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造反要誅九族,為什麼農民最不怕4個原因揭露農民大智慧!

菜單

古代造反要誅九族,為什麼農民最不怕4個原因揭露農民大智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大澤鄉一句豪言壯語掀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彼可取而代之”項羽在秦王駕前的一句話,表現了其改朝換代的萬丈豪情。造反對於古人來說似乎是家常便飯,就拿宋朝來說,宋朝一共才300年,光造反就有400餘次,幾乎是年年有一次。要知道造反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而且成功率也是相當低,中國歷史上成功的造反的例子也不過掰著手指頭就能數見的幾次,可以看出雖然誅九族,但最不怕的便是農民,那麼是什麼讓這些大字都不識一個的農民還要鋌而走險跟著別人走上造反這條路呢?其實,背後的4個原因反而能揭露出農民的大智慧。

古代造反要誅九族,為什麼農民最不怕4個原因揭露農民大智慧!

首先古代交通不發達,資訊閉塞,在古代傳播資訊最便捷的辦法就是由人來傳遞戰報。要知道即使馬再快,要傳遞遠一些的戰報,等到了京城報告給皇帝,恐怕也早已是一兩個月過去了。而地方的知縣又由於手裡沒有兵馬,所以只能眼看著造反勢力發展壯大,等著朝廷解決,這一來一回就耽誤了三四個月的時間,造反勢力早已經發展成型了。

古代造反要誅九族,為什麼農民最不怕4個原因揭露農民大智慧!

其二,古代人們對於天災人禍的抵禦能力較差,一旦發生旱災、水災等重大自然災害,尤其是小農家庭就可能連口糧都沒有了。而且往往在這個時候那些地主富商還會加重地租哄抬物價,使得農民的生活更難過。此時農民與其餓死,不如走上反叛這條路,也許會有一線生機。故而導致遇到災害的地區常有起義發生。

古代造反要誅九族,為什麼農民最不怕4個原因揭露農民大智慧!

其三就是古代常常有吏治腐敗的情況,導致官逼民反的情況時有發生。所謂“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尤其到了一個王朝的末期,這種情況更為嚴重。由於監察制度的不完善,導致貪官汙吏叢生,橫徵暴斂,使得民不聊生。百姓連基本的吃飯都解決不了,只能走造反這條路。

古代造反要誅九族,為什麼農民最不怕4個原因揭露農民大智慧!

最後就是奢侈的皇家生活的誘惑,雖然造反的結果可能是被滅族,雖然造反的成功率低,可是他們還是願意前赴後繼的去嘗試,就是因為一旦成功,可謂是榮光無限。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造反之前他們都只是連飯都吃不起的普通農民,可是他們最終憑藉造反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一代開國帝王,受萬世景仰。正如陳勝所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正是這種追逐名利的心在推動農民們即使在太平盛世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