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立方觀察丨零供員工鬥毆風波,折射黃光裕“大修”國美的三重考驗

菜單

立方觀察丨零供員工鬥毆風波,折射黃光裕“大修”國美的三重考驗

立方觀察丨零供員工鬥毆風波,折射黃光裕“大修”國美的三重考驗

□ 楊霄

國美員工“武鬥”美的導購,打贏了現場,也讓外界以另一種視角,來重新審視黃光裕18個月重塑國美的豪言。

針對4月15日濟南國美分部員工與美的員工鬥毆事件,國美在21日晚發表宣告向美的道歉。其稱,該事件(指)因國美電器濟南門店管理人員和美的派駐導購人員對美的宣傳物料賣場擺放的合規性存在分歧,產生了爭執並發展為肢體衝突。這是嚴重的經營管理事故,國美電器濟南分部負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責任。目前,國美電器總部已要求濟南分部領導慰問美的員工,並依據公司制度,對涉事各級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

這種道歉,在昔日國內家電零售第一霸主國美的身上相當罕見。在宣告中,它非但沒有老牌渠道霸主的架子,且認錯態度懇切、處事方式縝密。

但需注意,國美宣告或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前提。4月19日,網上流傳一份落款為美的集團中國區域的公函稱,美的系全品類即日起全面撤出國美濟南分部,撤回全體國美濟南分部美的集團中國區域派駐導購,暫停全品類向國美濟南分部發貨。如該公函屬實,濟南事件的邏輯線即是:國美員工VS美的員工——美的發飆聲揚“撤場”——國美道歉。

毋庸置疑,這是國美、美的在零供關係上一次新的“較量”。雙方合作近20年來,這或是所發生過最小號的利益衝突之一。但恰因“濟南小事”,國美被美的“撤場”迫以宣告方式公開道歉,更暴露了其在當下家電業的真實生存狀態、地位及話語權。

2020年末,“教父”黃光裕迴歸重掌國美。次年2月,他曾在國美控股集團高管會上放話:“18個月恢復公司原有市場地位!”雖不知其高速、高效“大修”國美的底氣何在,但至少,在本月發生的諸多事件佐證了黃光裕和他的勃勃雄心絕非“神藥”,且仍待破解三重考驗。

其一,國美仍需重識自身行業地位。

3月31日,國美髮布2021年年報顯示,該公司營收約為464。84億元,同比增長5。36%;歸母淨利潤虧損44。02億元,同比下降37。06%。以同期財報來看,國美不具備比肩四大電商平臺的條件。這不僅包括使用者基數、GMV、營銷預算等,還有它留給消費者的價值認知。綜上,

黃光裕揚言要18個月重塑國美,卻用一年自證了他“是人、不是神”。

其二,重塑零供關係是國美核心挑戰。

過往20年,被國美剷平的同業競對、對其唯首是瞻的供應商不計其數。2002年,鄭州國美與通利電器因搶點開店群鬥鄭州花園路;2004年,成都國美自主對格力空調降價氣爆董明珠,格力從國美全面撤場。昔日國美直面此類烈性事件可曾“慫”過?但相比十多年前黃光裕深陷囹圄、“撇”下的國美,今日的國美已時過境遷。在“濟南小事”上,面對美的對員工工作安全問題的深明大義、果斷決絕,國美當然清楚對方是為尋求合作地位轉換和利益“再平衡”。國美的道歉宣告雖拖了一週,卻至少證明它終於肯擺正零供關係中的自己了。無獨有偶,惠而浦在本週對國美公開催收8000萬元貨款。

其三,重構國美市場存在價值。

任何品牌、工廠、平臺商家衝到行業頭部,必有獨有的價值標籤。論一網買全球,阿里系一枝獨秀;論物流體驗,京東有好評如潮的自營物流;論價效比,沒人能比瘋狂補貼的拼多多;論直播資源稟賦,抖音、快手牢牢卡位“雙雄”。再看國美,20年前它呈現給消費市場的價值是“買家電最便宜”;但今天,它的戰略定位是“家·生活”,這包括真快樂App以及重金押注的“打扮家”。在其多維複雜的品牌定位中,究竟哪個才算國美獨有強項?至今,這仍是個謎。

客觀來看,一件濟南小事不會觸及國美經營大盤的根基,但卻容易衍生“蝴蝶效應”。此時,資本市場在看、供應商也在看:黃光裕自設鬧鐘還剩6個月,他要為國美在消費市場重構生存價值,讓消費者重回國美購物的理由。而此時,市場留給這塊老招牌繼續刷臉的日子恐怕不多了。

責編:史健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