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南明抗清失敗預兆何以顯現,鄭成功勢力因何轉向臺灣?

菜單

南明抗清失敗預兆何以顯現,鄭成功勢力因何轉向臺灣?

“海澄之戰”的時間、地點及人物線索梳理

時間:1656年(順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夜間;

涉及人物:守將——黃梧(前衝鎮將)、蘇明(後衝鎮副將);

海澄知縣——王元士;

海澄縣五都土城副將——林明;

大將——甘輝(中提督,“五虎將”之一);

官——八十餘員;

兵——一千七百餘名;

涉及城池:海澄城(“阻山臨海,兩城對峙,夙稱天險”);

特種武器裝備:快哨船。

南明抗清失敗預兆何以顯現,鄭成功勢力因何轉向臺灣?

福建龍海市海澄鎮

“黃梧叛亂”拉開了“海澄之戰”序幕!

1656年六月二十四日夜間,發生了這麼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鄭成功的心腹之地海澄被守將獻給了清廷。

這獻出海澄的守將是何許人呢?

就是鄭成功手下的兩員戰將——黃梧和蘇明。

黃梧,平和縣高坑(今國強)霄嶺人,明末時曾在平和縣衙當差。鄭成功舉起反清大旗後不久,黃梧就與門役賴升殺知縣,“上了梁山”(投奔鄭成功)。因為行事果敢,鄭成功對他頗為賞識,剛從軍便被委以中權左營副將的職位。此後不到五年時間,黃梧就升任為英兵營統領;又在四年之內,升任為英兵鎮鎮帥,不久後改任前衝鎮鎮帥。鄭成功手下的鎮帥,統領兵力大致在1500~2000人左右,大致相當於現在歐美國家的一個團長。

後衝鎮副將蘇明又是何許人呢?

就是因揭陽戰敗而被斬的左先鋒蘇茂之弟。蘇茂本人也是位作戰兇猛的戰將,雖不是鄭成功手下的“五虎將”之流,但有一件事足以使他留名青史。根據《臺灣外紀》作者江日昇的記載,施琅投奔清廷時,就是被蘇茂放走的。也正因此,鄭成功心底裡早就對蘇明懷恨在心,這才在揭陽戰敗蘇茂罪不當死的情況下將蘇茂斬首。

南明抗清失敗預兆何以顯現,鄭成功勢力因何轉向臺灣?

黃梧投奔清廷後被封為“海澄公”

但正是因為蘇茂之死,才使得黃梧和蘇明二人生了反心。

蘇明自不用多說,作為蘇茂之弟,他對兄長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心懷忿忿。因為蘇茂在揭陽戰敗時表現得十分勇猛!身中兩矢一銃,他仍舊浴血奮戰,殺出突圍之路。雖然前提督黃廷是在他的建議下出城決戰的,但蘇茂身為先鋒並未怯戰,按理來說不該厚責,可偏偏鄭成功又將他斬首。其餘部將不知蘇茂和施琅之間的舊事,因此私下裡猜疑頗多。鄭成功治軍又一向以嚴苛聞名,黃梧在擔心自己再被鄭成功秋後算賬的情況下,心裡面這才開始打起了小九九!

海澄之戰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緊接著,海澄縣五都土城的副將林明火速將此事報告鄭成功。鄭成功立馬派“五虎將”之一的甘輝乘坐快哨船馳援海澄城。甘輝率領部隊連夜出發,第二日清晨到達海澄城附近水域。此時,清兵已經入城據守。形勢無法挽回,甘輝只能協同林明部將五都土城內的軍械糧食運回廈門。海澄城池及城內的大量物資都盡歸清軍之手!海澄之戰就此結束。

南明抗清失敗預兆何以顯現,鄭成功勢力因何轉向臺灣?

泉州——鄭成功騎馬雕像

海澄城有多重要?“海澄之戰”又有哪些疑點?

按照事件本身而言,海澄之戰中並沒有出現兩軍交戰的戰爭場面。那為什麼我一再將它稱為海澄之戰呢?

