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菜單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食鹽,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調味料,就算是提倡少鹽的現代社會,食鹽也是不可或缺的,都是百姓能夠生活穩定的重要條件,所以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食鹽的供給都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

食鹽受到如此重視,鹽商自然也就會受到相應的重視,但各朝各代的重視程度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兩個王朝——明朝和清朝,這兩個王朝對於鹽商,尤其是對\“賈服而儒行\”的徽商極為重視,那明清鹽商為何可以得到朝廷的重視呢?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在古代,參與食鹽售賣的商家都是非常富有的,至少是在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的同時,還可以滿足自己對於奢侈生活的需要,而這些富有的鹽商們為了避免政府因為自己太過富有而盯上自己,就會做一些減輕國家負擔、獲得朝廷信任的策略性公益活動。

所以我認為富有的鹽商們在國家的各個方面的貢獻都很大,因而獲得了政府增加的信任,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一)在交通路線方面,鹽商會大力支援當地建設

鹽商們對於交通路線的建設是非常支援的,這不僅僅是能夠讓自己販賣的食鹽渠道更加廣泛,還是一個很好的獲得當地百姓和政府信任的好辦法,其中最有典型的例子就是自貢的鹽商們。

自貢在四川地區,那個地方本就盛產食鹽,人口又因為自然環境的惡劣相對比較少,消費規模也就比較小,再加上食鹽本就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較小,本地市場對於自貢鹽商們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利潤來源,為了養家餬口,就必須要向外運送販賣食鹽,這就需要道路的建設。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自古以來,鹽商出資修建橋樑和道路都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首先是能夠擴大食鹽的輸送渠道,其次是能夠減輕百姓出行的困難,最後還能獲得一個樂善好施的讚譽,何樂而不為?

例如王和甫就自己出資修建了從自流井到納溪、乃至貴州西北部的多條石板路,極大地減輕了百姓們的負擔。

所以不僅僅是自貢的鹽商們,不管是哪個地方的鹽商都會盡量修補一下自己當地的道路,讓百姓對於他的名聲增添幾分光彩,百姓的出行困難減少了,自然也就會更加穩定的生活,對政府的怨言也會減少,政府也非常贊同,這些鹽商自然就獲得了朝廷的賞識和重視。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從明代開始,中國的自然環境經歷了一個特別的時期,那就是小冰河時期,自然環境比較惡劣,一直到清末,自然災害都接連不斷地在發生,而災荒就會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各種社會矛盾都會被放大進而暴露。

雖然政府會進行適當的賑災,但仍然解決不了社會動盪不安的問題,政權不穩定,鹽商的銷售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富有的鹽商們也會慷慨解囊,減輕政府的負擔,因而也就獲得了政府的讚許和重視。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胡勉齋是一個很大的鹽商,修建了一個胡慎怡堂,每年的年終都會捐出近百擔大米,千串銅錢等等金錢物品進行救濟災民,這種做法一直延續了四五十年,在這四五十年的時間裡,僅這一個鹽商的救濟就使得國家政府的賑災負擔減輕,政府為什麼還針對鹽商呢?

政府在重視鹽商的同時,還可以給自己找到了一個非常得力的助手,以減輕國家財政的負擔。

販賣食鹽作為一種十分賺錢的職業,鹽商本人也是知道的,政府也是知道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鹽商就需要幫自己、幫政府、幫百姓做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就正好可以讓政府放鬆對鹽商的警惕,轉而更多的變成讚許和重視,因而燕山的發展也會更好。

所以我認為明清之所以會更加重視鹽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鹽商開始成為政府的得力助手了,朝廷對於鹽商的信任增加了,自然重視也就會增加。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二、官督商辦的經營體制,提高了鹽商地位

在明清時期,能發展起來的商業必然都跟政府有密切的聯絡,而食鹽也算是國家財政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稅收來源,所以國家必然會對於食鹽售賣進行必要的控制。

