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機器人寫稿 媒體人工智慧平臺"媒體大腦"在成都發布

菜單

機器人寫稿 媒體人工智慧平臺"媒體大腦"在成都發布

機器人寫稿 媒體人工智慧平臺"媒體大腦"在成都發布

中國第一個媒體人工智慧平臺——“媒體大腦”在成都發布

成都,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

由新華社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成都傳媒集團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昨日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大會以“深度融合·跨界融合”為主題,來自政府部門、新聞界、企業界、高校等業界400多名代表在大會上進行跨界探討和交流。此次大會碩果累累——不僅釋出了探討媒體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的《中國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6-2017)》,現場還發布了國內首個媒體人工智慧平臺“媒體大腦”。

自2013年起,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已成功舉辦四屆。此番落戶成都,表明了這座城市傳媒重鎮的地位。目前,成都重點發展的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六大新經濟形態”,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推動成都本土成長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興媒體。

媒體大腦10秒寫稿

透過攝像頭、感測器、無人機等方式獲取新的影片、資料資訊

經由影象識別、影片識別等技術讓機器進行內容理解和新聞價值判斷

依託於大資料的“媒體大腦”會將新理解的內容與已有資料進行關聯,對語義進行檢索和重排,以智慧生產新聞稿件

人工智慧還將基於文字稿件和採集的多媒體素材,經過影片編輯、語音合成、資料視覺化等一系列過程,最終生成一條富媒體新聞

昨日上午,在第五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中國第一個媒體人工智慧平臺——“媒體大腦”釋出,並生成了首條MGC(機器生產內容)影片新聞,這條時長2分08秒的影片由“媒體大腦”中的“2410(智慧媒體生產平臺)”系統製作,計算耗時只有10。3秒。

昨日,成都傳媒集團與新華智雲科技有限公司就“媒體大腦”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由“媒體大腦”生成的新聞產品將走近成都市民身邊。也許在未來某一天,當你開啟移動端,系統將自動推薦出你愛看的新聞,而這些新聞,都將出自人工智慧之手。

10秒寫稿背後:

大資料+人工智慧

成都商報記者瞭解到,“媒體大腦”由新華社和阿里巴巴合資成立的大資料人工智慧公司新華智雲自主研發而成的,是國內第一個媒體AI平臺,可向媒體機構提供“大資料+人工智慧”的新聞生產、分發和監測功能。“例如會議報道,未來除了記者採寫之外,可能還會出現另一種會議新聞的生成模式,這給未來的媒體發展提供了無限想象。”新華社相關負責人表示。

“媒體大腦”最具特色的功能,莫過於10秒寫稿了。該產品負責人向成都商報記者透露,“媒體大腦”平臺的產品“2410”具備智慧分析影片內容的能力,從感測器裝置智慧識別、檢測而獲取新聞線索,從而快速生產富媒體內容,結合資料,快速生成文字、圖片、語音、影片、資料視覺化內容。“‘媒體大腦’還可以基於影片的智慧分析,進行異常識別,並判斷新聞價值,同時選取報道角度,調配地理位置資訊、氣象等多維資料,實時生產資料新聞,給媒體機構提供極速的、富媒體式的新聞線索和素材。”

根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媒體大腦”還將變革媒體分發渠道——未來,新聞將有個性化推薦,並具備語音互動等智慧技術,讓內容生產者真正瞭解使用者。

未來發展方向:

人機結合寫作

“媒體大腦”的這些功能,未來將走進成都市民身邊。

在昨日大會現場,成都傳媒集團與新華智雲就“媒體大腦”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產品中的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將為媒體融合這顆種子澆水施肥。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王堅表示,人機結合寫作將是隨後的發展方向:“下一步的計劃就是賦能記者,讓記者有機器智慧的武裝,可以探尋背後龐大的新聞資源。”

據新華社相關負責人介紹,“媒體大腦”和MGC新聞的出現,不是要取代記者和編輯,而是在更高層面上,把人與物的延伸連線起來,更快、更準、更智慧地獲得新聞線索和新聞素材,賦能記者和編輯,幫助媒體提高生產力。媒體大腦可能不是未來媒體發展的唯一方向,但一定是其中一個方向。

成都商報記者瞭解到,“媒體大腦”將為成都傳媒集團等媒體機構提供強大的智慧版權監測、智慧新聞分發、智慧語音合成、新聞會話機器人、實時錄音轉文字等功能。今後,媒體機構還可根據自身需求,個性化定製使用者畫像、人臉核查、“2410”智慧生產平臺等增值服務。

《中國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6-2017)》釋出

四川網際網路應用主要集中在成都

一年來媒體融合發展有哪些最新實踐?新形勢下媒體融合如何向縱深推進?過去一年成都地區網際網路應用發展如何?昨日,第五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發布了《中國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6-2017)》。

