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忽必烈為何將司馬遷墓修成“蒙古包”?因《史記》中9個字

菜單

忽必烈為何將司馬遷墓修成“蒙古包”?因《史記》中9個字

但凡熟知歷史的人,無人不知《史記》。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皇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共50多萬字,其規模之大,體系之完備,對後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還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足以可見其文學價值有多高。

忽必烈為何將司馬遷墓修成“蒙古包”?因《史記》中9個字

司馬遷的墓為何為“蒙古包”?

而撰寫《史記》的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人物,成為備受後人敬仰的傳奇人物。可惜的是,司馬遷死後葬在何處,史料中並無準確記載。所以,後人便將他家鄉的衣冠冢作為史家聖地保護了起來,並在此後歷朝歷代中都不斷進行修繕。

忽必烈為何將司馬遷墓修成“蒙古包”?因《史記》中9個字

不過,司馬遷的衣冠冢卻有些特殊,其位置在陝西省韓城市芝川鎮東南一公里處,整個墓祠的佔地面積約為4。5萬平方米,墓前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刻著“漢太史公墓”的字樣,墓祠中則有牌坊、墓冢等。以上這些並無不妥之處,唯一讓人感覺奇怪地方,便是司馬遷的墓竟為“蒙古包”的形狀。這是為何?

忽必烈所修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司馬遷的墓經過後人的多方保護和修繕,所以在元朝時便被人重新整修成了“蒙古包”的形狀。由於這次修整非常仔細,墓地更為牢固,所以後人便並未再進行重修,“蒙古包”的形狀也因此儲存了下來。鮮為人知的是,修繕墓地的人竟然是忽必烈,這又是為何?

忽必烈為何將司馬遷墓修成“蒙古包”?因《史記》中9個字

我們先從蒙古族的發展開始說起,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族逐漸被統一併建立起了“大蒙古國”,到了他的孫子忽必烈時,蒙古族已經入主中原,並建立了偉大的元朝。之後,為了更快的融入中原,元朝便開始逐漸接受了漢文化。

忽必烈為何將司馬遷墓修成“蒙古包”?因《史記》中9個字

忽必烈鍾情司馬遷的原因

不僅如此,忽必烈還在經濟、文化等政策中,也出現了明顯漢化的轉變。但忽必烈為何特別鍾情於司馬遷了,還如此尊重的為其修繕了墓地。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司馬遷在《史記》中寫下九個字。這九個字對忽必烈異常的重要,便是:“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

忽必烈為何將司馬遷墓修成“蒙古包”?因《史記》中9個字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匈奴人其實只是遠古華夏民族的一個分支而已。雖然這句話只是在說匈奴人,但在歷史上,匈奴人同蒙古人其實曾共同生活於蒙古高原上,雙方雖然有差異,但卻有傳承的關係。

元朝正統性的證明

這句話正好形象的描述了忽必烈當時的心境,在他看來,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匈奴人,還是中原人,其實在遠古時期,都是一家人。所以,短短這9個字,卻給予了忽必烈順理成章入主中原的信心,為元朝的正統性提供了法理依據。

忽必烈為何將司馬遷墓修成“蒙古包”?因《史記》中9個字

也正是由於這句話,讓忽必烈對司馬遷極其的尊重與信任,他還特意將司馬遷的墓修整成了“蒙古包”的形狀,大概就是為了能相互平等對待吧。對此,你如何認為呢?

參考文獻:

《漢書·司馬遷傳》——東漢史學家班固

《忽必烈汗(老懞古文)》。愛巖松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83:扉頁

宋濂《元史》卷四·本紀第四: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諱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

人物週刊2013年8月號:《忽必烈,蒙古可汗的帝國夢》

《忽必烈治理中原和蒙軍的繼續南侵》。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