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以受禪始、以受禪終——曹魏諸帝簡介

菜單

以受禪始、以受禪終——曹魏諸帝簡介

曹魏政權,自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年 (220年)文帝正式受漢禪立國,至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265年)元帝禪位給晉武帝司馬炎止,一共四十五年江山,其中皇位四傳,共計五任皇帝(不包括追尊的太祖武皇帝曹操),分別為:文帝曹丕、明帝曹叡(誤做睿)、齊王(邵陵厲公)曹芳、高貴鄉公曹髦、元帝曹奐。下面就把他們之間的關係和各自的經歷細細敘述一遍,以方便大家瞭解。

以受禪始、以受禪終——曹魏諸帝簡介

首先我們先上一張圖,從中即可清楚地瞭解,曹魏各代皇帝之間,彼此關係到底如何。

魏文帝曹丕,是魏武帝曹操的次子;

魏明帝曹叡,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

齊王曹芳,是魏武帝曹操曾孫、任城王曹彰之孫、任城王曹楷之子,因為明帝無子,所以過繼給堂伯父明帝為嗣子,繼承皇位;

高貴鄉公曹髦,是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王曹霖之子,因為前任皇帝曹芳是大將軍曹爽所立,在曹爽被司馬懿誅滅後,由司馬懿長子司馬師廢黜其位,將曹髦過繼給伯父明帝曹叡,繼位為帝;

魏元帝曹奐,是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前任皇帝高貴鄉公曹髦因為即位後被司馬氏視為傀儡,不甘心大權旁落,所以奮起反擊,討伐司馬氏,結果被司馬氏爪牙殺害。曹髦死後,由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主持,迎立曹奐為帝,承襲堂兄明帝曹睿的皇位,這也是曹魏末代皇帝魏元帝。不過曹奐即位後自降輩分,以明帝子嗣的名義入承大統,同時將父親曹宇改稱“從祖父”,即“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親”。

綜合來說,魏文帝曹丕是曹魏開國之君,魏明帝曹叡是文帝之子,曹魏第二代皇帝,齊王曹芳是魏武帝曹操曾孫,因為堂伯父魏明帝曹叡無子,所以過繼給明帝為嗣子,成為第三代皇帝;高貴鄉公曹髦是齊王曹芳的堂兄弟、魏文帝曹丕之孫、魏明帝曹叡之侄,但是也過繼給了明帝為嗣子,從宗法上來說和齊王曹芳是親兄弟,都是魏明帝曹叡的嗣子。

最後一代皇帝:魏元帝曹奐是魏武帝曹操之孫,魏文帝曹丕之侄、魏明帝曹叡堂弟,齊王曹芳、高貴鄉公曹髦的堂叔。但是他即位時自降輩分,以子嗣的名義承堂兄襲魏明帝曹叡的帝位,和兩個堂侄同輩了。

以受禪始、以受禪終——曹魏諸帝簡介

這就是曹魏五代皇帝之間的關係,而他們各自的事蹟則如下(文帝曹丕略過):

一、魏明帝曹叡:建安九年(204年)生於許都,生母文昭甄皇后原來是袁紹的兒媳、幽州刺史袁熙之妻。建安九年(204年)初,曹操打敗袁氏兄弟、奪取了袁氏駐守的鄴城,甄氏被隨軍出征的曹丕俘獲,之後甚為寵愛,為曹丕生下了長子曹叡。

魏黃初二年(221年),已經代漢自立稱帝,建立魏國的曹丕將長子曹叡封為齊公。但是同年八月,曹叡之母甄氏因為口出怨言,被魏文帝賜死,曹叡也因此被降為平原侯。

魏明帝在位十二年,一直牢牢掌握大權,朝堂之上的決策權緊緊抓在手中,所釋出的詔令全部能夠落實推行,終明帝一朝,曹魏沒有可以威脅皇權的權臣出現。

明帝親生的三個兒子:清河王曹冏、繁陽王曹穆、安平王曹殷都早夭,所以在魏青龍三年(235年)的時候,明帝從宗室子弟中選了兩個小孩兒收為養子,其中曹詢封秦王,曹芳封齊王,準備將來從中擇一人繼位。

魏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明帝病重,急招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進宮,當他們的面把兩個養子叫到身邊,明確指定齊王曹芳繼位。正月二十七,曹芳被立為皇太子,當天明帝駕崩,年三十五歲。

以受禪始、以受禪終——曹魏諸帝簡介

二、齊王曹芳:魏太和六年(232年),曹芳生於任城王府,是第二代任城王曹楷之子。魏青龍三年(235年),無嗣的明帝將曹芳挑選進宮,和另外一個宗室子弟曹詢一同收為養子。魏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明帝駕崩,臨終遺命曹芳即位。年僅八歲的曹芳成為曹魏第三代皇帝。之後曹芳尊魏明帝的皇后郭氏(明元皇后)為皇太后,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輔政大臣司馬懿借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的機會,發動政變控制了洛陽。曹爽被司馬懿定罪後夷滅三族,即“”高平陵事件”。從這一年開始,曹魏軍政大權歸屬司馬氏所有。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去世,長子司馬師繼續把持朝政。嘉平六年(254年)二月,魏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緝(曹芳張皇后之父)密謀消滅司馬氏專權,事前曾經向皇帝曹芳秘密彙報。但是謀事不密,被司馬師搶先下手,誅滅李豐、張緝三族。