“移動優先”是此份報告的主題。成都商報記者瞭解到,《報告》由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出品,由我國媒體融合研究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共同完成,從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系統梳理新興媒體產業近年來的行業動向、發展特點,探討解決如何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的問題。

移動優先

“網際網路+”助力新聞資訊傳播

《報告》立足於對傳統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可行路徑的思考,將“移動優先”戰略作為突破口,考察受到網際網路化趨勢影響較為顯著的八個傳統行業——新聞資訊、文化娛樂、政務服務、零售、生活服務、金融、交通和旅遊,探討它們在網際網路化和移動化的共同作用下進行的轉型探索和呈現的策略特徵。

《報告》指出,“網際網路+新聞資訊傳播”為整個新聞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未來,基於大資料技術和演算法技術的智慧推薦將會是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的主流發展趨勢。

中國網際網路指數

成都位列全國第六

成都商報記者在《報告》中注意到,四川在“網際網路+”方面的實踐主要集中在為大型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輔助功能的技術研發和服務,在四川省政府的政策支援下,一些創業企業快速成長起來,形成了四川地區網際網路應用的特色。

《報告》特別指出,四川地區的網際網路應用“主要集中在成都”。根據騰訊研究院釋出的“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指數”,成都位列全國第六(前五位是北上廣深杭),成為中西部地區網際網路產業的領軍者。

《報告》中還重點提到了成都傳媒集團。作為本地主流媒體,在過去一年中,集團透過打造新型媒體產品和生產方式,提升媒體影響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從各要素的簡單“相加”,實現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上的深度“相融”。集團自2016年底著力打造的三大新媒體拳頭產品——區域性時政類移動媒體產品“錦觀客戶端”、主打調查新聞和深度報道的原創新媒體欄目“紅星新聞”、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以及支撐系統新媒體中心的中央廚房,也以大篇幅名列《報告》之中。

成都傳媒集團與新華社聯手

打造“熊貓社群” 向世界講述成都故事

昨日,成都傳媒集團還與新華社“熊貓社群”國際傳播專案組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將共同打造“熊貓社群”國際傳播專案。作為“外交使者”、“成都城市名片”的大熊貓,將在這個新的平臺上繼續“賣萌”。

成都商報記者瞭解到,“熊貓社群”國際傳播專案彙集了新華社四川分社、新華社對外部、新華社產品研究院、新華網等精英策劃團隊,將策劃製作熊貓寶寶中英文動畫片,設立熊貓國際傳播報道獎,出品熊貓主題出版物、熊貓傳播研究系列叢書、熊貓主題文創產品,打造熊貓國際傳播智庫產品等,深度開發熊貓IP價值。

據悉,專案計劃先期透過網站、海媒平臺賬號、在新華社對外部運營的“CHINA FEATURES(特寫中國)”英文網站推出專區、在新華社對外英文大廣播中開闢欄目等渠道,運用社交網路影片直播、“VR+熊貓”直播、熊貓圖片故事、特寫熊貓、看熊貓知成都懂中國系列微影片等形式,以熊貓為媒介溝通世界,以熊貓為入口講述成都故事,以熊貓為符號塑造成都形象,積極探索熊貓主題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和社交傳播路徑,打造新華社中國地方新聞對外報道的熊貓獨有品牌,提升成都城市國際影響力和文化發展實力。

又訊 昨日的第五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還進行了新華社“現場雲”2017年度評優獎項頒獎儀式,其中成都傳媒集團在此次評選中獲得“創新策劃特等獎”。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

媒體融合應移動優先 人工智慧必不可少

作為《中國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6-2017)》報告課題組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建武昨日在大會上對此次報告進行了解讀。媒體融合應移動優先,是宋建武反覆強調的要點。

宋建武表示,《報告》中的多項資料,可以看到移動化近幾年正在飛速發展——我國2016年10月份開始移動終端的裝置數存有量已經超過了10億,95。3%的網民是使用移動終端上網,三大運營商在網路建設方面也在進行積極的努力,5G即將啟動。宋建武指出,這意味著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必須順應移動化大趨勢,強化移動優先意識,實施移動優先戰略。“媒體要以移動作為第一渠道,首要渠道,透過這個渠道建立連線。”

但他同時也指出,目前很多傳統媒體在多年的媒體融合發展當中容易陷入一個習慣性的思維,在移動優先時,只做資訊釋出的埠,而沒有內容和使用者資料,還停留在一對眾的傳播狀況。“因此,媒體要建立起平臺意識,對傳統的媒體內容生產模式和生產觀念做必要的調整,並用精準的分發取代千年一面的傳播資訊分發模式。”同時宋建武還提出,目前發展移動化產生的巨量資料只有透過人工智慧才能夠有效處理,因此人工智慧的應用也必不可少。(記者 尹沁彤 實習記者 鄒悅 實習生 向蓮君 攝影記者 王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