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讀書 | 藏在俗語裡的“清明上河圖”,看人間煙火生生不息

菜單

讀書 | 藏在俗語裡的“清明上河圖”,看人間煙火生生不息

讀書 | 藏在俗語裡的“清明上河圖”,看人間煙火生生不息

《100個日常俗語中的古代社會史》

許 暉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

《100個日常俗語中的古代社會史》向源頭追溯日常俗語的根系,尋訪如今或已鮮為人知的古代社會生活。在100幅與100個俗語一一對應、意趣相映的精選古畫中,俗與雅、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水乳交融,為活的語言打開了美的疆野。

讀書 | 藏在俗語裡的“清明上河圖”,看人間煙火生生不息

>>內文選讀:

上當:竟然指上當鋪被騙

“上當”是指中了別人的奸計而受騙吃虧,這盡人皆知,但是為什麼把受騙吃虧叫作“上當”呢?就沒有人能說得清了。

“上當”這個日常俗語的權威解釋來自清人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歸入“譏諷類”的“自上當”一條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清河富室王氏設質庫於邑城,累世矣。代遠,子姓繁,有仍擁巨貲者,有仰此自給者,營業之事,則擇一人主之。”

江蘇清河王氏乃屬鹽業起家的世家大族,同時也經營“質庫”。“質庫”指把錢借給典押物品的人以收取利息的店鋪,俗稱當鋪。

“光緒時,主之者為壽萱觀察錫祺。壽萱好學,好刻書,嘗刊《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於營業不甚措意。”王錫祺,字壽萱,光緒年間著名的編輯家,曾捐過一個刑部候補郎中,故尊稱“觀察”。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研究世界地理的《小方壺齋輿地叢鈔》。這樣一位學者,可想而知花費在當鋪經營上的精力十分有限。

“而族眾忌之,意其主持有年,必增益多金,思有以傾之也。乃各出其長物,典於質庫,而必取重值。庫夥以典物者之亦主人也,不得不如數以應之,凡若此者,幾於無日蔑有,而因應窮矣。”

王氏家族的人認為王錫祺主持當鋪多年,一定收益良多,才會有更多的金錢用在刻書、藏書的事情上,就很嫉妒他。這些股東們想了一個餿主意,將家裡多餘的東西都拿到當鋪裡去典當,預先估算的價格一定高於實際價值。當鋪的夥計哪裡敢駁回股東們自己定的高價呢,只好如數給付。一來二去,當鋪的資本漸漸就被抽空。

“架本不足,壽萱則以假貸資挹注,久之,遂破產。時人為之語曰:‘清河王,自上當。’蓋質庫一曰典當,俗謂質物曰‘當’,為人所欺曰‘上當’。王氏之當,非壽萱一人所設,族眾亦主人,而各以己物往質,故為‘自上當’也。”

由此可見,清代民間早已把典當物品給當鋪而為當鋪所欺,或者當鋪為典當者所欺稱為“上當”。不過,王錫祺的“上當”卻屬於為自己家族所欺的“自上當”,可謂異數。

讀書 | 藏在俗語裡的“清明上河圖”,看人間煙火生生不息

《通俗西遊記 孫悟空  伶俐蟲  精細鬼》,月岡芳年繪,1864年

月岡芳年(1839—1892),本名米次郎,畫號一魁齋芳年、玉櫻樓、咀華亭、子英,晚號大蘇芳年。日本江戶時代末期著名浮世繪畫家,被稱為“最後的浮世繪師”。構圖大膽,畫風獨特,以血腥的“無慘繪”著稱。

《西遊記》於江戶時代傳入日本後,成為除《三國演義》之外流傳最廣的中國經典,浮世繪師為之繪製了許多精美插圖。月岡芳年筆下的《通俗西遊記》繪製較晚,人物造型與環境渲染都明顯褪去了中國繡像本的痕跡,畫風厚重,設色濃烈,有濃郁日本風情。