事後,司馬師擔心留有後患,逼迫曹芳廢黜張皇后,並進一步在嘉平六年(254年)九月聯合朝中大臣上奏郭太后,歷數曹芳沉迷女色、廢棄講學、羞辱儒士、淫亂作樂、不盡孝道等罪,請依漢霍光廢昌邑王故事,廢去曹芳的帝位。

以受禪始、以受禪終——曹魏諸帝簡介

郭太后無奈之下,只得同意了司馬師的奏請,將曹芳降為齊王。於是當了十五年皇帝曹芳被迫從洛陽皇宮搬出,被安置在河內郡重門,在此營建齊王宮室,齊王禮制典儀都依照曹魏諸侯王封國制度施行。曹芳從此在河內齊王宮內隱居,一直住了二十年。

魏鹹熙二年、晉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代魏立晉,降封曹魏齊王曹芳為邵陵縣公。泰始十年(274年),四十三歲的曹芳在平靜中去世,晉武帝賜其諡號“厲”,稱“邵陵厲公”。歷史上沒有記載曹芳有後代存世。

三、高貴鄉公曹髦: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馬師廢黜了皇帝曹芳之後,在曹魏宗室中挑選繼任人選,而曹魏宗室早在嘉平三年(251年)就被司馬懿遷居於鄴城,以便監視,所以司馬師起初想從中挑選武帝的兒子、文帝的弟弟彭城王曹據為新帝。但是郭太后(明帝皇后)堅決不同意,言明沒有侄媳婦給叔父當太后的道理(郭太后是明帝皇后,文帝兒媳;彭城王曹據是文帝弟弟,從輩分上來說是郭太后的叔父)。於是司馬師改立文帝之庶長孫、東海王曹霖長子曹髦為帝,承襲明帝統嗣。

曹髦,生於魏正始二年(241年),父為魏文帝曹丕之子東海王曹霖。正始五年(244年),曹魏朝廷以東海國下轄之郯縣高貴鄉為封地,封曹髦為高貴鄉公。嘉平六年(254年)十月,曹芳被廢黜後,司馬師以郭太后的名義將時年十四歲的曹髦召到洛陽,立為新帝。曹髦即位當年即改元正元。

曹髦為人英武果毅、才慧早成,兼具武帝(曹操)、文帝(曹丕)的品性才能,對於司馬氏專權極為不滿,時時都在想著能夠消滅權臣、奪回大政。正元二年(255年)正月,掌握實權的司馬師病死,曹髦立即準備奪回軍權,下詔命司馬師之弟司馬昭留守許昌,讓其他官員代替“率六軍還京”,同時著手籌劃剝奪司馬氏的權力。但老到的司馬昭沒有中計,直接率領隊回到洛陽,將曹髦的計劃粉碎,曹髦手中無兵,不得不接受事實,在當年二月初五任命司馬昭繼任為大將軍,司馬氏繼續獨掌曹魏的大權。

皇帝威勢日漸削弱,權臣勢力氣焰熏天,對此情況不勝忿恨的曹髦再也按捺不住,同時他也知道自己即便安心做傀儡皇帝,也不見得能長久,司馬氏家族遲早會篡位。於是年輕氣盛的曹髦在對司馬氏專權的忍無可忍中,做出了鋌而走險、突然主動出擊殺死司馬昭,以收回大權的決定。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深夜,曹髦在皇宮中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對他們慷慨激昂地說出了千古流傳的名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三個人中,只有王經苦苦勸慰,要皇帝從長計議、不要草率行事。曹髦從懷中拿出早已草擬好的詔書,凜然說:“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懼,況不必死邪!”然後進內宮向郭太后稟報自己將出兵討伐權臣。王沈、王業十分慌張,急急忙忙跑到司馬昭府上告密,臨行前他們叫王經同去,但是王經不肯背叛皇帝,沒有一起去。

五月初七晨,曹髦聚集宮中宿衛軍隊及僕役數百人,敲動戰鼓,出皇宮雲龍門,直奔司馬昭府邸而去。曹髦以皇帝之尊,身披凱甲,獨坐車駕,手持寶劍,激勵屬下出擊殺賊。

以受禪始、以受禪終——曹魏諸帝簡介

司馬昭因為王沈、王業的告密,早已知道了皇帝曹髦的舉動,於是安排死黨、中護軍賈充(日後晉惠帝皇后賈南風之父)率軍隊在皇宮南闕之下截擊皇帝。曹髦及屬下軍士大聲呵斥賈充的軍隊,賈充之軍驚慌失措,不敢直面皇帝,紛紛後退,眼看要敗。此時司馬氏黨羽、太子舍人成濟急忙向賈充詢問:“事急矣,當云何?”賈充回答:“司馬公畜養汝等,正為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於是成濟抽出鐵戈,向前刺殺,一戈就把皇帝曹髦從車上刺下,鐵戈穿胸而過,曹髦鮮血飛濺、當場身死,這個時候,他還不滿二十歲。