所以官督商辦的經營體制就成了明清食鹽售賣的主要形式,因而我認為明清對於食鹽實施一種官督商辦的體制,提高了鹽商的地位,地位提高了,自然得到的重視也就增加了。

官督商辦體制的萌芽在明太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有段歷史文獻的大致意思就是設立鹽法,讓官員進行組織,由商人進行售賣,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官督商辦的名詞以及這種方式的提出還是基於官府對於鹽商的不信任。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提高了鹽商的地位,拉近了鹽商與政府官員的關係,有了關係就可以在食鹽售賣的過程中透過賄賂獲得一些便利,這正是政府官員想要的,也是鹽商們發展食鹽運輸渠道的重要方式。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這種體制一直髮展到清朝,這時候的官督商辦體制已經是相對成熟的了,鹽商也不僅僅只是商人了,更多的是開始轉變成了一種變相的在外官員。

因而鹽商也是作為那些管理官員的下屬,自然也就可以成為一種變相的官員了,成為了官員,地位就比之前要高出很多,作用也比之前要重要很多,政府自然就會加強了重視程度。

從明太祖就開始的官督商辦的經營方式,一直髮展到清朝,鹽商逐漸由純正的商人轉變為亦官亦商的職業,就這樣,鹽商的地位一步步地提高,作用也不僅僅侷限於鹽商職業本身,所以我認為明清政府在基於鹽商地位逐漸提高的情況下,逐漸增加了對於鹽商的重視。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三、儒學強調倫理道德,符合明清文化控制

\“賈服而儒行\”,這句話專指的是徽州商人,尤其是徽州鹽商的儒化會更加明顯,而在明清時期的統治思想就是要強調倫理道德,強調社會秩序,強調文化控制,而\“賈服而儒行\”的徽商就恰巧成為了最有力的文化宣傳者。

所以我認為明清時期的統治需要儒學加持,強調倫理道德的同時,可以加強文化統治,完全符合明清文化控制的需要,因而徽州鹽商得到了很大的重視。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首先,為什麼就在徽州這個地方形成了這樣的儒家文化氛圍呢?這是基於徽州的地理位置,在清代詩人的作品中是這樣描述的:\“一灘復一灘,一灘高十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

其實就是在說徽州的地形落差非常大,因而很少受到戰亂的傷害,因而就可以很好地將儒家文化傳統給儲存並流傳下來,但是為了謀生,很多人不得不選擇從商,但一直奉行的理念就是\“賈為厚利,儒為名高\”,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種\“賈服而儒行\”的特點。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其次,尊崇儒家文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共同點,儘管每個朝代對於儒家文化的發展有所不同,但奉行儒家文化總是沒錯的,因而徽州商人尤其是鹽商為了讓自己的事業能夠更上一層樓,往往也會選擇奉行儒家文化經典倫理,以獲得政治的庇佑,以便於更好地發展商業。

最後,徽州商人,特別是需要跟政府打交道的鹽商更需要擴大自己的聲望,同時還要跟封建勢力打好關係,因而就需要取得與經濟地位同等高度的政治地位,因而奉行儒家文化就成了一種討好統治階級的手段。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徽州的鹽商基於這三個原因逐漸形成了\“賈服而儒行\”的特點,而這三個原因也成為了政府重視徽州鹽商的重要原因,能夠符合文化控制,並且還能夠為政府服務的富有商人,政府何樂不為呢?

所以我認為儒家文化強調倫理道德的特質被徽州鹽商\“賈服而儒行\”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符合了政府的文化控制需要,朝廷自然就會多幾分重視。

為什麼在徽州形成了

明清兩朝之所以特別重視鹽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鹽商能夠幫助統治者解決一些難以負擔之事,例如修路造橋,賑濟災民等等,在他們自身獲得利益的同時,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也維護了朝廷的統治。

從明清開始的官督商辦的經營體制,雖然是基於政府對於商人的不信任,但還是變相地提高了鹽商的地位,因而重視程度也在與日俱增。

再加上,奉行儒家倫理道德的徽州鹽商,大大助力了明清兩朝的文化控制,朝廷對於鹽商讚許有加,自然重視就增多了,這些就是為什麼明清時期鹽商可以得到朝廷重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