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將,若留一人,蜀漢便可能一統天下

菜單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將,若留一人,蜀漢便可能一統天下

綜述

即便是不瞭解三國的人,也應該聽說過諸葛亮的大名吧,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曾將諸葛亮刻畫為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的曠世大才。

火燒赤壁、借東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對諸葛亮才華的最好刻畫。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出山,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國鼎立,蜀國也不可能達到劉備預想的高度。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將,若留一人,蜀漢便可能一統天下

不過即便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在《三國演義》中仍然做錯了一些事,有些仗不該打,有些人不該殺,他這輩子最不該殺的就是這3員大將,哪怕三人中有一人活了下來,蜀漢都有可能統一天下。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將,若留一人,蜀漢便可能一統天下

馬謖

馬謖是蜀漢後期難得的軍事天才,他見識淵博、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都從白天一直聊到黑夜。

但或許正是這種重視養成了馬謖目中無人的性格,在諸葛亮的北伐大業中,馬謖公然違抗軍令導致街亭失手,不知多少蜀漢將士將命葬送在這裡。

諸葛亮得知此事後大怒,下令馬上將馬謖抓入獄中,戰時問斬,以告慰將士們的在天之靈。

諸葛亮這輩子最不該殺的3員大將,若留一人,蜀漢便可能一統天下

當時曾有不少大臣為馬謖求情,說馬謖輕敵的也有、年輕氣盛的也有,但最終都未能撼動諸葛亮鐵石般的心腸。

況且軍法無情,北伐大業不僅僅是諸葛亮的畢生夙願,更是先帝劉備的臨終囑託,馬謖最不該的就是在大事上犯糊塗,這就註定來他必死的結局。

其實事後也有人曾後悔過,說諸葛亮的行為導致蜀漢損失了一員大將,他們為培養馬謖不知道耗費了多少心血,自馬謖死後蜀國數次出征也難有一場全勝。

但就當時的情況而言,不能怪諸葛亮狠心,是馬謖先觸及了那條紅線,如果諸葛亮手下留情,那他如何跟其他將士交代,如何跟那些死去將士的家人交代,不管是否可惜,馬謖觸犯了軍規就必須要軍法處置,北伐戰爭不是兒戲,任何人犯下的錯都沒用彌補的機會。

魏延

魏延最初是劉表手下的一員大將,但劉表多重視水軍的培養,而更擅長陸戰的魏延在這裡雖然能得到重用,但身份地位相比於其他將領來說明顯下降一大截,這讓心高氣傲的魏延不堪受辱,他棄劉表而去轉而投靠了長沙太守韓玄。

但韓玄很顯然也不是什麼明主,他多次以魏延過於傲慢為由當眾辱他。

在劉備攻打長沙時,韓玄又懷疑魏延私下與黃忠勾結打算裡應外合;魏延聽到這些話氣不打一處來,本來他沒做這些事兒,反而被安上莫須有的罪名,所以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趁著夜色將韓玄殺了投靠劉備去了。

劉備對魏延的驍勇善戰甚是喜愛,不管是入駐西川還是北上抗曹魏延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劉備晚年稱帝時,封魏延為漢中太守,這是僅次於五虎將中的最高職位,由此可見劉備對魏延的信任。

但劉備喜歡魏延不代表所有人都喜歡,對於軍師諸葛亮來說,可能是魏延三易其主的行為讓亮感到厭惡,他總是覺得魏延生有反骨,此人可用但不可重用。

可惜的是蜀漢後期五虎將死的死老的老,北伐戰爭除了魏延外竟然無人能擔此重任。無奈之下諸葛亮封魏延為涼州刺史,命他率兵北上抗曹。

魏延對自己的職位倒是沒多大意見,但他多次向亮獻計“從子午出奇兵”,亮未曾採納被魏延心生怨恨,所以後來的戰役他的積極性都不高,甚至在多場關鍵性戰役中向敵人“放水”,這讓諸葛亮更加懷疑魏延。

在亮去世後,馬岱將魏延斬殺,隨後楊儀以謀反的罪名誅其三族,一代雄才就這樣落幕了。

劉封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相比於前兩位大將來說,三國演義對劉封的篇幅描述並不多,但劉封曾跟隨子龍將軍攻打益州,所到之處戰無不勝。

能夠被五虎上將趙雲看中的副手,想必在軍事上的能力已無需多言,他本該和前兩人一樣成為蜀漢後期的頂梁支柱,但奈何命運還是將其送上了斷頭臺。

關於諸葛亮向劉備建議殺掉劉封的謠言有很多,有說他是被孟達陷害,也有說他是對關羽見死不救引起眾怒,最終劉備聽從了亮的建議殺掉劉封。

其實真實願意大都在謠言中凸顯,首先劉封在接到關羽的求救後沒有理睬這是事實,後來關羽被呂蒙抓獲並處死,劉封有一定責任,但這並非促成其死亡的全部原因。

實際上在關羽死後,劉封仍然傲慢自大,他自詡為劉備養子的身份不將其他人放在眼裡,孟達受不了劉封的侮辱去投靠了曹操,最終結果就是劉封看守的上庸三郡被曹操拿下。

劉備這才聽從亮的建議,等劉封回到成都後下令將其賜死,這位卓越的軍事天才也就早早送了命。

結語

後代很多史學家都在說,如果諸葛亮能夠留下這三員大將,未來蜀漢同曹魏決戰也有獲勝的把握,正是蜀漢後期人才的斷層,才導致這一龐大帝國如散沙般潰敗,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當然我們不否定這種說法的正確性,可從另一角度來說,戰爭本身的不確定因素就很大,但憑個人的能力真的能影響大勢的推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