是因為在這次黃梧叛清事件中,涉及到了鄭成功集團大量物資的丟失。以海澄的重要程度來看,我覺得它當得起戰役的名稱。

那麼,海澄城又有多重要呢?

作為鄭成功手下的核心城市,它與金門、廈門互為犄角,既有重要的戰略防禦意義,又有著“大後方”的特殊意味。鄭成功本人一度將海澄城視為金、廈一帶的“關中”、“河內”。不只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為之修建堅固的城牆,而且還在城內囤積了大量的軍械、糧食。

可以說,海澄一失去,鄭成功軍隊的糧餉立馬就成了擺在他面前的現實問題!庫存被清兵收繳,部隊裡揭不開鍋了。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才毅然進攻福建福州,試圖解決兵餉問題,同時擴大自身影響力。

南明抗清失敗預兆何以顯現,鄭成功勢力因何轉向臺灣?

金門島俯瞰廈門島

有人看到這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鄭成功明知黃梧二人與蘇茂或揭陽戰敗有很深的牽連,勢必因為蘇茂之死而心生芥蒂,卻仍然令二人駐守如此重要的城池,而且不加以提防呢?這不是明擺著讓小偷守倉庫嗎?

在我看來,還是因為治軍嚴謹的原因。鄭成功殺蘇茂可能有私仇的原因,但那更多是因為他和施琅之間的深仇大恨。對於黃梧而言,他已經因揭陽戰敗受到了懲罰,在眾將求饒下,他免遭一死,被判處賠付盔甲五百副;對於蘇明而言,他雖然是蘇茂的胞弟,本人卻未犯軍法,所以鄭成功沒有理由針對他,或者將他邊緣化。

而且,前文已述,鄭成功對黃梧頗為賞識。按照其性格而言,對於同樣作戰兇狠的蘇茂,一定也頗為欣賞。雖然因為蘇茂與施琅牽連而將其誅殺,對於其胞弟想來沒有特別的排斥心理。正因此,他才仍舊派二人鎮守海澄重地。

在海澄失守後,鄭成功還發出過如此感嘆:“吾意海澄城為關中、河內,故諸凡盡積之。豈料黃梧、王元士(知縣)如此悖負,後將何如用人也!”

可見,兩人叛逃對於鄭成功的打擊之深!

南明抗清失敗預兆何以顯現,鄭成功勢力因何轉向臺灣?

施氏宗廟

“海澄之戰”後不久,鄭成功就開始“光復臺灣”?

本來,提到了海澄之戰必然要提及揭陽之戰,兩者互為因果、本為一體,但揭陽之戰篇幅頗多,放在此處顯得重點全無,因此省去。大家只需瞭解因清兵與鄭成功和談失敗,雙方重啟戰端。鄭成功放棄泉、漳,固守金、廈,同時派兵北上浙江、南下廣東。

揭陽之戰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發生的。因為在廣東潮州揭陽戰敗,蘇茂被斬。而蘇茂被斬,又使得黃梧、蘇明心生反意,這才導致了海澄之戰的發生。

海澄城的失去,更是使得鄭成功陷入了糧餉不足的困境。

此後不久,1657年,因失去海澄,鄭成功開始著手攻打福建福州,以籌措糧餉。他前後在福州閩安鎮駐紮了長達一年的時間。

1658年,鄭成功和魯監國政權的張煌言聯手發動了第一次長江之役。沒想到,天不遂人願,“羊山颶風”的爆發使得鄭成功只能原路返回。

1659年,鄭成功和張煌言重整旗鼓,再次從長江出發北上南京。這一次,他們勢如破竹,直抵南京城下!可以,這次歷史上著名的南京戰役還是以失敗告終。南京戰役失敗後不久,鄭成功便開始著手光復臺灣。

南明抗清失敗預兆何以顯現,鄭成功勢力因何轉向臺灣?

臺灣

參考文獻

[1] 顧誠。 南明史。下[M]。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