這幅描繪的是第三十三回的故事。唐僧師徒路經平頂山蓮花洞,當地妖怪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派精細鬼、伶俐蟲帶著紫金紅葫蘆和羊脂玉淨瓶去捉孫悟空,卻被孫悟空拿一個假葫蘆給騙了。兩個小妖抬著換來的假葫蘆興高采烈地回洞,演示葫蘆裝天的過程時,才發現上了大當。畫面上孫悟空一身紅袍,假模假樣,正行欺騙之事。兩個小妖大驚小怪,滑稽可愛。他們天真又容易上當的憨態與“精細鬼”“伶俐蟲”兩個名字形成強烈反差。

應聲蟲:原來是人腹中的怪蟲

在今天的日常口語中,“應聲蟲”指那些毫無主見,只知道一味應和別人、隨聲附和的人。但在唐代,“應聲蟲”卻是引發一種怪病的怪蟲,而且這種病還很常見。這種病的特徵是:患者腹內生蟲;人說話,蟲即小聲應之。這種蟲就叫“應聲蟲”。

張鷟(zhuó)所著《朝野僉載》收錄了一則有趣的故事:“洛州有士人患應語病,語即喉中應之。以問善醫張文仲,經夜思之,乃得一法。即取《本草》令讀之,皆應;至其所畏者,即不言。仲乃錄,取藥,合和為丸,服之應時而愈。”

不過這味藥是什麼,張鷟卻沒有記載。劉餗(sù)所著《隋唐嘉話》則把治好這種病的功勞歸於名醫蘇澄:“有患應聲病者,問醫官蘇澄,雲:‘自古無此方。今吾所撰《本草》,網羅天下藥物,亦謂盡矣。試將讀之,應有所覺。’其人每發一聲,腹中輒應,唯至一藥,再三無聲。過至他藥,復應如初。澄因為處方,以此藥為主,其病自除。”也沒有提到哪味藥可治此病。

到了宋代,吳曾所著《能改齋漫錄》引陳正敏《遁齋閒覽》的記載,終於提到了具體的藥方:“楊勔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寢大。有道士見而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蟲不應者,當取服之。’勔如言,讀至雷丸,蟲忽無聲。乃頓餌數粒,遂愈。”

雷丸是白蘑科真菌雷丸的乾燥菌核,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此物生土中,無苗葉而殺蟲逐邪,猶雷之丸也。竹之餘氣所結,故曰竹苓。”

洪邁在《夷堅志》中也記載了這種病,但提供的藥方則有不同:“永州通判廳軍員毛景得奇疾,每語,喉中輒有物作聲相應。有道人教令學誦《本草》藥名,至藍而默然。遂取藍捩汁飲之。少頃,嘔出肉塊,長二寸餘,人形悉具。”“藍”是指蓼藍、馬藍、木藍、菘藍這四種可制藍色染料的植物。有的醫家也說“用板藍汁一盞”可治此病。

明人田藝蘅在《留青日札》中引述學者楊慎的話:“己無特見,一一隨人之聲而和之,譬之應聲蟲焉。”從此開始,人們就把隨聲附和的人稱作“應聲蟲”,只是不知道雷丸和藍汁能否治癒人的這種隨聲附和之病。

讀書 | 藏在俗語裡的“清明上河圖”,看人間煙火生生不息

《金石昆蟲草木狀》『木五·雷丸』,明代文俶繪,萬曆年間彩繪本

文俶(1595—1634),明代女畫家。俶,一作淑。字端容,署寒山蘭閨畫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玄孫女。聰穎明慧,幼承家學,平時喜寫生,亦工仕女,擅花卉草蟲,勾勒精細,設色妍麗。“所見幽花異草,小蟲怪蝶,信筆渲染,皆能模寫性情,鮮妍生動。”(錢謙益語)

《金石昆蟲草木狀》是文俶傳世作品。根據她的丈夫趙均手寫的序文,書中大部分作品都是文俶精心描摹的內府珍藏的本草圖。全書共27卷,含1300多幅圖,以工筆描繪,粉彩敷色,摹寫了一千多種金石昆蟲草木情狀,形似與色工兼備。此幅是“木”部第五卷之“雷丸”,細緻描繪了雷丸的樣貌及所生之環境。

作者:許 暉

編輯:周怡倩