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出臺六項新舉措 力推礦山生態保護修復 精心撫平大地“傷疤”

菜單

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出臺六項新舉措 力推礦山生態保護修復 精心撫平大地“傷疤”

近日,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從創新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規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礦山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及審查備案制度等6個方面推出系列新舉措,不斷完善專項工作新機制,統籌推進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工作,全力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試驗區。

新修訂出臺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2019年省自然資源廳出臺《山西省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對礦業權人履行礦山生態修復義務形成強制約束。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礦業權人提取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和預存土地復墾費用共計約200億元。這次對《辦法》進行再次修訂,從管理機制上體現多項創新,為有證礦山生態修復監督管理提供更有效、更精準的重要抓手。

進一步規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礦山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及審查備案制度,提升礦山生態修復能力和水平,達到源頭保護和系統修復目的,同時有效加強有證礦山生態保護修復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

加強露天煤礦監督管理長效機制,明確建立露天煤礦准入、臨時用地還地、資訊公開公示、生態修復、監控核查、衛片執法、聯合執法、違法案件移交移送等8個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礦山生態修復政策和制度體系,有效提升礦業權人履行礦山生態保護修復責任意識,全面落實礦山生態保護修復監管職責。

進一步加強礦山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作,明確提出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每年實地核查率達100%,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不低於20%,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抽檢率不低於5%。

支援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擬在黃河流域呂梁山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參與規模達24。01平方公里)和黃河重點生態區桑乾河上游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參與規模達16。62平方公里)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修復。

升級我省生態保護修復監測管理系統,開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天上看、網上管、地下查”新模式,透過省、市、縣三級管理平臺,能夠對全省生態修復專案每一個修復圖斑位置、規模、進度及實地圖片的綜合資訊進行獲取和管理。(記者 王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