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關羽斬顏良用的青龍偃月刀,像不像曹丕鑄造的龍鱗陌刀加了長柄?

菜單

關羽斬顏良用的青龍偃月刀,像不像曹丕鑄造的龍鱗陌刀加了長柄?

三國名將的成名兵器,首推呂布的方天畫戟,排名第二第三的,似乎就是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和張飛的丈八蛇矛。

這三件著名兵器,只有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註明了重量:

“玄德謝別二客

(蘇雙、張世平)

,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

張飛的長矛是一丈八尺還是一丈零八寸,這是不需要爭論的,一直活到漢獻帝建安年間的經學家、訓詁學家、交趾太守劉熙在《釋名·釋兵》中說得很清楚:

“矛長丈八尺曰矟(槊),馬上所使。”

關羽斬顏良用的青龍偃月刀,像不像曹丕鑄造的龍鱗陌刀加了長柄?

一丈八尺摺合現在的四米一四,而現在出土的秦代長矛,有的長達六七米,這說明張飛那杆四米多長的騎槍,在當時並不算超長兵器。

張飛的丈八長槊被說書藝人口口相傳以訛傳訛,就變成了“丈八長蛇”、“丈八蛇矛”,槍尖也變成了張開的蛇口——這種性質遇到板甲或鎖子甲、魚鱗甲,穿透力要打七八折,萬人敵張飛絕不會犯這樣的常識性錯誤。

劉備的雙股劍,應該就是漢軍制式斬馬劍,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就比較詭異了:漢末三國時期確實已經有了明光鎧和陌刀、龍鱗刀,但是重量似乎只有青龍偃月刀的一個零頭兒。

查閱《古今度量衡換算表》可知:東漢一尺約合二十三釐米,一斤約合二百二十四克,也就是差點不到四兩半。

關羽斬顏良用的青龍偃月刀,像不像曹丕鑄造的龍鱗陌刀加了長柄?

這樣算起來,關羽那把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放到現在,也就是三十六七斤,只要不是弱不禁風吃個桃兒好涼涼的小鮮肉,基本都能掄起來。

但是能掄起來不代表好用,古代打仗經常是夜以繼日,三四十斤的兵器掄上三五十下,就該腰痠手軟馬趴架了。

在《三國志平話》中,被呂布一方天畫戟砍斷手腕的武安國,長柄大錘也才五十斤,摺合成現在的重量,也就是二十多斤,刀比錘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據最新考古發現,漢末三國時期的巖畫和陶俑,證明當時已經有了軟馬鐙,馬上將軍是可以雙手抱著長矛突刺或掄起大刀砍人的。

雖然馬鐙解脫了兵將的雙手,但青龍偃月刀形制的長柄大刀好像在唐宋兩朝才開始流行,於是有人說關羽用來刺殺顏良的,應該是四米多長的馬槊,而不是比較笨重的長柄大刀。

關羽斬顏良用的青龍偃月刀,像不像曹丕鑄造的龍鱗陌刀加了長柄?

說關羽用槊不用刀,也沒有明確的史料為證,而且關羽刺顏良之後還“斬其首還”,這就不是長槊所能做到的了:混亂的戰場,每一秒都能決定生死,馬上突刺得手,放棄長槊跳下馬去拔出短刀斬首,提著首級再跨上馬背殺出重圍,這不合常理——在關羽下馬換刀的這幾秒中,顏良的警衛早就把他砍成七八段了。

關羽刺顏良是用槊還是用刀,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所以說他用刀突刺,也不是一點可能都沒有。他衝鋒陷陣打得袁軍“人馬辟易”,似乎也只有用大刀橫掃千軍能做到:古代的槍騎兵還不如過河的卒子——過河的卒子還能橫走,而槍騎兵只能排好陣型抱著長槍往前衝,根本就不能橫著掄,槍扎一點,刀掃一片,基本不可能左顧右盼。

古代的大將都喜歡自己打造兵器,這樣似乎用起來更順手,曹丕在《典論》中有明確記載:

“餘好擊劍,善以短乘長,故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其始成也。五色繞爐,巨橐自鼓,靈物彷彿飛鳥翔舞,以為三劍三刀三匕首。因姿定名,以銘其拊,惜乎不遇薛燭青萍也。其三劍,一曰飛景,長四尺二寸;二曰流採,長四尺二寸;三曰華鋌,色似彩虹,長四尺二寸。其三刀,一曰靈寶,長四尺二寸,文似靈龜;二曰含章,採似丹霞,長四尺四寸;三曰素質,長四尺三寸。”

關羽斬顏良用的青龍偃月刀,像不像曹丕鑄造的龍鱗陌刀加了長柄?

宋朝宰相們彙編給宋太宗趙光義看的史料總集《太平御覽》標註了這幾把刀的重量(依據也是曹丕的《典論》,可惜《典論》原文我們看不到了):靈寶刀重三斤六兩,素質刀重二斤九兩,

“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重二斤二兩,狀似龍文,名曰龍鱗刀。 ”

看到這裡,我們就會發現說書人都沒有瞎編,起碼曹丕可以作證:在漢末三國時期,就已經有了青龍偃月刀一樣的兵器——給狀似龍文的龍鱗陌刀裝上木柄,豈不就是青龍偃月刀?

陌刀是什麼樣的,讀者諸君都知道,那是唐軍大殺器之一,但陌刀和明光鎧一樣,都並非唐朝發明,隋末有一位叫闞稜的猛將,用的就是一丈長的陌刀。

漢末三國時期的陌刀沒有長柄,但卻可以鍛打出龍鱗,關羽用製造長槊的方式,給龍鱗陌刀裝上長柄,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關羽斬顏良用的青龍偃月刀,像不像曹丕鑄造的龍鱗陌刀加了長柄?

四大文明古國,唯有華夏文明傳承不絕,但是在傳承過程中,必然會有大量史料湮沒,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國史料,可能連百分之一都沒有,要是沒有宋朝編纂的《太平御覽》收錄了曹丕《典略》的部分內容,我們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三國時期已經有了陌刀和龍鱗刀。

史料散失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宋朝人比我們知道的三國典故多,清朝乾隆編纂《四庫全書》,又把古代典籍禁燬了許多,所以長柄大刀出現於哪個朝代,就成了爭論不休的話題。

半壺老酒比較愚鈍,小時候沒看電視劇和小人書的時候,也知道在木刀上綁一根棍子,“打仗”的時候很佔便宜,關羽那樣的名將,在斬馬刀、斬馬劍上加裝長柄,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關羽用的真是裝了長柄的龍鱗陌刀,《三國志》的記載看著就順眼多了:

“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關羽斬顏良用的青龍偃月刀,像不像曹丕鑄造的龍鱗陌刀加了長柄?

陌刀原本就是有尖有刃,可以突刺,也可以橫砍,關羽刀尖刺殺顏良,刀刃橫掃頸項,撈起首級後揮舞長刀殺出,這才能令顏良部下兵將難以阻擋——如果他用的是長槊,就要不停地前刺後拔,根本就沒有那麼強的威勢。

綜合上述史料分析,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曹丕可以證明羅貫中沒有說錯,關羽就是用龍鱗陌刀,取了顏良的首級,羅貫中那個時代,還沒有乾隆毀書,他完全有條件看到全本的《典論》的《太平御覽》,而我們卻只能從僅存史料中的片言隻字中,去尋找青龍偃月刀的歷史原型。

至於青龍偃月刀的重量,我們把古今度量衡對照一下,就會發現也不算重得離譜。讀者諸君見多識廣,肯定見過許多尋常人的力氣大得驚人:有人挑起幾百斤的水泥預製板健步如飛,也有人揹著上百斤柴炭遠行數十里不歇腳,古代大將身強體壯,用三四十斤的大刀,很奇怪嗎?您在史料中看到的古代名將,用的重兵器有多少斤?如果您騎上高頭大馬,能否挺著三十多斤的青龍偃月刀,在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