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五代十國時期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少,為何只有趙匡胤解決了悍將問題

菜單

五代十國時期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少,為何只有趙匡胤解決了悍將問題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替頻繁。皇位如同走馬觀燈,一晃而過。尾大不掉的地方勢力,成為了皇位更替的主要推手。地方將領們人人手握重兵,經常為了自身的利益聯合起來對抗朝廷,左右時局。皇帝的詔命,在這個時期幾乎很難出皇城。

表面上,這些驕兵悍將全部擁護在位的皇帝。可是一旦有機會,他們立馬會“取而代之”,或者是為自己換一個皇帝。黃袍加身的鬧劇,幾乎隔斷時間就要上演一次。先是李嗣源“被迫”取代了李存瑁。接著,李從珂又從李從厚手裡接過了帝位。石重貴被契丹圍困,劉知遠見死不救,也玩了把黃袍加身。劉知遠屍骨未寒,郭威又被部下擁立……

五代十國時期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少,為何只有趙匡胤解決了悍將問題

“黃胞加身”在這個時期,看似一個無解的魔咒,直到趙匡胤建立宋朝。

趙匡胤當上皇帝之後,曾經一針見血地說出其中的緣由。一些將領貪圖富貴,所以熱衷於將自己的主將推上皇位。為了阻止此類現象再次發生,趙匡胤將擁戴自己的主要將領全部招集到一起,趁機拿下了他們的兵權。這才“徹底”打破了這個魔咒。

趙匡胤的一波操作看起來十分簡單。五代十國時期並不缺乏雄才大略的帝王,難道他們就沒有想到這種簡單的方式嗎?

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即便他們有這樣的想法,也無法實施。

五代十國時期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少,為何只有趙匡胤解決了悍將問題

唐朝末年的那場起義,最終引發了地方將領獨立自制的局面。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了後周時期。這些地方將領的實力都差不多。雖然李克用和朱溫後來做大,但王鎔、王建、劉守光……這些人全部的處於半獨立狀態。他們要麼朝秦暮楚,要麼擁兵自重。

即便是李克用和朱溫,他們手下的勢力也是錯綜複雜。為了消滅對手,二人必須拉攏、培養和仰仗這類地方勢力。這些勢力都是半獨立狀態,再加上天下未定,皇帝自然不敢,也沒有那個能力解除他們的兵權。

五代十國時期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少,為何只有趙匡胤解決了悍將問題

李克用為了對抗朱溫,收養了大量義子。這些義子跟著李克用南征北戰,個個手握重兵。後來,他們又成了新一代的王直和王鎔,很多人手裡都有稱帝的資本。李存瑁剛一稱帝,手下立馬有人不服,這其中就包括了李克用的義子李嗣昭一脈。

皇帝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個勢力稍微大一點的對手。因為手裡有資本,他們經常聽調不聽宣。皇帝的實力又無法將他們一一擊敗。一旦攻擊其中一個,其他的勢力為自保立馬會起兵響應。所以,皇帝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此換取表面上的和平。如同飲鴆止渴。

五代十國時期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少,為何只有趙匡胤解決了悍將問題

石重貴稱帝后,經過數十年的混戰,地方勢力已經大部分消亡。在此期間,因為“稱呼之爭”,石重貴同耶律德光之間爆發了嚴重的衝突。經過契丹人的摧殘,中原地方勢力的實力已經大不如以前。耶律德光也在同後晉的衝突中,遭受了重創。劉知遠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填補了權利真空,趁勢登上了帝位。

到了這個時期,已經沒有多少能夠左右皇權的地方勢力。皇帝如果要收拾部下,並不像前朝那麼難。

五代十國時期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少,為何只有趙匡胤解決了悍將問題

郭威和趙匡胤之所以能夠“黃袍加身”,主要是因為皇帝要麼年少無知,要麼年幼,再加上一家獨大的結果。郭威稱帝前,已經除去了其他有實力的對手。趙匡胤更是直接撿了個皇位,因為柴榮之前已經除去了所有對皇權構成威脅的勢力。

準確來說,趙匡胤和郭威的黃袍加身,已經同前朝皇帝有本質的區別。到了宋朝,已經沒有了能夠同皇權對抗的“驕兵悍將”,皇帝要收拾他們,自然也不難。也就是說,趙匡胤面對的局面,比前朝皇帝輕鬆得多,完全不是一個層次。所以才能輕而易舉收回了兵權。前朝皇帝沒有收回兵權的安定環境,也沒有那個實力,並非個人能力不如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