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趙豐平:社會變革呼喚教育轉型

菜單

趙豐平:社會變革呼喚教育轉型

“從社會發展與教育的關係來看,教育系統作為社會的子系統,受到其他系統方方面面的制約,同時又對其他系統有能動反作用。一方面,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影響制約著教育的發展,同時教育也會具有社會功能,對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具有反作用。

因此,當社會發生歷史變革,必然呼籲著教育進行轉型。

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階段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型

在生產力的推動下,社會經歷了從農業化時代轉向工業化時代,又邁向了資訊化時代。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社會生產力不同,教育也隨之變化。

在早期生產力較為低下的原始時期,受低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教育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產生和進行。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原始社會並無學校教育。

趙豐平:社會變革呼喚教育轉型

進入農業社會以後,由於生產活動規模的擴大和人類交流的日益頻繁,為了進一步提升生產水平,人類社會的教育逐漸由原始社會的廣泛教育轉變新建立起學校教育形式,教育由學校唱起了主角。

在這一時期,系統的、正規的、有組織的學校教育逐漸形成。儘管學校是培養封建官吏的場所,學校教育在形式上更多是依靠前人生產經驗、技能的傳授,即一對一的“言傳身教”,但較原始社會並不成體系的教育,顯然是一個進步,甚至是一個歷史性的教育變革。

工業時代

當農業文明步入工業文明,大規模的生產機器代替人工,教育也從制度化走向了規模化。

對應於大規模生產的社會特徵,教育被強調是一種著眼於服務現實的規模化教育,是在全社會廣泛實施的、對每一個公民強迫進行的義務教育,法律要求並保證每一個公民在學校中得到同樣的、最低限度的教育機會。

在工業時代,教育要解決的中心問題不再是恢復到古代社會,而是適應現實社會,為大機器生產背景下的工作和職業做準備。因此,這一時期產生班級授課制,“雙基”教學、班級授課制和封閉式校園成為這一時期教育的典型特徵。

趙豐平:社會變革呼喚教育轉型

學校教育的內容從與生產、生活毫不相干的人文知識改變為與現代大機器生產息息相關的人文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的結合,並特別突出了自然科學知識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只有透過教師才能獲得知識,課堂教學是教師單向輸出,學生被動接受。

趙豐平:社會變革呼喚教育轉型

資訊化時代

而從工業化時代轉向資訊化時代,又是一場教育大變革。在這場大變革中,當新知識、新技術不再像工業社會時那樣以算數級數增長,而是以幾何級數激增時,教育就必須由規模化走向複雜化和精細化,它要求我們需要的教學與原有的教學經驗甚至學習經歷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資訊時代教育的典型特徵是面向數字公民的培養、個性化學習和網際網路環境。當知識的產生與積累均以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時,學生不再被侷限在某一個學校裡的某一個班級裡接受某幾位教師的教育,要求教育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資訊化教育和數字化學習環境。

趙豐平:社會變革呼喚教育轉型

教學方式

在教學方式上,教育環境的敞開為學生汲取知識提供了更多路徑,課堂不再是教師的專屬,學習者可以從課堂外獲得豐富知識,教育由單向性轉變為雙向性,即教育從教師單向輸出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教師和學生可以雙向互動的師生互動教育。

趙豐平:社會變革呼喚教育轉型

然而,教育需要改變的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方式嗎?如珀金斯(Perkins,D。N。)在所著的《Future Wise(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裡提出了資訊化時代的教學模型。

他認為,工業化時代是“層級模型”,由專家提煉學科知識,再轉變成教材,然後由教師傳授給學生,總體來說,工業化時代叫“專家結論”。而進入資訊化時代後,社會結構由“層級結構”轉為“網狀結構”,而這裡的網狀結構圍繞的是“真實生活和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和機遇”。

在網狀結構下,每個人都有參與權。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不僅從真實中來,還要回到真實中去,要打通學校教育和真實世界的路徑,要考慮今天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是否可以遷移到他們未來需要解決的真實問題中去。

因此,真實性是課堂教學在時代發展和社會轉型期的核心,也是現階段提出的教育教學變革的關鍵,被認為是區別於應試學力的最大特質,即指“超越學校價值”的知識成果。

中國城市轉型發展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10年中國年度GDP達401 513億元,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 015 986萬億元,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教育使命也隨之發生改變。

經濟快速發展初期

在經濟快速發展初期,依靠低成本勞動力實現了經濟的迅速增長,勞動力數量龐大,但素質普遍不高。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力成本總體水平的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要求的日益緊迫,處於轉型期的城市人力資源成本已進入高水平、持續增長的發展階段,依託低成本人力資源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時代已經結束。在此背景下,教育應圍繞產業升級和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面向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性人才。

趙豐平:社會變革呼喚教育轉型

創新性人才

此外,在經濟發展方式上,正在從工業經濟為主的結構向服務型經濟結構轉變,從過去依靠投資驅動向依靠創新驅動經濟增長轉變。

在基礎教育階段,尤其要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能夠提出創造性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透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教育和經濟轉型。

“我們的教育也要面向國際,拓寬國際視野,立足全球化,培養出具有國際化意識、知識結構,在全球化競爭中善於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的高層次人才。”

(作者系271教育集團總校長、濰坊市首批特級校長 趙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