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糜芳跟隨劉備多年,為何要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選擇投降東吳?

菜單

糜芳跟隨劉備多年,為何要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選擇投降東吳?

糜芳跟隨劉備多年,為何要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選擇投降東吳?

一個人如果長期受排擠或被人瞧不起,那麼必然會因怨恨而生出二心。

糜芳的悲哀,是因為劉備沒帶他入蜀而是讓其留守荊州,而他的頂頭上司,又是眼高於頂、生平最瞧不起士大夫的關羽。

糜芳的職務是南郡太守,駐軍於江陵,以論資排輩,實際也算得上荊州二號人物。

但很不幸,荊州的最高長官是關羽!

而關羽這人,對士卒很客氣,但就是瞧不起同僚,連戰功赫赫,武藝絕倫的黃忠,他也瞧不起,更何況是沒有多少顯赫軍功的糜芳了。

由此,糜芳這個劉備集團中的元勳、二把手,在荊州的日子過得有多憋屈,那也就可想而知了。

糜芳投降東吳的原因分析,主要就是三點。

襄樊戰局急轉直下,失去了堅守荊州的信心,這是最重要的!

演義中是呂蒙先襲荊州,才使關羽北伐襄陽無功,倉促撤軍的。

而真實歷史上,全然不是這樣的!

善於投機的東吳,雖然秣馬厲兵,卻一直按兵不動。他們一直在密切關注襄樊戰局,直到關羽在襄樊兵敗訊息傳來,才立即發動了攻襲荊州的行動。

糜芳跟隨劉備多年,為何要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選擇投降東吳?

關羽在樊城被徐晃擊敗,襄樊之圍被破,曹軍重兵雲集樊城,關羽師老兵疲,大勢已去,東吳才趁人之危發動了突襲。

須注意的是:

既然東吳能及時收到襄樊戰場上的訊息。那麼,作為荊州北伐軍的大後方,荊州二號長官、南郡太守糜芳,當然也能及時收到前方戰事失利的訊息。

糜芳眼中,荊州已經面臨何種局面?

(1)荊州野戰軍主力在前方久戰生疲,又遭大敗,戰鬥力已減半。魏國大軍雲集,虎視眈眈;東吳又發傾國精銳前來突襲。

(2)荊州遠離蜀境,劉備雖然兵強馬壯,卻是遠水難救近火。

糜芳跟隨劉備多年,為何要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選擇投降東吳?

在糜芳看來:這時候的荊州,將以三郡之力,獨抗魏吳二國的天下之兵;兩面受敵,後援無望,十之八九已經是守不住了。

所以糜芳堅守下去的信心,已經發生了極大的動搖。

這才是促使糜芳叛變投吳的最主要因素!

傅士仁先降,擊垮了糜芳僅有的最後一絲戰鬥意志。

糜芳跟隨劉備多年,為何要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選擇投降東吳?

呂蒙白衣渡江,東吳精兵扮作商旅,襲取了沿江烽火臺,吳軍在荊州守軍毫無戒備之下大舉登陸,駐守公安的將軍傅士仁不戰而降。

麋芳的最後一點堅守待援之心,隨著傅士仁投降後,煙消雲散了,於是舉城降吳。

荊州失陷,使得關羽的北伐大軍在回師半路上,一夜崩潰,家在荊州的軍士們逃亡殆盡,最後導致了關羽之死。

關羽對糜芳與傅士仁的輕慢與蔑視。

關羽北伐襄陽時,糜芳與傅士仁作為留守大將,向前方輸送糧草軍資,這是理所當然任務。

而以三郡之力,要支撐關羽的大軍與佔有天下之半的曹軍長期大戰,這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關羽對後方的糧草輸送力度,很不滿意。曾放話怒言:

“待班師之後,要收拾二人。”

小說中,這事就成了糜芳傅士仁二人的心病,使二人皆恐惶不安。然後促使二人的投敵。

但是客觀分析歷史,關羽輕慢二人,固然是使糜芳等人離心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決不會是促使二人投敵的主要原因。

關羽在樊城戰敗,荊州軍主力久戰疲憊,已經力有不逮,難擋魏、吳二國重兵夾擊。這才是糜芳投敵的主要的原因!

糜芳跟隨劉備多年,為何要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選擇投降東吳?

反之,如果關羽在樊城大勝,佔領了襄樊,恐固住了戰局。那會怎麼樣?

那樣的話,任關羽對糜芳等人曾經有多輕慢,糜芳與傅士仁,也是決不會投降東吳的!

因為全克襄樊,這是開疆拓土之功,哪怕二人曾輸送糧草不力,事後也不會再受處罰,相反二人以留守鞏固後方,會加官進爵,功不可沒!

當然,若是關羽攻克樊城,又大破徐晃,殲滅了魏國援軍。

那麼,荊州守軍士氣高漲,哪怕東吳大軍來偷襲,留守荊州的軍民,也會在勝利的激勵下,人人死戰。

如此,擅長水戰卻不善攻城與陸上野戰的吳軍,在偷襲荊州的戰鬥中,會啃上一個個鐵核桃。

又從邏輯上講,戰機已失,東吳也不會來偷襲荊州了。

糜芳跟隨劉備多年,為何要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選擇投降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