五月初八,司馬昭威逼郭太后下詔,廢黜曹髦皇帝稱號,貶為平民。之後在司馬昭叔父、太傅司馬孚等人的堅持下,才以“高貴鄉公”的名義下葬,於五月十六將高貴鄉公曹髦葬於洛陽西北三十里瀍澗之濱。

五天後,曹髦的心腹、不肯向司馬昭告密的王經被以“教唆聖上”、“離間重臣”等藉口處死。又過了二十五天,當初聽從賈充之言,親手弒殺曹髦的成濟被司馬昭誅殺三族,以平息朝臣的激憤。得到訊息的成濟拒不服罪,赤裸身體爬到屋頂大罵司馬昭,被司馬昭命軍士亂箭射死,殺人滅口。

四、魏元帝曹奐:魏正始五年(244年),燕國國都薊縣(天津薊州),燕王曹宇的兒子出生了,曹宇為其取名為“曹璜”。魏甘露三年(258年),十五歲的曹璜以燕國安次縣(河北廊坊)常道鄉為封地,受封為常道鄉公。

魏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七,皇帝曹髦被司馬氏黨羽弒殺,司馬昭在和親信朝臣們商議後,決定迎立魏武帝之孫、燕王曹宇之子常道鄉公曹璜。於是司馬昭派長子中護軍司馬炎急赴鄴城,迎接居住於此的曹璜來洛陽繼位。同時,以郭太后的名義降詔給燕王曹宇:“王為嗣帝之父,今嗣帝入承明皇帝之統,王於今為嗣帝之從祖父。”這也就是“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親”的意思。曹璜也從明帝的堂弟變成嗣子,生父曹宇則成為了“從祖父”。

魏甘露五年(260年)六月初一,郭太氏下詔,命即將來洛陽即位的常道鄉公曹璜改名為曹奐。六月初二,曹奐在司馬炎的護送下,從鄴城來到洛陽,拜見原本是堂嫂、如今是嫡母的皇太后郭氏,然後在皇宮太極殿前殿即皇帝位,當年即改年號為景元。

以受禪始、以受禪終——曹魏諸帝簡介

景元元年(260年)六月初四,剛剛即位的曹奐封大將軍司馬昭為丞相,司馬氏宗族子弟尚未有爵者皆封亭侯,賜司馬氏錢千萬,帛萬匹。後一條在司馬昭極力推辭下,最終沒有施行。

魏景元四年(263年),曹魏滅蜀漢,蜀主劉禪投降。曹奐封(其實是司馬昭自封)司馬昭為晉公、統攝朝政。景元五年(264年)三月,曹奐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晉王,加九錫。至此司馬昭已經走完了篡位前的一切程式。而曹奐名義上是皇帝,其實完全是司馬氏的傀儡,毫無權力,對於朝政也沒有任何勢影響力,只能被動地等待著朝代更替那一天的到來。

魏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在即將篡位前病死,十二月,其長子、繼任晉王、相國司馬炎受曹奐禪讓,自立稱帝,國號晉,司馬炎即晉武帝。曹魏四十五年的歷史結束。

禪位後,曹奐被司馬炎改封為陳留王,食邑一萬戶,在鄴城建立宮室和陳留國社稷,准許使用天子旌旗,行魏國正朔,郊祀禮樂制度都依照魏國制度,上書時可以不稱臣,受詔時可以不下拜,曹奐也是中華歷朝歷代亡國皇帝中,待遇相對最好的。

晉太安元年(302年),五十八歲的曹奐在封國去世,西晉朝廷給他上諡號為“元皇帝”,這也是後人稱曹奐為“魏元帝”的由來。

以受禪始、以受禪終——曹魏諸帝簡介

曹奐之後,曹氏陳留國又存在了一百七十八年,期間經歷了劉宋代晉、南齊代宋兩次朝代更替,其中宋永初元年(420念)劉裕建宋代晉、齊建元元年(479年)蕭道成建齊代宋時,朝臣中領銜上奏勸進的,都是曹氏陳留王(陳留王曹虔嗣、陳留王曹桀)。直到南齊建元元年(479年)八月,因為陳留國已經是前朝的前朝的前朝後裔,不再屬於“二王三恪”的範圍(指新王朝要冊立前朝皇室後裔為諸侯,以彰顯本朝胸懷,表明正統傳承地位),所以齊高帝蕭道成才“省去”曹氏陳留國這一封國和陳留王封爵。而此時,距離曹魏滅亡已經過去了二百一十五年,就是代魏自立的晉王朝,也消亡五十九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