號,但對於當時仍以數千輛59改進型號為主力的我國陸軍而言,仍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技術引領作用。在收到拆成散件的T-72Ural之後,有關機構花費數月時間將其重新拼裝起來,並命名為64式坦克。當時許多人認為,基於64式坦克優秀的效能,國內完全可以在其基礎上進行仿製,以迅速提升國產坦克發展水平。不過,這條看起來最簡單、效果也很顯著的路線最終並沒有被採納。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組裝後的64式坦克接受視察

現在分析起來,我國當時沒有仿製T-72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受國內整體技術水平制約,仿製T-72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隨著國際局勢變化,我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開始升溫,並隨之獲得了大量西方先進坦克設計理念,對於直接仿製T-72缺乏足夠的興趣。最後,T-72作為滿足蘇聯陸軍裝備思想的主戰裝備,並不能完全適應我國陸軍的裝備體系。因此,最終國內並沒有仿製T-72,而是在其基礎上充分吸收先進設計經驗,並融入到國產坦克發展思路之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國產125毫米坦克滑膛炮。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裝備國產125毫米坦克滑膛炮的早期型99式坦克

在早期獲得2A26型125毫米坦克滑膛炮後,一向重視坦克火力的國產坦克,就對這款大口徑火炮非常感興趣,之後又從英國獲得了部分技術,最終堅定了發展國產先進125毫米坦克滑膛炮的信心。按照祝總師接受採訪時的說法,在發展國產125毫米坦克滑膛炮時,國內是從炮鋼、工藝、火藥、裝藥結構、彈芯材料等幾乎所有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進,又立足於之前發展國產120毫米坦克滑膛炮的經驗,才取得了成功,如今已成為國產主戰坦克的標配。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99A將國產125毫米坦克滑膛炮效能發揮到極致

此外,在蘇聯解體之後的1993年,俄羅斯國防部曾在北京昌平舉行了一場陸軍主戰裝備實物展覽會,包括T-80U主戰坦克、2S19自行火炮、“道爾”防空導彈等裝備紛紛亮相,期間還拍下了我國軍方高階將領參觀T-80U圖片的著名圖片。但讓俄羅斯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展覽結束後,我國雖然先後採購了“道爾”近程防空導彈、2S19自行火炮火控系統等多種裝備,但最受關注的T-80U卻沒有獲得任何訂單。事實上,在從1991年到2021年的30年中,我國與俄羅斯在軍事領域的合作涉及面非常廣泛,各兵種引進裝備及後期維護花費資金超過300億美元,但俄方長期推銷的T-80、T-90系列主戰坦克卻一輛也沒有購入。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這張著名圖片拍攝於北京昌平

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T-80、T-90作為滿足蘇聯陸軍快速向東歐突擊的主戰裝備,對機動、防護、可持續性的追求高於火力,畢竟當時蘇聯空軍裝備了大量空中力量滿足對地打擊需求,坦克部隊的行進速度需求顯然更高。而我國陸軍面臨的地理環境非常特殊,東、南方向直面大海,西方是高原和山脈,北方的裝甲叢集威脅也隨著蘇聯的解體而消失。這使得我國主戰坦克的發展,長期高度重視火力,其中最經典的一幕發生在21世紀初的巴基斯坦軍隊中。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T-80為滿足蘇聯陸軍裝備需求而設計

1995年,巴基斯坦鑑於印度軍隊開始裝備T-90主戰坦克的動作,發起招標購買一批主戰坦克,最終烏克蘭T-80UD和中國85III式主戰坦克成為最後的競爭者。在巴基斯坦進行實地測試時,85III式主戰坦克因為技術整合不佳,動力系統表現不好敗北,巴方最終以6。5億美元購買了320輛烏克蘭T-80UD主戰坦克。然而在交付後,T-80UD主炮的威力就讓已經習慣中式坦克火力的巴軍方感到不滿。鑑於烏克蘭方面並沒有升級T-80UD主炮的能力,因此,巴陸軍最終選擇將中國提供的穿甲彈整合到T-80UD之上,雖然因為尺寸的問題付出了不少代價,但最終還是支撐到了中巴聯合研發的VT-1主戰坦克量產,我國主戰坦克的火力突出地位可見一斑。

自大還是自信?海陸空300億美元外購裝備,為何未引進主戰坦克?

在巴基斯坦參加測試的85III式坦克

無論是T-80還是T-72,在中國第一次接觸時,都處於絕對的效能領先地位,但我國卻兩次放棄仿製/引進這些先進坦克。箇中原因,主要在於我們在國產坦克發展過程中,早已明確了總體技術發展路徑,而不會輕易被外來因素所影響。事實上,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才能從最初的99式坦克,一路改進衍生出效能異常出色的99A,並且還發展出全球獨具一格的15式輕型坦克。如今,受俄烏軍事衝突影響,歐美相繼開始研發新一代主戰坦克、輕型坦克,中國坦克工業終於可以在技術、實力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大展身手,繼續用自研技術和自主設計推出新一代坦克裝備,相信完全能夠與那些曾經的坦克搶手們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